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同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要人民抗日武装向附近的日伪军发出通牒,限令他们立即向我军缴械投降。新四军收复了华中敌占区的大片土地,但是,位于苏皖解放区南面的高邮仍被日伪军占据着,日伪军非但拒不缴械,反将原驻扬州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0旅团1000人及伪军第二方面军一部调至高邮,使高邮守敌增至日军两个大队及伪军7个团5000余人,妄图负隅顽抗。
1945年12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指挥,发动了一次重大战役——高邮战役,用一周时间从日寇手中收复高邮城,这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守城日伪军拒绝投降,新四军攻城前开展攻心战
高邮易守难攻。它南临扬州,北靠两淮,西倚运河、邵伯湖,东接水网田畴,城墙高耸,护城河环绕,是古运河畔的一个重镇。日军在1938年侵占高邮之后,数次加修工事,使其层层坚固。
高邮日伪军自恃城高地险驻有重兵,且有国民党撑腰,故对我军令其投降的通牒置之不理。新四军委派盐城战役(高邮战役之前)中投诚的原伪军第五军军长赵云祥去高邮城劝降,竟被 “枭首示众”,并扬言要“北攻宝应,奉命收复失地”云云。
1945年11月下旬,华中野战军刚刚整编就绪,司令员粟裕经过深思熟虑,于12月3日向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建议:集中华中野战军第6、7、8纵队,组织进行高邮邵伯战役,歼灭该地拒降之敌,除却后患。两天后,中央和军部复电:“同意来电报告,夺取高邮,同时集结主力准备打援部署……整个战役以在一个月结束才好。”
1945年12月19日,天刚黑。参加高邮城进攻的军队悄悄进入阵地。当攻击命令下达后,华中野战军第7、第8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共15个团,从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地域内,对高邮城发动了全线进攻。
粟裕亲自部署指挥战斗,采取“围三阙一”的做法,集中火力、兵力,从东、北、西三面进攻,诱使日军拼命向南突围,然后进行围歼。
到20日中午,新四军打到高邮城下,高邮城已处于新四军的包围之中。日伪军龟缩城里负隅顽抗,城楼上的警戒大部分换上日军,并不断加固城头工事,还不时用速射炮向新四军阵地轰击。
为减少伤亡,新四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政治攻势,以瓦解日伪军。当时第8纵队政治部宣传科印刷了大批传单,有中文的、日文的;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战士们将这些传单用弓箭和迫击炮射进城里。这其中最成功的还是我军发明的“土飞机”送传单。用厚牛皮纸扎成2米寬、4米长的瓦式大风筝,放飞飘到高邮城的上空.风筝上绑着一包包传单,每一包传单的旁边都点着线香,线香有长有短,先后烧断捆传单的绳子,传单就一包一包地散落下来,飘进高邮城。
军区敌工部干部用大喇叭,对守城日本士兵宣读天皇的投降诏书,还用留声机播放日本音乐和歌曲。面对四面楚歌,不知道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的日本士兵开始动摇,出现内部混乱。
一周解放高邮,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缴械投降
1945年12月25日夜晚,雨夜。新四军总指挥部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军区炮兵团在北、东、南三面各派一个山炮连、迫击炮连和步兵连,形成火力攻势。第8纵队的第64、66、68共3个团,出其不意地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3个方向,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从西门攻城的64团战士们利用雨夜,隐蔽接近到城墙脚下。很快,新四军主力登上城墙,猛烈的火力压向敌人,最终迫使城墙上的日军举白旗投降。
战斗持续到26日下午4时,日军司令部已在我方包围之中。日伪军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放弃抵抗,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终于缴械投降。
从12月19日晚到26日,高邮战役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速战速决,取得辉煌战绩。时任侦察科长严振衡在回忆录中说,高邮之战,我军以微弱优势,经过激烈的战斗,以伤400余人,亡200余人的代价攻克坚城,歼敌5000余,其中日军1100余,缴获各种火炮61门、枪支4308支。此役歼灭和俘虏日军之多,缴获枪炮弹药军械物资之多,在华中抗日战场上也是为数不多的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