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停
我和老肖认识二十一年了。
他高颧骨,高鼻梁,个子也挺老高,看面相年轻时绝对是个大帅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肤色,实在太黑了。小时候我在作文里用“古铜色的面庞”来形容他,他看了哈哈直笑。
据说我刚出生的时候也不白,街坊来看时都说,这肤色一瞅就是老肖家后人。他接茬儿道:“我们家这三朵金花啊,就这小不点儿最像我!”老肖跟我复述这一段时,我张牙舞爪地冲他叫:“我可不要像你呢,我要申请回炉重造!”
俗话说:隔辈儿亲。我觉得我和老肖的关系确实挺亲近的,甚至超过了他和自己的儿女。他年轻时常年在海上,每年只有在盛夏和寒冬腊月才会在家住些日子。夏天时靠岸补渔网、料理农活儿;腊月休渔后船泊在码头,他回家呆个把儿月,一过正月初十就随春风飘回了海上。所以他错过了三个孩子的成长,却亲临了我的童年,并用他的双手为我造就一个又一个梦想。
老肖的右手缺半根中指,但并不妨碍那仍是双巧手。儿时的我受武侠穿越剧荼毒颇深,总以为自己是生错了时代的侠女。他便削了根木棍为我刻成木剑,剑柄拴着长穗子,还刻有我们的繁体姓——他总教育我说不能忘本,给我反复讲老掉牙的“闯关东”故事,坚持让我学写繁体字。
说回老肖的那双巧手,那可以将一块普通的木头雕成各种奇妙的玩意儿,拿块木头和石刻刀,他能自个儿在屋檐下坐一天。我曾问他后不后悔入错行,兴许木匠活儿更适合他,他摆摆手说靠海吃海总没错的!我笑他思想真是迂腐,从不想着变通。
老肖的爹是船长,老肖也是,他的小儿子更是没等念完初中,就被他安排到了船上。他说:“这也算一种传承。”
轮到我这一辈儿,清一色的女孩让他失去了找个“接班人”的想法,他一改往常,开始重视起我们的教育问题。有次,几个长辈聚在一起聊天,说谁谁吃了读书少的亏,他看着我说:“是啊,年轻人还是得多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我现在猜测着,他培养我那么多爱好,力排众议支持我去留学,大概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
有次我上课时手机忘调静音,收到那条微信添加请求便手忙脚乱地划了过去。第二天接到他的电话:“你微信头像是个带照相机的小人吧,我加你怎么没通过?爷爷想看看你。”
我夸他真是越老越出息啦,还知道学着用微信。他在電话那头直乐:“挂了挂了,你快加我微信和我视频。”
老肖的微信名叫“船长”,他说这样有辨识度,如果加他那些老哥们儿的微信,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谁,接着他的声音又低下去:“我们船上的大副老李,上个礼拜没了。”
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一定时常感到孤独吧。
“放假回爷爷家住好不好?”老肖突然跟个小孩似的和我撒起娇来,“带你赶集市,买好吃的,买过年的炮仗。”
我赶忙应下,眼神却闪躲着,不忍直视他浑浊的眼睛。读大学后,每年只有寒暑假有时间归家,我却总想着要出去旅行、做各种实习,算起来在家的时间寥寥无几,更别提回老家陪他。即使我们都在心里念着对方,给彼此的时间还是愈来愈少了。
有一次,我点外卖点到一份特别美味的酸汤面,入口的瞬间一下子想到老肖,全家只有我俩口味最相似,爱汤汤水水,不吃辣却独爱吃酸,虽然我再怎么否认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我真是像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