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荣膺yīnɡ 慰藉 桑梓xīn 恪敬职守
B.妖娆yáo 緘默 趱行zǎn 博学多识
C.惘然wǎnɡ 潺弱 嗤笑chī 根深蒂固
D.恣睢suī 归咎 汲取jí 矫揉造作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做到心无旁骛,这就是敬业。语文老师妙手回春,一下子把我的作文修改得文采倍增,是敬业;数学老师四两拨千斤,让我的解题思路豁然开朗,是敬业;我专注于学习,不被任何游戏诱惑,也是敬业。
A.心无旁骛 B.妙手回春 C.豁然开朗 D.专注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德国企业拒绝就出售辱华T恤事件向中方道歉。
B.长沙“高交会”具有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层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而享誉世界。
C.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长沙市出台了交通管理新措施。
D.能否严格控制碳排放量,是彻底消除雾霾天气、实现大气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离不开仔细观察。
②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③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计算,进行精细观察。
④有些事物的特征不是单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还需要借助相关资料。
⑤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足下”的意思是“您”,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表尊重。
B.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C.及笄是指女子20岁。古代女子20岁束发,结好发髻后再插上笄子把头发固定。
D.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即是“谷雨”。
6.综合运用。(共6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新浪网”)
(1)阅读【材料一】,为支持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列出两条理由。(2分)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2分)
(3)你所在的学校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分)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名人传》中托尔斯泰常为自己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B.《格列佛游记》通过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依次在“大人国”“小人国”“慧骃国”“飞岛国”等虚构国度游历的离奇经历,集中反映了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其中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著名僧人玄奘。
D.《骆驼祥子》中虎妞是祥子的妻子,是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她的性格大胆泼辣。
9.根据《水浒传》相关情节填空。(3分)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一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烫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段落中“洒家”指的是_______(人物),从他的言语中可见他有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峽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里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由标题“峡口送友人”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B. “天涯去住泪沾巾”一句与名句“天涯若比邻”一句类似,都抒发了分手时的乐观、劝勉之情。
C.“来时万里同为客”一句可知同在异乡为客,结交挚友更为难得,以此衬托离别,更显愁苦。
D. 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作者由客人变为主人的骄傲与责任感。
E. 本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之处在于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
11.请分析“峡口花飞欲尽春”一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范式访友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注解】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二人并游太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岳阳楼记》)
B.后期方至/君与家君期日中(《世说新语》二则)
C.元伯具以白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D.若然,当为尔酝酒。/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请设馔以候之
A.何以战(《曹刿论战》)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D.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14.翻译句子。(3分)
尔何敢信之审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元伯称范式为“信士”,范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个中国历史上可称为“信士”的人物并简括他作为“信士”的事迹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密切。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篇消除人们对“哭泣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为哭 “正名”的科普文章。
B.当我们因悲伤而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儿茶酚胺。
C.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适当的“哭”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D.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等,都是由于过度抑制情绪引发的。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会哭的人更健康的三大理由。
B.文章划线句主要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女性与男性哭的频度比较,说明女性比男性更爱哭。
C.“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这句话中的“之一”一词,准确说明了哭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致命的‘毒”指的是儿茶酚胺。
18.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达尔文曾经这样推测:流泪是某种进化的“遗迹”,与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竞争没有关系。哭泣时,眼睛周围的微血管会充血,同时小肌肉为保护眼睛而收缩,于是导致泪腺分泌眼泪。达尔文认为,对于人体来说,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与达尔文截然相反。他认为,流眼泪对人体具有益处,这种益处在进化中有一定影响。因而能通过自然选择被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来,人类会流泪正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你同意【链接材料】中哪一位科学家关于眼泪进化的观点,并写出一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阅读杂谈
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条件,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在纷繁的阅读信息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己,要坚持正确的阅读理念。
②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甲】好的书,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就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爾斯泰、普鲁斯特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③我们要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现今,数字化阅读冲击着纸质图书阅读市场。网络成为阅读的便携选择,电子阅读器为出门旅游阅读提供了方便。特别是电子书的出现,更是掀起了数字化阅读的高潮。而有些人还是喜欢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对于电子书,首先不说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就说我们的眼睛,面对屏幕久视肯定受不了。其次,翻阅电子书你听不到纸张翻阅时的悦耳声音,嗅不到书本所特有的淡淡墨香。最主要的是电子书不能像纸质书那样任意启阖,随意夹折,率性圈点。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让阅读工具和载体服务我们,适合我们,而不是追赶时髦,随波逐流。
④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乙】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了追随时尚等等。其实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那种以为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阅读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阅读,你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摘自《 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
19.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
B.阅读要坚持正确的阅读理念。
C.阅读要选择真正的好书,要选择合适的载体,要身心结合。
D.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20.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朱熹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②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③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
④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文中的②和④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记叙文阅读(共20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看出绿树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苞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头,恢复了初春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出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种种的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树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22.初读全文,请按照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梧桐的容貌\&我欣赏梧桐的情感\&夏初\&①\&赏识\&②\&绿树成荫\&③\&秋天\&梧桐落叶\&④\&]
23.文中划线句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第①段引用“山远始为容”,其中 “容”字从“女为悦己者容”来,就是修饰打扮,由此可表现出作者心中梧桐的美好。
B.第②段中“技巧最为劣拙”,“劣拙”一词是说梧桐容易让人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C.第②③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这样写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光景”蓄势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D.第④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叶的寿命要比花长得多。
E.第⑤段说“上述的种种光景”是作者眼中的梧桐树叶的生长全过程。
25.文章结尾说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其实生活也是。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真正地拥有生活”的理解。 (6分)
【链接材料】生活本应该是美好的,要学会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我赞叹过旭日的辉煌,也惊异过落日的灿烂;我感慨过星空的浩瀚壮观,也赞美过大海的博大深沉。可我面对乌云密布或大雨滂沱的天气,也许就会不自觉地皱眉头。其实换一换心情,我就可以感受到雷雨来临前每一丝气氛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中国水墨画在乌云上的体现;还可以奔进大雨中,切身体会大雨的气势,也可以静下心来聆听雨点敲击玻璃的声音,是跳跃的,是美好的,也是动听的。有人因无所事事,而让生活变得烦恼;有人因无所用心,而让生活变得毫无意义;有人因无动于衷,而让生活变得麻木;有人因无所适从,而让生活变得无可奈何……一万个人便有一万种生活。因為“生活的真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也都是不同的。以你特有的方式,去经历生活,去感受生活,去感悟生活,去品味生活,真正地拥有生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述(共10分)
26.校文学社将组建国学兴趣小组,拟面向全校同学招聘兴趣小组组长。要求国学底蕴深厚,组织能力强,有国学活动组织经验者优先。请帮忙拟一则招聘启事,吸引符合条件的同学踊跃应聘。
要求:(1)招聘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招聘启事格式正确;
(2)语言准确、连贯、得体,有鼓动性;
(3)字数在150—200之间。
四、写作(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晚饭后父亲拉着我散步,美其名曰“放松”。路过村门口的土地庙,我认真地对着土地神拜了三拜,祈求土地公公保佑我中考金榜题名。父亲批评我:“不要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鬼神,要靠自己的努力!”我撇撇嘴继续走,一回头,父亲竟然在拜土地神!见被我发现,父亲有些窘迫。他咳嗽一声,说:“我只是请土地公公督促你刻苦学习。”
你的父母平时有没有这样“言行不一”的表现?你对此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童。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讲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陈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2分)答案为D
解析:A.桑梓xīn 应为zǐ B.妖娆yáo 应为ráo C.潺弱 应为孱弱
2.(2分)答案B
解析:“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3.(2分)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具有”缺少宾语,应改为“具有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层论坛、 项目招商、合作交流等功能”。C项“避免”相当一重否定,与后面“不”构成双重否定,表达的意思背离本意。应删去“不”。D项“能否”与后面不对应,应删除。
4.(2分)答案为 B
解析:②句是话题中心,做首句;①句“抓住事物的特征”紧承②句; ③⑤句紧承①句的“观察”,其中③句“还”字表明应居⑤之后;④句属特殊情况,放在后面说明。
5.(2分)答案为C
解析:及笄是指女子15岁。
6.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1)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可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令人骄傲的角度写,也可从更好地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角度写。(3)如 《论语》:从生动的语言中理解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要注意抓住该书的特点来写)
7.(1)赢得生前身后名(2)只缘身在最高层 (3)苟全性命于乱世(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8.(2分)答案为B
解析:格列佛游历的国家依次是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9.(3分)鲁智深 仗义 心细
10.答案为BD
解析:B.“天涯去住泪沾巾”表达的是分手时的悲苦、依依不舍之情。D.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时的惆怅心情。
11.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2分)以暮春之景衬托离别的悲伤之情,为全文奠定伤感的基调。(2分)
12.(2分)答案为C
解析:A.游学;游玩 B.约定的日期;约定 C.详细的;详细的 D.这样;然而。
13.(2分)答案为D
解析:例句“以”:用来 A.凭借 B.连词,相当于而 C.因为 D.用来
14.你怎么敢相信它是真的呢?
15.范式遵守两年前与朋友的约定。(2分)第二问示例:商鞅(1分)立木为信(2分)
16.(2分)答案为D
解析: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
17.(2分)答案为B
解析:此句说明的作用是哭能使人更健康长寿。
18.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2分)①眼泪能排除体内有害物质,也能有效降低它们在体内的浓度。②泪腺自身分泌出的一种活性化合物,有助于伤口修复。③哭是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2分,三点任选一点作答即可)
19.(2分)答案为B
20.(2分)答案为C
21.(4分)答案示例:不能。(1分)文章②和④段是按照选择阅读书目、选择阅读工具、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结合(2分)的逻辑顺序(1分)逐层递进的,如果对换顺序则会打乱逻辑思路(1分)。故不能对换。
22.①新桐初乳②盛夏③喜爱(赞美)④惋惜(惊讶、怜悯)
23.(4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梧桐叶大而密的特点(1分),表达了“我”对夏天充滿绿意的梧桐的喜爱之情(2分)。
24.(4分) 答案为AD
解析:A.是用来说明作者因为距离问题从而使得他观察梧桐更为仔细,更有体会,更方便欣赏。D.对比突出了“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25.文中的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艺术都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2分)链接材料中作者能够用心感受生活,体悟生活的点滴,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才能真正地拥有生活。(2分)因此,我们更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点滴,这样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形式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2分)
26.计分标准:招聘启示格式正确,(3分)招聘的目的和要求明确,(4分)语言准确、连贯、得体,有鼓动性;(2分)字数在150~200之间(1分)。
27.【写作指导】审题时一定要从材料中看出“言行不一”的本质是父母对儿女深深的爱。可从生活中父母的言语前后矛盾或行为反复的角度选材,立意可为理解或感恩父母。叙事安排可运用伏笔、欲扬先抑等方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