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坤
( 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内江 641000)
产房管理一定要做到全进全出,便于清圈消毒,降低产房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避免不同批次、不同猪只的交叉感染,引发疾病,造成损失。首先将圈舍内可移动的设备全部移走后进行清洗消毒,彻底冲洗产床(内外)、漏缝板下排污通道的污物,高压水冲洗整栋猪舍、产床、保温箱,不遗漏角落,彻底清洗后再消毒,修缮产房设备(产床、保温箱);设备修缮安装完后,圈舍密闭,进行熏蒸消毒,空圈时间不低于2周,备用;待产母猪转入前2 d,再次进行冲洗、喷雾消毒,表1是产房空圈冲洗消毒流程和消毒后总活菌数,可供参考。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哺乳阶段猪只对产房环境的要求高,需要采取熏蒸消毒,杀灭病原,减少产房母猪炎症、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对产房螨虫感染严重的情况还必须对墙体进行火焰消毒,防止感染乳仔猪。
产后母猪及初生仔猪对环境温湿度很敏感,很多猪场喜欢在产仔后再进行调整和准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母猪产后恢复不良和乳仔猪的腹泻,所以需要提前准备。产房大环境温度18~22℃最佳,产房小环境温度在仔猪出生当天应保持在35~32℃;2~5日龄,32~28℃;6~15日龄,28~25℃;16~28日龄,25~23℃。产房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最佳。降温时温差不超5℃,否则容易感冒,影响母仔健康。大环境温度高于27℃,母猪嬉水(频繁咬饮水器,让水到处流),圈舍潮湿,夏天造成热应激,不利圈净,仔猪易发生腹泻; 低于13℃,哺乳母猪感觉冷,泌乳性能下降,易感冒,乳仔猪生长缓慢,腹泻多发。一定谨记产房最大的影响是高温高湿无风和低温高湿贼风,在产房温湿度调控时做到高温时多换气、低温时升温后再换气、谨防贼风;冬天气温较冷,应在一天之中气温较高时进行开窗换气和使用排气扇换气;同时应随时关注和检测室内的有害气体含量,一般情况下,舍内氨气较重时,会感受到明显的刺鼻气味。
表1 产房空圈冲洗消毒流程和消毒后总活菌数(TVC)
待产母猪在预产期前7~10 d进入产房,在进入产房之前的母猪需经过驱虫后方可进入产房,防止在产前排出虫卵或虫体,感染初生仔猪,同时待产母猪在进产房前必须经过清洁体表和全身消毒处理后才能进入产房待产,防止将病菌及污物带入产房,影响产房环境及母仔健康;首先疏刮清除母猪体表凌乱皮毛与粪污,用温肥皂水清洁体表(全身清洗),后驱、阴户周围、乳区是重点清洁部位;清洁完毕后进行全身喷雾消毒处理,使用芳香型消毒液最佳;然后缓慢转入产房,不可过于急躁驱赶母猪,避免母猪应激过大,出现早产。
待产母猪进入产房后,一定要保持产房的安静,防止噪声对母猪造成没有安全感(噪声大引起母猪不安,甚至产后回乳),出现惊吓、躁动和咬仔现象的发生;同时严禁犬(包括犬吠)、猫进入产房(惊吓、躁动、传播疾病);严禁敲打产床和料车发出刺耳声响;严禁人员在猪舍内奔跑,尤其是母猪、休息时;严禁在打扫卫生时过重拍打母猪身体(刺激性躁动、产后回乳)。
及时判断母猪的分娩时间,有利于及时护理初生仔猪和采取人工助产,避免滞产、难产造成的损失。
2.1.1 产前母猪乳房变化
母猪在临产前半个月左右,乳房隆起,出现肿胀和下垂现象;临产前3 d,乳房因为生理性肿胀而发亮,乳房乳头方向呈“八”字样分开,乳房区域皮肤紧绷,部分第一胎母猪的乳头会变现出发红发亮的现象。
2.1.2 开始出现泌乳
临产前一天检查乳房,可从乳头中挤出乳汁;如果乳房中部乳头能挤出乳汁,通常12 h之内就可能产仔,乳房后部奶头能挤出乳汁,通常5 h左右产仔。
2.1.3 临产母猪表现
阴户出现肿大,充血明显,且由红变紫。当突然无食欲不吃料,呼吸频率快,烦躁不安,频繁起卧和排粪排尿,排少量软粪和少量小便,一般在24 h内就可能产仔。
2.1.4 其他临产判断
呼吸加快,可达每分钟80次左右,通常提示在数小时内即将产仔;当母猪出现频繁摆动后驱、尾巴,而后自然小心躺下,四肢平伸,并伴有努责现象,提示母猪将在2 h内产仔,需要格外关注和进行临产准备;随着母猪的继续努责,母猪阴门处出现带有血液的羊水流出,提示母猪将在30 min内产仔。一旦临产母猪出现以上现象,要做到人不离猪,随时观察准备接产。
在确定待产母猪分娩时间后,要提前做好接产物品的准备,如缝合针、棉线或结扎线、剪刀、剪牙钳(均需浸泡在碘酒中)、消毒液、毛巾或擦布、干燥麻袋、接生粉、胎衣桶、注射器、常规药品、保温灯(打开保温)、记录本、笔。 对于医疗与接生物品要做到一窝一套,如注射器、针头、毛巾擦布等物品必须单独使用,避免出现交叉使用,每次使用完毕后必须蒸煮消毒不少于15 min。
临产母猪,必须做到每1 h检查一次,时刻注意母猪情况,母猪每窝产完最后1头小猪平均需要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多时可达到5 h的产程。如果超过6 h,就要进行判断是否是滞产或难产。出生间隔时间一般在15 min左右,最多时可达30 min,如果超过40 min还没有仔猪产出,就需要进行判断是否还有仔猪未产出或出现产道堵塞。产仔时间拖的越长,初生仔猪成活率越低。所以,接产人员要格外关注和准确记录产仔时间和仔猪出生的时间间隔。
正常分娩母猪一般不需要人为帮助,只有分娩母猪出现了产程延长、滞产、难产、母猪产力下降明显等情况时,才需要人为帮助。在助产过程中,对助产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不仅造成母猪产后感染,甚至导致母猪产后子宫脱出,最终面临淘汰。所以,判断母猪需不需人工助产是做好母猪生产的重要环节。
2.4.1 如何判断母猪难产
母猪产仔过程中,仔猪出生间隔超过40 min,且母猪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强烈努责,呼吸急促等现象时,母猪疑似难产,此时可进行人工产道探查。
母猪肚子仍然较大,外观观察能够简单判断还有仔猪在母猪子宫内。如果母猪产仔过程出现:1)顺利产出几头仔猪,但母猪肚子仍然较大,表明母猪子宫内还有胎儿未产出,同时母猪停止努责超过30 min;2)母猪流出大量羊水,母猪仍然不断用力(努责),时间超过40 min不见仔猪产出;3)已经顺利产出大部分仔猪,且母猪已经停止努责,但通过B超等设备检查,还有胎儿在产道或子宫。以上3种情况都可判断为难产,需要进行产道探查确定和进行人工助产。
母猪频频举尾收腹,像排不出粪便样,躺卧时两后肢频繁前伸、弓腰。触摸母猪下腹部感知腹内是否有胎儿,稍用力压迫时感知到有可移动感硬物,即为胎儿在腹中,处于滞产或难产状态。
2.4.2 难产处理
温开水和10%聚维酮碘溶液按1∶1000清洗母猪的阴户及后驱周围区域,去掉各种污物和粪便,手术者必须将指甲剪平达到不刮脸的程度,目的是防止指甲刮伤母猪产道。
手及手臂清洗并消毒后,助产手臂上举,用干净水沿手指冲淋至手臂处,冲淋完毕后保持上举姿势,防止手臂端不洁净的水流向手指,因手指是助产过程中深入产道最深的部位,所以必须保持洁净无污染。
在接近母猪前可佩戴经过消毒处理的长臂手套,并涂上润滑剂,助产手呈锥形,待母猪产道放松时进入,母猪努责时停止进入;若出现母猪产道过度紧绷,可将深入产道的手臂轻轻往左右两侧作小幅度摆动或抖动,以刺激母猪产道松弛。
经过产道探查,发现仔猪因姿势不正堵塞产道,此时不可将仔猪拉出,而是将仔猪推回至子宫,纠正仔猪正确产出姿势,然后拖住仔猪下颚或后肢,随着母猪的努责,缓慢的进行牵引产出(如图1)。
当发现是两头仔猪同时进入产道,堵塞产道,需先将其中1头仔猪推回子宫,在根据另1头仔猪姿势是否正确,若姿势不正确也需要推回子宫纠正产出姿势,再随母猪努责节奏,缓慢牵引产出。在整个助产过程中切勿用力过大损伤产道。
在探查中发现仔猪已经死亡发胀或者头部过大等情况,可用产科绳套住下颚牵引产出。若仍然不能产出,则需要使用隐刃刀剥去头皮,再行牵引产出。注意不可使死亡胎儿头骨破裂产生骨片损伤产道。
图1 助产示意图
在探查中发现,产道畅通,胎儿姿势正常,难产原因是由于宫缩无力导致,此时才可使用催产素进行催产,在使用催产素前,先使用雌激素注射,可加强催产素的作用,使胎儿快速娩出;若30 min后仍然不见胎儿产出,可让母猪就近活动,利于纠正产道、子宫中胎儿姿势,利于产出。
人工助产后的母猪,受感染的概率较大,需要给母猪静脉输液,同时静脉输入氨苄西林钠+氟尼辛葡甲胺,肌注氨苄西林钠+鱼腥草注射液,防止产后感染,引起无乳或少乳、产后不食等症,同时为防止产后子宫炎的发生,产后开食时口服50%土霉素粉,若母猪产后出现恶露不尽,甚至出现排脓现象,可往子宫内灌注益母生化合剂。
避免习惯性使用催产素;许多养殖人员或技术人员,在母猪出现产仔停滞后或为求快速娩出仔猪,就立即使用催产素进行催产,这是严重的错误。只有产道通畅,并且顺利产出2头仔猪后出现的子宫收缩无力时才可使用催产素,若产道不畅通,则可能导致子宫收缩过度出现仔猪脐带断裂或挤压,胎儿血氧供给中断,出现缺氧性死亡以及母猪子宫破裂、出血而导致母猪死亡。
母猪临产前,需对母猪体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10%聚维酮碘溶液按1∶1000稀释36℃温水),重点清洁消毒部位:乳区、阴户周围、整个臀部,清洁乳区时关注乳头是否通畅,如被干乳塞住则立即清除,同时将每个奶头的乳汁都挤掉。
仔猪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中黏液,用干净毛巾将仔猪身上黏液擦拭干净,在仔猪体表上涂一层可抗菌消炎的干燥剂,及时将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以防受冷、受冻。母猪在产仔完毕后,用温热10%聚维酮碘溶液(1∶1000)擦拭体表,减少体表污物,降低病菌感染概率。
仔猪“假死”,就是外观看起来像死亡的初生仔猪,当发现仔猪出现假死状态时,先检查心脏是否有跳动,如果心脏有跳动但没有呼吸,此时先将假死猪口鼻中的黏液清除。然后倒提假死猪后肢,并拍打假死猪胸部,使肺及气管中黏液排出,使其呼吸道畅通,完毕后立即让假死猪四肢朝上,两手分别握住肩部和后驱臀部,反复屈伸数次,直至假死猪恢复呼吸,出现叫声。
仔猪脐带内的血液十分珍贵,不要浪费,仔猪断脐带前先将脐带中的血液挤往仔猪体内,过程不要过于猛烈,5~6次缓慢轻柔挤压脐带血流向仔猪体内,完毕后,在距离仔猪肚脐3~4 cm处钝性掐断脐带,同时在断端处涂上10%聚维酮碘原液,再在脐带上涂布动物白药,起到干燥、止血、消炎、止痛作用。脐带掐断后若出现出血,不要打结止血,用手按压2 min即可,打结结扎后可能出现炎症渗出液,造成继发感染,甚至出现脐疝。断尾同样需要严格地采用10%聚维酮碘原液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新生仔猪免疫能力低,对外界适应能力低下,缺乏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仔猪出生后的抗病能力主要来源于母猪奶水,母猪初乳中还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很好地改善初生仔猪的抗病能力,减少初生仔猪的发病率。所以在仔猪出生后需在2 h内吃到、吃饱吃足初乳。
出生仔猪较多时,奶头数相对较少或母猪泌乳能力差,母猪无乳或乳汁质量差以及找不到合适的寄养母猪等情况时,仔猪在吃足初乳后即可使用奶粉人工进行饲喂,按1∶6比例兑温开水,乳仔猪每次灌服15~20 mL,喂饱为止,4~6次/d,使初生仔猪更加好养,并明显减少死淘。
初生仔猪,最危险是出生后3 d内,严防饿死或被压死,尤其是弱仔。接产后将仔猪放在温暖的保温箱内(初生前3 d要求保温箱达到30~32℃),帮助体重低于1 kg以下的弱仔尽快吃上初乳,应将他们放在单独的乳头下面,以利于吃奶,如护理不及时,仔猪抗病能力下降显著,极可能出现营养性衰竭、免疫力下降而导致死亡或严重感染疾病。对母猪缺奶无奶的仔猪尽早使用人工乳饲喂。为防止缺铁性贫血,可于出生后3 d注射右旋糖酐铁(恒铁雪),用9号20 mm长针头颈部或股内侧肌肉注射,10 d后再注射1次。
牢固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 母猪产后要做到母体不掉膘、复旧完全,确保母猪奶水好,母仔共健康。母猪产仔后,正式进入了哺乳阶段,母体既要维持泌乳以优质乳汁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同时又要恢复自身体能,完成生殖系统的复旧,为下一个生产周期做准备。在生产中,母猪往往出现乳汁质量差、生殖系统复旧不全、母猪掉膘严重等情况。有数据表明:当母猪断奶后(断奶当天计)体重低于生产当天产完仔后体重的80%以上(掉膘达20%以上),断奶后7 d内正常发情的比例将明显下降,甚至不发情。
为解决哺乳期母猪问题,需要格外补充多种营养抗病物质,在整个哺乳期间以丰富的养分滋养母体,促进母体抗病能力得到提高,让母体产后得到恢复,为下一个生产周期做好准备,促进母猪断奶后一周内能够正常发情配种,间接地提高母猪使用年限;同时母猪分泌的乳汁质量高,营养物质丰富,所产乳汁乳香味浓郁,乳汁呈正常乳白色(或略偏黄)且黏稠度高,母猪抗病能力强,免疫后抗体产生好,母猪乳汁中的母源抗体水平高,仔猪吃到质量高的乳汁发病少,健康活力强,更好养。
哺乳母猪采取自由采食不利于圈舍环境的卫生,饲料在槽中容易接触水分而变质,所以每日进行3餐制(早、中、晚),按母猪的生产胎次和产仔数的多少进行饲喂有利于母猪营养的充分利用,减少饲料浪费,表2是哺乳母猪饲喂标准表,可供参考。
表2 哺乳母猪饲喂标准 kg
产房是猪场的生产核心,有效的分娩管理是猪场成功的关键。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就需要从如何做好母猪接生、人工助产、分娩与产后护理等工作细节着手,避免接产与护理不当引起乳仔猪死亡、母猪产后恢复不良、产后炎症及其他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做好产前准备及产后护理工作,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利于母猪良好繁殖性能的延续,让猪场生产持续平稳高效,为猪场逐步达到MSY25打下坚实基础,降低猪场生产成本,切实做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