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起,夜里11点半睡;平时在学校,周末在辅导班。这是12岁男孩吴飞刚起步的初中生活。他的同龄人大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吴飞们的周围,站着老师、家长、辅导机构。他们是教练,是领队,是孩子的后盾,也是孩子的负重。“跑起来,不一定能赢;不跑,却一定会输。”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家长们,咬咬牙拿起口哨,站到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一边,催促着吴飞和他的同龄人一路负重狂奔。
早晨6点半,吴妈妈叫醒了吴飞。孩子揉着眼睛,一脸痛苦,“妈妈,我很难受,是不是病了,能不能跟老师请假?”
头一天放学,吴飞带回了16项纸质作业、2项网络作业,夜里11点半完工睡觉。吴飞的睡眠时间,远远达不到科学成长要求的9~10小时。
吴妈妈一步迈到窗前拉开窗帘,让依稀的晨光照进屋子。“乖,快点起来。你没病,你只是没睡醒,用冷水洗洗脸就好了。”
唐俊与吴飞是同学,他家到学校骑自行车不过10分钟的距离。但唐俊父母还是决定举家住进距离校门几十米的出租屋。唐妈妈计算过,放学后同学间互相等待,追逐嬉戏,唐俊骑车回家大约要20分钟。一个往返40分钟,一天下来就是80分钟。每月付出近3000元的租金,换回孩子上下学路上的80分钟,唐妈妈觉得很划算。
坚持与儿子的家庭作业斗争一个星期后,吴妈妈投降了,“有的题目有难度要花时间,再加上孩子一会儿吃个水果一会儿喝瓶酸奶,熬到半夜作业也写不完。”每学期3800元,吴妈妈在学校附近的晚自习辅导班给吴飞“买”来一张安静的书桌。“没办法,听着时间在耳边滴答滴答流过,我就着急上火。花点钱,还能改善亲子关系。”吴妈妈苦笑着说。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感到焦虑,其中幼儿和小学阶段最严重。家长们的焦虑并非多余。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我国普通高中招生平均占高中阶段招生的58.73%,这意味着全国将有一半左右的初中学生要进入中职院校。
“没有像样的大学文凭,将来怎么找得到体面的工作?进不了示范性高中,哪有机会考重点大学?初中不拼命努力,会不会连高中都挤不进去?”一连串的合理推导刺激着家长的神经,也让本应在几年后才面对的高考压力提前到孩子初中甚至小学阶段。
从吴飞升入6年级起,吴妈妈就常常觉得自己是祥林嫂上身:“把电视关掉!快去读英语……”“今天练字了吗?”到了暑假,吴妈妈给吴飞报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小升初衔接班。整个7月,吴飞只有享受了两天“全天休息”的假期。
在南宁,民办初中热了好些年了。语数英联考“掐尖”、封闭化管理、寒暑假可组织补课……虽然中考时录取线远高于公立初中,但仍然不断有家长想把孩子送进民办初中。“我也以为只要把她送进去了,就能‘不劳而获’一个‘牛娃’。”李晓芸的妈妈是吴妈妈的闺蜜,两个当妈的经常“互诉衷肠”。
不同于吴飞家从去年起才逐渐弥漫开的紧张气氛,晓芸上小学后不久,李爸李妈就把“择一所优质民校”定为全家的目标。仔细比照历年民办中学的报名条件,从钢琴、舞蹈、演讲兴趣班到语数英全面培优,李晓芸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成了各个辅导班的常客。最多的时候,她一个周末要赶着上8个班。
就在吴妈妈还在感叹李家人与应试教育正面“开杠”的决心与勇气时,与儿子发小陈军的母亲一次偶遇,又让她在“另辟蹊径敲开高中大门”这件事上大开眼界。
“这个暑假,陈军拿到国家二级水球运动员资格了。”陈妈妈平静地说:“教练说中考时最多可能会加20分。”
相比于篮球、足球等热门运动,水球是冷门项目,全广西也就几支专业队伍,“容易出成绩。”陈爸和陈妈综合分析后,在陈军小学一年级时给他选定了这个“兴趣爱好”。
可陈妈妈口中的“容易”,却是陈军心中满满的苦。6年里,除了春节和外出比赛,每天晚上的7点到9点,陈军几乎都是在游泳池度过。“训练苦水温低,低年级时他常在泳池里哭鼻子。我怕自己心软,把他送到游泳馆就走,到点再去接他下课。”说起这些,陈妈妈口吻里全是心疼。顿了一下,她又像说服自己一样,“要么吃学习的苦,要么吃训练的苦,否则今后不就得吃生活的苦?”
陈军在泳池里泡出来的20分,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2017年5月,教育部就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发出通知,要求清理和规范加分项目,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不过,由于各地在中考招生上相对有自主性,是否加分、哪些条件能加分、加多少分依然因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但这也意味着,到陈军参加中考时,他有可能一分也加不上。
6年的计划赶不上1天的变化,李晓芸家对此已深有体会。就在李妈李爸准备带着女儿进入择校冲刺阶段时,今年5月中旬,南宁市教育局发出通知,民办中学一律不允许通过笔试“掐尖”录取,只能通过查阅学生素质报告册、面谈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选择生源。李妈妈为这事足足失眠了近两个星期,还好,李晓芸以优秀的面谈表现如愿被民校录取。
“不管怎么说,技多不压身。”陈飞妈妈觉得,既然控制不了客观因素,就控制好自变量,“就算3年后政策变了,但哪怕只是加5分,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全力争取。”
开学仅半个月,唐俊脸上的笑容就渐渐少了。吴飞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唐俊把QQ签名改为“爱上学习,老妈会高兴”。后来,他连周末都没再见过唐俊上线。
经过暑假和开学几周的磨练,从小“散养”的吴飞已不再为去不去补习班的问题和爸妈斗争,国庆假期,他因写作业拖拉跟妈妈爆发了“战争”,吴妈妈一气之下威胁说要取消所有辅导班,“省钱又省心!”她没想到,儿子竟然马上认怂,他害怕没有外力“加持”,自己会掉队。
从老师、同学和家长传导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足以让这些孩子明了,不尽力往前冲,后果很严重。(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马明荐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