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2019-04-28 12:28孙雅艳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艺习近平

孙雅艳

[摘 要]本文尝试探析习近平有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从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等方面阐释文艺培根铸魂的现实基础、价值保障、重要前提和主体要求;同时,探讨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对丰富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拓展以文化人路径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进一步探索新时代文艺培根铸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以文育人

[中图分类号] J6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04-0003-05

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显性载体。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文艺铸魂等提出明确要求,形成文艺培根铸魂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文艺应承担的培育人的精神根基、铸造人的灵魂、铸就中国精神的伟大使命。深入研究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文艺培根铸魂是文艺作品塑造人的灵魂、熔铸国魂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文艺是培根铸魂的工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高度阐明了文化、文艺同人的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文艺培根铸魂的现实基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时对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提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3]。文艺只有反映新时代,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只有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共呼吸,才能真正把握培根铸魂的现实基础。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时代画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在复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历经磨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完成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文艺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來观察时代、解读时代、记录时代。用优秀文艺作品反映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当下火热的奋斗进程,反映当前人民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描绘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记录蒸蒸日上的时代业绩;用优秀文艺作品来凝聚国魂、振奋民心。

2.坚持“两创”精神,为时代立传。新时代的文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为时代立传的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5]“两创”精神是这一重要论述的具体发展,是对新时代文艺繁荣的具体要求和更高标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二为”“双百”同时提出,更加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实际和文艺的发展规律,亦为为时代立传、为文艺繁荣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思想保障。

3.坚守核心价值观,为时代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6]文艺传递的价值观会深刻地影响社会的风气,文艺作品传递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社会上就会形成和谐、稳定的风气。文艺发展坚守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价值观的渗透。现阶段,文艺载体发展和运用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运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引领力;这也是文艺为时代明德,弘扬社会新风尚的基础。

(二)文艺培根铸魂的价值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文艺创作的价值导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7],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8],文艺培根铸魂的时代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1.为人民抒写,为人民而作。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优秀的文艺作品始终围绕着人民,扎根人民生活,叙写人民故事,抒发人民情怀。“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9]。文艺为人民而作,就是要反映现实、观照现实,要关注人间冷暖、关怀人民幸福,将人间百态呈现于多彩的文艺形式,再现英雄事迹,演绎最美中国,激励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和前进。

2.为人民抒情,以人民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的经典论断,强调人民作为文艺表现主体的重要性。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原型,更是文艺创作的宝藏和源泉;人民是生活的主人,是文艺表现的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10]。“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11]。新时代,为人民抒情就是要大力歌颂和赞扬14亿人民奋斗拼搏的恢弘篇章和伟大创举。

3.为人民抒怀,受人民检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12]。习近平总书记将一部好的作品的评价划分为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三种类型。其中,市场检验就是收视率、点击率,是以市场效益为尺度的评价方式;专家评价是同行评价,是文艺工作者内部的自我评价,各种类型的专业奖项属于这种评价;人民评价则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为尺度的评价,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评价原则。“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13]。只有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才能彰显文化的自信和力量。

(三)文艺培根铸魂的重要前提——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14]文艺作品的精髓在于灵魂,而文艺作品的灵魂则是文艺培根铸魂的逻辑前提。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15]

1.弘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作为时代精神的展现和引领,文艺创作需聚焦当下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文艺创作要不断丰富拓展中国梦的内容呈现,既讲好国家民族的宏大故事,又讲好百姓身边的日常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艺术和叙事体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2.呈现中国价值,凝聚爱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16]他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7]。有魂的文艺作品,关键是要有国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拥有正确国家观和民族观的文艺作品才能坚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也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爱国主义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争取民族独立的站起来,到摆脱一穷二白困境的富起来,再到迎来伟大复兴的强起来,都离不开爱国主义的情感支撑,也凝聚为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和中国价值的正确导向,理应作为文艺作品反映的重要内容。

3.汇聚中国力量,践行中华美学精神。围绕中国人民的文艺创作包含着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一方面,文艺作品讲求“文以载道”,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18],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文艺作品注重托物寓意,对真情实意的表达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追求。文艺创作的中华美学精神在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19]。

(四)文艺培根铸魂的主体要求——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20]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社会使命的高度肯定和殷切期待。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应该是具有敏锐触觉的时代先锋,应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来创作反映时代风气的优秀作品,叙写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在文艺作品中彰显时代精神和伟大信仰,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德艺双馨的时代要求。

1.举精神之旗,做灵魂的工程师。举精神之旗即是举理想之旗。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应以先进的思想引领、用润物无声的艺术感染、熏陶、启迪人的心灵,弘扬向善向上的精神。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传播者和引领者,把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21]。文艺工作者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守信仰,坚持修身养性,将德行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思想品格,同时,将这种高尚的品格浸润在艺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将人品与艺品、人格与艺术魅力有机结合,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2.立精神支柱,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立精神支柱即是立文化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国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22]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的根基、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展现中华文化的风范,将中华文化的基因渗透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之中,用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提高对中华文化的强大表达力和深远传播力,用精湛的文艺作品激发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3.建精神家园,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意义[23]。一方面,精神家园具有开放性,需要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24];另一方面,精神家园具有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方向、归属的功能,它是连接个体与整体的纽带。文艺工作者要明确时代发展的方向,把握社会进步的规律,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人民对未来的向往,用文艺引领人们的理想追求,进而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二、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阐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为了谁、发展谁、服务谁的价值取向,明确了文艺工作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路径,明确了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服务取向,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首先,将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出发,回答了文艺和新时代的关系,将其作为国家兴盛的重要标志;回答了文艺和人民的关系,将其作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其次,进一步强调了“文艺为人民”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在文艺中的主体性作为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内容之一,其表述中“人民”作为高频詞反复出现、强调,同时将“深入生活”具象化地表述为“深入群众、扎根人民”,把艺术来源于生活,升华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为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25]

(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高度概括与新的发展,有效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首先,强调了主导性。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党的领导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重视文艺阵地建设和管理,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强调了民族特色。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中所阐述的中华美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观中民族特色的深层次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特色的发扬,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应有之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与有力保障。第三,突显了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艺的时代特性,一方面,文艺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显性载体,反映和代表着时代的风貌、姿态与发展;另一方面,文艺总是积极发挥着时代先锋的引领作用。文艺工作者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践行者,更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气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三)进一步拓展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外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6]。以文化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与使命,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文化的最大作用是教育人。文以载道与文艺培根铸魂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文化与政治关系的表现方式。文以载道体现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对文化的依赖,传承思想精髓是历史向度。文艺培根铸魂是最大限度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发挥核心价值观陶冶人、培育人、引领人的社会功能。现阶段文艺载体发展和运用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运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渗透力。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文艺培根铸魂的基本前提。

三、实现文艺培根铸魂的基本路径

发挥文艺的培根铸魂功能,使其能感染人、陶冶人,需要积极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发挥其正能量,拓展其发挥作用的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主导路径。实现文艺的培根铸魂功能,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首先,对文艺创作者而言,要将社会责任作为创作者的主要责任,以保证作品的价值导向更健康、更积极向上。其次,对文艺的创作规范而言,应当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价值主导,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

(二)构建多样化媒体综合路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文艺的创作与传播方式也从传统的职业创作、单向传播向全民创作、互动传播转变。首先,通过主流媒体推动。党领导下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通过主流媒体的推动,将产生广泛的宣传效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传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有正向的社会推动作用。其次,通过自媒体提升、扩散。通过平台建设、有效引导等方式,引导用户合理利用和发挥自媒体平台的功效,使其成为文艺传播过程中的生力军。

(三)“政府—市场—个人”合力强化路径。优秀作品的诞生需要艺术创作者的付出、需要市场的推动、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多方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合力。政府通过引导增强市场、个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通过调控文化市场,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建立政府激励机制,研究奖励扶持措施,激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四)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美育对于大众、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艺培根铸魂功能的实现,当以加强美育教育为主要路径。首先,以美养德,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美育的引导,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机制。其次,以美启智,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礎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科学定位学校美育课程目标。第三,以美育人,加强美育的渗透和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相互交叉、嵌入,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形成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3][11][12][14]新华社.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EB/OL].https://www.xuexi.cn/c1ba7d0036ac6e446a2250291c9a99c6/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2019-03-08.

[2][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5][21][2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02).

[6][7][8][9][10][13][16][18][19][2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

[1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23][24]李文彬,黄卫华.缘由、方法与回归——谈大学生经典阅读[J].新世纪图书馆,2012(11):90-92.

[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4.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上海越剧院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文艺习近平
1942,文艺之春
文艺联合五月好书榜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
文艺小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