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实话,电影表现中关于时间主题的并不少,带到一点儿边的就更不胜枚举。侯孝贤《最好的时光》,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舒淇读完信闭着眼睛靠在阳光里的温暖表情;罗启锐《岁月神偷》,用一种赞美诗的格调带过旧香港的人情世故和生死离别。一部《时光倒流70年》,用超时空的刻骨恋情让人们明白珍惜当下的重要性;大制作的《本杰明·巴顿奇事》,由奥斯卡最佳编剧执笔,而他也聪明地选用颠覆人生老病死这个过程的题材来表现时间概念。
近日,我又看到了两部关于时光与记忆的电影。一部来自法国,另一部来自日本。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风格都如春天午后的微风,清清淡淡又有些甜中带酸。它们分别是阿萨亚斯的《夏日时光》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如果把《夏日时光》比作某种甜品,我想它会是抹茶慕斯。它是清新的艺术的法式小品,但又不仅仅那么简单。它不煽情、不做作,但其中蕴含的真谛让人细细品味一番后,觉得它更是有几分涩味的田园诗。《夏日时光》的背景是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浓密的植物茂盛生长。故事开始于一场聚会。孩子们四处赶来,齐聚一堂为庆祝母亲75岁的生日。那些天,大家簇拥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下,谈笑风生。经历的那些安静和不安静的人与事,过往的那些孤独和不孤独的是与非,统统丢在一边,老祖母笑得像个孩子。而这热闹的聚餐只占据了那么短短的几分钟,便迅速消失在人们的眼睛里,只留下丰盛浓烈的回忆了。我印象颇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来自老太太坐在摇椅上说的一句话:“很多东西会随着我的离开而消失:动人的回忆,不能说的秘密,无人问津的故事。但是……但是……还有房子。”那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细细密密地窃窃私语着。老太太的身影就这样僵直地嵌在黄昏里,可是她对这所房子的留恋却弥留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也许,这就是记忆的力量吧。时间很轻,记忆很重。
还有一处来自老太太的保姆在很久不光顾那所房子后的一天重回故地。她轻轻嗅着花园里盛开的茂密的却无人欣赏的蔷薇。人去屋空,老房子里一片狼藉,她透过玻璃门往屋内窥探,良久,才缓缓回过神。而后,又采了一束野花去老太太的墓前探望。人说,比起老太太患得患失的子女们来,老保姆才是最爱这栋老房子的人。她的爱是毫无功利的,也许,只是爱她待在房子里的那段时光吧。
跳布鲁斯的蓝兽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莫干山111 号小分队。明修正经,暗度吐槽,我的地盘我话事。
作为一只体胖心不宽的小兽,要依靠一支笔旋转跳跃来消消食。有了想法就要说,有了布鲁斯,就要跳跳跳。
如果把《步履不停》比作某种甜品,我想它会是果冻布丁。这是我看过的除了宫崎骏以外几乎最温情的日本电影了。清爽又带着水果的淡淡清香之外,又让人有些忧郁。导演特别爱用的是固定镜头,那个光影的运用美得不行。每当音乐响起,横山家平平淡淡的悲欢离合便淡淡上演。剧情没有什么起伏,不温不火。朴实平淡的对话,安静的生活,温馨的生活细节,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总是娓娓动人。生命依旧不停地在循环,平淡、责任、羁绊……也许,这也叫做人生吧。
好的电影往往能让人看完之后呆呆地坐着想好多。思绪飘啊飘的,飘到也许自己平时都记不得的地方去了。电影对于人的时光的表达,贴不贴切,动不动人,也许那些突然冒出来的回忆会做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