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2019-04-29 05:29李彦刚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论文信息技术课程

李彦刚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检索到发表于2001—2017年间90篇论文,其中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论文83篇,将这83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研究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样本从年度、核心期刊和关键词频、作者、作者机构等方面用CNKI文献分析中心数据、Excel和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进行客观、科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概况

2.1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国内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

本次检索结果说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近些年开始趋于平稳(如图1所示)。21世纪初,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此类研究达到了高峰,2006年经过短暂的回落后,2007-2014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刊物在6篇上下浮动,2015-2017年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均为4篇。整体来看,我国学者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初的6年间浮动较大,2007年之后相关研究逐渐趋于稳定。

图1 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2.2 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重点师范类院校的老师

83篇文献的来源分布和文献机构分布如图2、3所示。由图2可知,《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探索》、《课程·教材·教法》及《中国远程教育》是论文的主要来源刊物,分别占该次统计的33%、18%、8%、8%和7%。从文献的机构来看,这些论文主要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其中师范类大学占绝大多数。

图2 论文来源分布

另外,在这83篇论文的146位作者中,有8位学者的名字出现3次及以上(见表1),形成了较为稳定严谨的研究专家群体。

2.3 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通过对83篇研究文献利用文献题录分析软件SATI3.2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取得关键词词频矩阵,并对该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分析,得到了图4所示的高频共词网络图。

从图4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位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中介性最大,是研究的基础;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形成了课程思想、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课程价值、知识体系、信息文化、国际比较、计算思维等研究网络结构。从图4的核心、中间结构体,到网络边可以看出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不管是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都有一定发展。从词频来看,除了核心词“信息技术课程”外,其它关键词频率偏低,相关研究的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图3 文献机构分布

作者董玉琦李艺刘向永钟柏昌朱彩兰解月光钱旭升钱松岭频率138765333

3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详细分析

3.1 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研究的高引用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显著。从2017年8月6日CNKI提供的文献H指数(见图5),研究检索到的83篇研究论文中,有16篇论文(H指数17以上,见表2)在国内研究中被频繁引用和借鉴,奠定了国内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基础。

图5 90篇研究论文的H指数(2017.8)

16篇研究论文(图5横线以上,横线对应H指数为17)见表2。

图4 高频共词网络

题目作者来源年/月被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何克抗教育研究2002/04359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郭绍清中国电化教育2006/0732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省思董玉琦电化教育研究2004/0958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郑明达中国电化教育2010/0955工作主线: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进展钟柏昌;李艺;魏婷电化教育研究2004/1039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李锋;王吉庆中国电化教育2013/0836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张红波中国电化教育2009/1234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分析詹青龙中国电化教育2007/0330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刘向永;董玉琦电化教育研究2012/0129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张倩苇外国教育研究2003/0926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启示刘琳;张海;王以宁中国远程教育2003/1125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难为与能为王荣良;李树培中国电化教育2009/0321信息技术课程思想梳理思路简议李艺;朱彩兰电化教育研究2014/0420表现性评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李烁;荣芳中国远程教育2002/0819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取向、教学与教师董玉琦中国电化教育2004/1218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王丽珍;刘志华教育探索2003/0318

由表2可知,发表在2000-2006年期间H指数在17以上的论文超过总数为16篇的50%,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研究基础已在2006年之前奠定。这些文章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教学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及国外的研究等方面,完成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基础研究。从2007年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难为与能为、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信息技术课程思想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地研究,这一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研究更加侧重于反思研究,聚焦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与发展,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我国学者对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与发展研究

在这83篇论文中,有8篇论文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国外的信息技术教育。其中4篇发表于21世纪初,另外4篇发表时间在2013年之后。研究表明,21世纪初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其做法较为相似,主要是以普及中小学为重点、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培训以及国家统一领导开展[1]。其中美国为培养能有效使用技术的学生,制定了学生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并于2000年正式出版公布[2]。在英国,国家规定课程整体规划的参考标准,对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的应用,学校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在教学方面,他们比较重视小组协作学习和学习评价[3]。尽管在21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重心已经发生变化。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从原来的程序设计为主转为以实际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又逐渐向传播技术转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一种发展模式:从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教育[4]。

3.3 对国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分析

鉴于关注国内信息技术教育的文章较多,时间跨度长。为了更好地分析这部分文献的特点,将样本文献按照论文发表的先后顺序分为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7年三部分进行分析。

笔者对检索出的83篇论文的主题、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主题相对集中且分类明确,主要集中在如下5个方面:①基于教学层面的研究,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的研究(简称“教学”);②基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等的研究(简称“体系建设”);③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存在问题及原因、课程标准等的反思(简称“现状与反思”);④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关键术语的研究(简称“理论研究”);⑤社会发展、校长的认知等因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研究(简称“影响研究”)。

3.3.1 2000-2005年期间的论文

发表于2000-2005年的22篇论文中,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文章有15篇,占比为68%,“教学”是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这一结果与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形是匹配的。从引文的情况来看,课程整合的教学思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文章有2篇,在这2篇文章中,李艺等提出了工作体系构建课程的重要思路。现状与反思类有2篇,一是对课程标准研制的反思;二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倾向的思考。理论建设类文章3篇,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构成要因、价值取向等原理的研究。这部分没有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3.3.2 2006-2010年期间的论文

相对前一阶段,2006-2010年论文关注的主题都发生了变化。“教学”相关论文7篇,占比29%,大幅下降。但有部分研究得到广泛认可,如:郭绍青详细阐释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被引322次。电子档案袋学习评价方式、指导性学习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干线式”的教学方法等教学新理念在这部分被提出[5],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现状与反思”相关论文为7篇,占比29%,大幅度增加。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的实施现状、均衡发展,及信息素养等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研究结果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太理想,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有待进一步改观。理论研究相关论文6篇,占比25%。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原理与基础研究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构成要因、价值取向、文化取向、信息素养、信息文化等重要理论性问题在这部分论文当中都有所涉猎。充实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课程体系建设论文2篇,占比8%,关注的问题是教材体系与校本课程的建设。另外,影响研究有了突破,校长的认知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同时,做好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适应网络新世界,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3.3.3 2011-2017年期间的论文

这个时间段的论文关注点更多地倾向于“理论研究”。相关文章10篇,占比35%。除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信息素养、信息文化等之前提及的一些研究点外,计算思维、数字智慧、学科思想等新的论点也相继涉猎[6-7],理论研究的热点变化,充分证明了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去审视,及时做出调整。“现状与反思”相关文章7篇,研究指出了一些典型的现实问题,如:信息技术的价值实现存在很多困境,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存在应用化和应试化,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发展仍然处于困境,西部农村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堪忧[8]。“体系建设”相关文章5篇,占比17%,较前两部分有大幅的提升。这些文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核心素养体系、校本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变革提供参考。“教学”相关文章5篇,占比17%。这个阶段的教学研究更注重学习过程、探究自主学习效能、侧重理解取向的教学设计,以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验研究。“影响研究”相关文章2篇,占比7%。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是必然的,要关注信息科技、社会环境、学生需求、国际情形及新的理论成果,不断进行发展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研究主体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需注意与一线教师的协作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主体较为多元,研究机构有教学研究室、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及高等师范院校。但在数量上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绝对主力,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参与感较弱,而且这种格局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对于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与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更多的互动与协作,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层次变革。

4.2 国际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需更加深入细致

研究发现,国际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在理念和方法上给了很多启示。21世纪初部分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从原来的程序设计为主转为以实际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又逐渐向传播技术转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10年前后,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展开了新一轮改革。印度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很好地融合了瑜伽等民族特色元素。这部分研究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变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3 主题研究的共识与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的已有研究无疑是其变革与发展的基石。通过主题研究得出如下判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尽管作者关注教学形式因技术及环境不同差异较大,但在结论中都有课程整合与任务驱动的影子。可见,课程整合的思路与任务驱动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适用。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将是今后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围绕“计算思维”“信息素养”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及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共识,但如何落实仍缺乏实践,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存在技能化倾向、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不断被提及,不论是社会需求还是学生的个体发展,信息技术课程都有其重要的价值;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受高考制度、校长的认知等多重因素的困扰。

5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将成为常态。面对正在发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系列变革,需要回顾和反思已有的研究与做法,并对其进行取舍,进而形成有着完整体系的、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让信息技术课程更好地为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论文信息技术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