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 朱留刚 张文锦
摘 要 为进一步对爬地兰辐射创新种质进行筛选鉴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33份爬地兰辐射种质进行田间成活率调查,对冠高、植株长度、小叶数、单株鲜重、茎粗等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种质22-42综合性状优良,冠高(36.00±4.23)cm低于CK(未辐射的爬地兰种质),成活率(46.11±17.02)%、单株鲜重(337.66±33.10)g、小叶数(7.84±2.08)、茎粗(4.64±1.29)mm、植株长度(149.73±12.8)cm等均高于CK。1-1、11-13、25-50、7-8、14-16、20-39、23-47表现出多性状均优于CK,仅1-1、11-13茎粗略低于CK;25-50、7-8、14-16植株长度略低于CK;20-39、23-47冠高高于CK,试验结果有助于进行下一步鉴定筛选试验。
关键词 爬地兰 ;辐射种质 ;绿肥 ;牧草 ;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2.004
Abstract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adopted to make a field survey of survival rate of 33 accessions of 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 germplasm treated with radi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screen and identify innovative germplasm of I. endecaphylla. These accession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crown height, plant length, leaflet number, individual plant weight and stem diameter. Results showed that Accession 22-42 had good comprehensive trait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out radiation treatment. This accession was a slightly lower in crown height (36.00±4.23)cm but higher in survival rate (46.11±17.02)%, plant weight (337.66±186.18)g, leaflet number (7.84±3.52), stem diameter (4.64±1.50)mm and plant length (149.73±25.21)cm than the control. Accessions 1-1, 11-13, 25-50, 7-8, 14-16, 20-39 and 23-47 displayed better traits than the control except some traits. Accessions 1-1 and 11-13 were lower in stem diameter than the control; Accessions 25-50, 7-8, 14-16 were slightly lower in plant length than the control; Accessions 20-39 and 23-47 were higher in crown height tha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ma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creening of desirable accessions of germplasm treated with radiation.
Keywords 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 ; radiation-treated germplasm ; green manure ; forage ; agronomic traits
爬地兰(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又名铺地木蓝、穗序木蓝、九叶木兰、印度牧草,为豆科木蓝属多年生常绿匍匐性植物。爬地兰原产于印度,在我国台湾、广东、云南、福建等省均有分布[1-2]。近年来,我国生态茶园发展迅速,绿肥已为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茶园合理间作套种绿肥,为无公害(有机)茶园建设、管理及茶树种植的重要内容之一[3-6]。爬地兰是目前茶园综合性状较优良的绿肥,其生活力、繁殖力强,生物量高,耐瘠、耐旱、抗逆、抗病虫能力强,不会攀缘和缠绕茶树[7-8]。然而,爬地兰抗寒性较弱,遇霜冻易枯萎,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加强爬地兰绿肥资源研究、创新筛选优良兼用种质,是发展茶园爬地兰绿肥生产的基础。爬地兰辐射种质的植物学、生物学等性状观察和分析,可为爬地兰种质创新、筛选和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筛选的33份爬地兰辐射种质为研究对象,以及未进行辐射处理的爬地兰为对照(CK)进行试验。种植于2017年6月,1.5 m×1.5 m小区随机种植,行株距为30 cm,3次重复。种植地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镇)平地,地处东经119.57°、北纬27.22°,海拔89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 646 mm,年無霜期285 d,年平均气温19.3℃。统一田间管理,2017年12月进行调查、测量。
1.2 方法
农艺性状测定指标与方法:每小区采用五点随机取样,选取五株植株进行茎粗、冠高、枝长、小叶数、单株鲜重的调查、测量。茎粗:用游标卡尺量出每株爬地兰主茎最粗的横径;冠高:用米尺量出爬地兰正常生长最高可达的高度;单株鲜重:每株爬地兰地上部分植株的重量;小叶数:每片羽状复叶含小叶枚数;植株长度:用皮尺量出单株爬地兰植株最长可达的长度。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对33份爬地兰种质进行扦插,扦插成活率如表1所示。种质6-7的成活率最低,为(12.78±7.88)%;种质20-39的成活率最高,为(67.22±2.55)%。种质6-7、12-14、31-86、4-4、26-51、10-12、21-41、28-62、18-22、5-6、2-2成活率低于CK;而大部分种质成活率高于CK,如23-47、11-13、9-11、14-16、32-87、19-29、30-67、3-3、17-21、22-42、33-88、25-50、24-48、1-1、29-63、13-15、16-19、8-9、7-8、15-18、27-52、20-39。
对33份爬地兰种质进行冠高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种质6-7冠高最低,为(31.00±2.08)cm;种质21-41冠高最高,为(42.20±2.96)cm。种质6-7、18-22、12-14、23-47、16-19、15-18、30-67、29-63、20-39、27-52、26-51、11-13、25-50、2-2、3-3、4-4、33-88、22-42、8-9、10-12、7-8、9-11、28-62、1-1、14-16的冠高均低于CK;种质17-21、5-6、24-48、32-87、31-86、19-29、13-15、21-41的冠高均高于CK。
对33份爬地兰种质进行植株长度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种质29-63植株长度最长,为(168.83±25.93)cm;種质26-51最短,为(119.58±6.43)cm。种质29-63、20-39、21-41、5-6、30-67、12-14、19-29、8-9、1-1、16-19、22-42、28-62、15-18、13-15、11-13、24-48、23-47长于CK;种质31-86、3-3、10-12、32-87、6-7、7-8、14-16、17-21、9-11、4-4、27-52、2-2、33-88、18-22、25-50、26-51短于CK。
对33种不同爬地兰种质进行茎粗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种质19-29茎粗最高,为(6.11±1.48)mm;种质33-88最低,为(3.46±0.40)mm。种质19-29、17-21、20-39、4-4、3-3、13-15、6-7、5-6、14-16、23-47、25-50、22-42、10-12、7-8、12-14高于CK;种质1-1、24-48、18-22、21-41、11-13、2-2、27-52、15-18、28-62、30-67、26-51、16-19、29-63、9-11、32-87、8-9、31-86、33-88低于CK。
对33份不同爬地兰种质进行小叶数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种质14-16小叶数最多,为(8.33±4.33);种质29-63最少,为(6.38±1.79)。种质14-16、4-4、5-6、8-9、13-15、22-42、7-8、18-22、10-12、11-13、25-50、6-7、23-47、24-48、17-21、1-1、28-62、16-19、2-2、31-86多于CK;种质20-39、15-18、12-14、3-3、32-87、33-88、19-29、27-52、26-51、21-41、9-11、30-67、29-63少于CK。
对33份不同爬地兰种质进行单株鲜重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种质6-7单株鲜重最高,为(458.56±53.42)g;种质2-2最低,为(204.73±123.14)g。种质6-7、5-6、21-41、10-12、11-13、20-39、19-29、3-3、28-62、9-11、1-1、12-14、22-42、26-51、29-63、27-52、14-16、30-67、25-50、7-8高于CK;种质17-21、4-4、16-19、8-9、24-48、13-15、32-87、18-22、31-86、23-47、15-18、33-88、2-2低于CK。
爬地兰种质不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7),冠高与植株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鲜重与植株长度、茎粗显著正相关(p<0.05),小叶数与茎粗显著正相关。
3 讨论与结论
爬地兰为性状优良的茶园绿肥[9-15],对其进行种质创新筛选具有一定的意义。将辐射筛选的爬地兰种质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表明,不同种质冠高,成活率、单株鲜重、小叶数、茎粗、植株长度等农艺性状不同。关于绿肥或牧草辐射后代的研究,翁伯琦等[16]通过对辐射后代进行田间试验、观察筛选认为,其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异,2219、86134、92985品种的辐射后代比原种生物量增加10.4%、42.8%、20.74%。宣继萍等[17]研究表明,原始种源进行多代的辐射诱变,可使叶片显著变宽,草层高度显著降低,节间变细变长。张彦芹[18]等研究表明,60Co-γ辐射可以获得叶片变小,变细,且具有耐寒(旱)特性的高羊茅突变体。前人研究表明辐射可使牧草或绿肥农艺性状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对比研究表明,种质22-42表现出冠高低于CK、成活率、单株重、叶数、茎粗、植株长度等均高于CK的优良性状,种质田间性状优异。种质1-1、11-13茎粗略低于CK,种质25-50、7-8、14-16植株长度略低于CK,种质20-39、23-47冠高高于CK,但其他性状均优于CK,种质田间性状较优异。
鱼红斌等[19]研究表明,沙打旺在一定程度内株高、一级分枝数增加,而同一品种在同意密度下,株高和一级分枝数量是决定产草量高低的重要因子。爬地兰种质不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冠高与植株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爬地兰植株长得越高则爬得越远。单株重与植株长度、茎粗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爬地兰生物产量与其植株长度、茎粗相关,在筛选生物产量的爬地兰种质时,可以考虑将植株长度长且茎粗较粗作为优良种质。爬地兰辐射种质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有益于进行下一步鉴定筛选试验。
参考文献
[1] 孙 君,朱留刚,吴志丹,等. 爬地兰绿肥种性及其在茶园中的应用技术[J]. 福建茶叶,2015,37(5):7-10.
[2] 许水木,黄若琴. 爬地兰是优良的复盖作物[J].福建熱作科技,1982(1):28-30.
[3] 刘金龙,高水练. 生态茶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溪县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例[J]. 中国茶叶加工,2018(2):28-30.
[4] 颜有明,傅永兴,罗祠平,等.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18(5):38,280.
[5] 谭 琳,谭济才,张春艳. 浅谈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J]. 茶叶通讯,2005(1):41-44.
[6] 张文锦,林春莲. 我所茶园土壤肥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2006(3):1-3.
[7] 徐赛禄. 茶园套种爬地兰改土肥园的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87(3):4-6.
[8] 吴志丹,尤志明,江福英,等. 行间覆盖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2):1 285-1 290.
[9] 吴寿华. 爬地兰育苗与栽培技术[J]. 闽东农业科技,2014(1):14-15.
[10] 吴寿华. 爬地兰大棚育苗与茶园套种关键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13(2):28-29.
[11] 余泽宁. 侵蚀坡地龙眼园套种绿肥的综合效应[J]. 中国南方果树,2003(2):28-30.
[12] 徐赛禄. 茶园套种爬地兰改土肥园的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87(3):4-6.
[13] 徐赛禄,周钦泽. 福清东张茶园行间套种爬地兰试验[J]. 茶叶科学简报,1985(3):18-23.
[14] 茶园爬地兰栽培与利用研究[J]. 茶叶科学简报,1983(1):38.
[15] 茶园爬地兰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J]. 茶叶科技简报,1978(Z1):44.
[16] 翁伯琦,徐国忠,郑向丽,等. 决明属牧草60Co-γ射线辐射后代的若干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 566-2 570.
[17] 宣继萍,郭爱桂,刘建秀,等. 狗牙根辐射诱变后代外部性状变异分析[J]. 草业学报,2005,14(6):107-111.
[18] 张彦芹,贾炜珑,杨丽莉,等. 60Co-γ辐射高羊茅性状变异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4):65-71.
[19] 鱼红斌,伊虎英,马建中. 60Co-γ射线诱发沙打旺早熟性产草量与始花序着生叶位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3(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