有些考官在你面试的时候会出一些怪题,对于这些怪题,你把全国的院士们集中起来,把教授请到宾馆养起来研究一个月,也不会有答案的。流传最广的一条是,一个姑娘问她的男朋友:我和你妈一齐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问题,就算你把社科院哲学所的专家集中起来寻找答案,最终都会一无所获。
你说先救姑娘,姑娘说:“可见你这人喜新厌旧,心中无孝,不敬老人,难免今后日子长了,你又会找新人去了。”然后哇呜哇呜哭了。
你说你先救妈妈,姑娘说:“哎哟,幸亏问你考你在婚前,十个婆媳九个闹,你这人还没等我嫁入你家,已经心中没有我,没有了爱,没有了情。”哇呜哇呜,号哭了。谁也劝不住。
你说你俩人一块救,姑娘说:“一块救,那你把谁先托举上船呢?”男的无语。
你说谁离我近先救谁,姑娘说:“你怎么那么圆滑,我是考验你的取舍。”
这些题,一般情况下你千万不能答,就如同不合脚的鞋千万不能穿一样。考官大多数是不会埋怨你不去回答怪题的。相反,他只想你钻进圈套,从你的回答中找出破绽,寻找你薄弱的环节。如果很怪的题,不合常理的题,你不去答,反而会显示出你的稳重,显示出你实事求是的性格,会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倘若你很自信,面试有题必答,那也无妨,那只是证明你敢于说一些没有把握的话而已。如果面试中有六七个考官,那你的分数高不到哪去,还不如不说。这就等于有人问你“春天好还是秋天好”,你怎么回答呢?面对愚蠢的考官,考生“蠢”一点是没有关系的。
有些怪事你也千万不能做,尤其是在创业和与人共事的时候。什么是怪事呢?比较有把握的解释是:违反规律的事,是正常人难以接受的事。这等于一个农村的青年读了大学,追求乡村的姑娘,女孩的母亲不同意,你就去讲莎士比亚爱情的故事,讲法律的不可违,讲封建主义的枷锁,你讲一个学期都没用。你倒不如暑假回来帮女孩干农活,寒假回去给女孩的弟弟补习功课,这样更容易得到女孩以及女孩母亲的欢心。
在一个单位也一样,你急于表现自己,做一些怪事引人注目。如有的女人穿一条裤子,却剪裁得像一个面粉袋一样;有的男人为了显示个性,那个头发理得像一只公鸡冠;有的女人扑粉过多,脖子的颜色和脸的颜色差别太大,晚上加班晚了下班,把办公楼下的保安吓了一跳。
有的人下乡慰问农民,给他们朗诵诗歌;去工厂表演,跳拉丁舞,那些表情把老工人吓得难受几天;有的人给学校知识分子表演跳“小苹果”,跳钢管舞,把知识分子搞得笑也不是,严肃也不是,脸上肌肉紧得不行。
有的人给露宿的流浪汉送棉被,流浪汉一个月收到差不多10张大棉被;给流浪汉送盒饭,一个晚上最多的一次由不同的团体送给一个流浪汉20盒米饭,搞得流浪汉说:“弟兄们,饶了我吧。”他们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小事扩大化,把平常的事戏剧化。然后有人喝彩,有人把这形容为“行为艺术”,真是令人捧腹。这种事情不扩散不流行还属正常,一旦流行起来,人人都崇尚这类“行为艺术”,男人们都理鸡冠头,女人们都扑上厚厚的粉,嘟起红艳艳的嘴,那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是百老汇吗?
怪题不必去答,要言必有理;怪事不必去掺和,不必去做,要三思而后行。一言一行加以注意,不一定很拘谨,但一定要知书识礼,这样才可使人信任,使人放心,自己又安心。
(苏峰民荐自《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