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动力机理研究

2019-04-28 02:31:46郑贵军段菁阳刘俊昌
关键词:康养森林资源林业

郑贵军,段菁阳,刘俊昌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十八大做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了生态建设的内涵。森林是生命的摇篮,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森林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木质林产品到森林环境产品,从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产品形式多样,层次不断提高。林业进入“十三五”以来,改革的关键是提质增效,如何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和激活内部生产要素发展新产业,盘活森林资产,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享受生态产品和追求高质量美好生活已成为时代主流,与此同时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日益恶化的人居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消费者开始关注生命,重视健康,健康需求市场在我国逐渐形成。森林因其有特殊的多重功效,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逐渐成为人们疗养、休闲和养生的最佳去处,森林康养正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虽然人们利用森林调养身体的活动一直存在,但以森林康养及产业化提出却是近几年的事,从人们健康养生的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发掘森林资源的产品形式,开辟了林区资源利用的崭新途径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但森林康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其发展的促进因素值得研究。

一、森林康养的内涵

对森林康养的理解学者做了不同解释,比较权威的有孙抱朴认为森林康养就是开展以调养身心,调试身体机能,防老抗衰为目的,以多样化森林景观,优质化森林环境,绿色化森林食品,丰富化森林养生文化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是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康养等活动的统称[1]。邓三龙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和人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应运而生,它是以森林资源深度利用为主要内容,融入休闲旅游、医疗养生、度假娱乐、运动调养、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形成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商业综合体[2]。湖南省在促进森林康养发展的政府文件中指出森林康养是建立在优质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基础上,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

研究者对森林康养内涵的界定结合具体不同产品形式进行了阐述,但综合起来笔者认为森林康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1)森林资源是基础,主要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景观、森林气候和地势环境的综合功能,开发形成森林消费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以满足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需求。2)森林康养具体内容包括康复、养生、养老等相关活动,通过森林环境和森林产品的消费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实现身体的健康与生命延续,促进高层次需要的实现。3)森林康养是一个多业态融合的综合体,与医疗、卫生、体育、旅游、环境等关联密切,影响因素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现状

森林康养产业化发展就是以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医疗和技术手段,开展康复、疗养、休闲、养老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实施过程中融合林业,农、工、商深度渗入,旅游、医药、文化和健康服务等多产业的协同发展,涵盖了森林康养环境建设与培育、森林医学与治疗、森林旅游与养生、森林康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新兴健康产业。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朝阳产业,其规模及产业化程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内容基本限于特有功效森林培植、森林徒步、森林娱乐、森林休闲旅游、森林文化与医疗试验等,森林康养相应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经济效应低下。目前森林康养及产业的基本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森林康养理论研究逐渐丰富

理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森林康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森林功效方面,德国最早研究森林对人体的调养的功效,并结合西医理论对森林康养进行研究[3],得出了较多有影响的结论,指出了森林环境中的芬多精、植物素、负氧离子等物质对人体的保健功效[4];日本、韩国医学界科学家与林业专家合作,研究森林医疗和保健的功能,指出森林康养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有效调节中枢神经,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功效,能较好调节紧张、失眠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森林环境对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森林浴”“森林步道”等森林康养形式[5];我国学者针对不同森林树种开展了研究,指出不同树种形成的森林环境对人类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6-8],并且针对森林的具体功效探寻森林保健资源深度开发的途径,构建了森林游憩旅游的理论[9]。在森林康养内涵上,孙抱朴指出森林康养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是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商业综合体[1],而邓三龙则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森林康养的科学内涵,指出森林康养是现代森林资源利用与现代医学的衍生,指出了现代医学与森林理疗的融合发展[2];在消费者市场方面,卢素兰等从营销理论视角对森林养生产品的消费者意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森林康养消费者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10]。在森林康养如何发展方面,刘东升[11]指出森林康养如何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运营是努力的方向,并要加强森林康养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邓三龙提出了“一个中心”四种途径的森林康养模式[2]。

2.森林康养实践活动缓慢展开

在森林康养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对森林康养的实践也在不断展开,特别是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对森林康养展开了大量案例证实。德国最早开展了森林康养的实践,在巴特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并将森林康养作为一项国策纳入国家医疗体系,法律上明确规定公务必须进行森林医疗,这一措施大大提升了国民素质。日本借鉴德国的森林疗法经验及前苏联的芬多精科学,建立了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森林疗法、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制度和森林疗养师资格考试制度,在国内发起了“走进森林,沐浴精气、锻炼身心”的森林浴运动,使得日本每年有8亿人次到森林进行森林康养。韩国根据国民森林康养的需求大力开展自然休养林建设,开发和丰富森林疗养产品,完善了森林康养的法律体系,建立了与森林康养需要一致的森林讲解员和理疗师培训体系,培训了大量的森林康养服务人员。美国通过大力开展森林休闲旅游促进森林康养发展,目前美国人用于森林康养的花费占人均收入的1/8,并且比重还在不断提升,大大促进了森林康养经济的发展。我国自2012年提出森林康养以来,北京、四川、福建和湖南等地率先进行了实践,现已通过合作建立了“甘肃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北京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康养中心,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制定了“2016—2026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在全省建立了20余处森林康养基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我国林区以森林康养为切入点,挖掘资源优势,调整森林经营模式,根据各自森林资源的特点,培育森林康养产品特色,寻求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和增长点,纷纷将森林疗养作为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促进经济发展和林区脱困。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实践均已充分证明森林康养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其产业化发展是第四次革命和林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步认识和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落实产业化发展仍在探索之中,但森林康养理论上的丰富成果,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多地区积极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寻找将医学、医药、旅游、休闲、疗养、养老及林业等多产业融入森林康养的发展模式,探寻制约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因素。

三、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与合作深化方面,是同类属性的多种经济活动的集合,是资源的集中化。产业具有多层性和发展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丰富。森林康养产业主要是指依托森林资源各经济主体形成的集合,即森林经营、森林医学与治疗、森林游憩与休闲及森林养老等相关经济活动形成的链条及针对这个链条的政策、组织和关系。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而影响各阶段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在研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方面较多学者结合具体产业进行了探讨,芮明杰指出产业的发展与企业发展有着近似的生命周期,包括产业形成期、产业成长期、产业成熟期及产业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一样的特征[12];潘力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诸因素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宏观来看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具体来说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对外贸易和经济制度等综合地影响和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轨迹[13];赵喜仓等结合具体产业分析得出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资源、生产供给、消费市场、产业环境、政府支持和相关产业六个方面的影响[14];卢晓彤、刘颖琦等基于钻石理论研究产业影响因素时指出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行为、政府角色以及机会等六个方面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产业处于萌芽阶段受政府的产业政策、国家战略的需求影响较大[15-16]。J·R·佛里德曼(J·R·Friedmann)的“核心-边缘”理论从产业空间布局的角度考量了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指出资源禀赋条件、区域环境、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水平、传统利用习惯、政策等众多因素综合影响产业聚集力与分散力,进而影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作为物质基础,还需要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产业收益作为产业发展动力,要有完整的市场体系,另外资源型产业受到国家管理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方法规等影响着产业的发展[17-18]。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所处阶段,笔者从国家产业政策、森林资源供给、市场消费需求及相关因素来分析。

1.政府政策与发展战略分析

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对产业发展影响比较大。国家政策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相应的产业制度,引导、规范和促进产业的发展。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将“生态化”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特别是十九大以后确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明确了国家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林业作为生态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贡献者,其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如何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多重功能,加强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和试点推进工作,将实现林业的提质增效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整体层面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也少不了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发展规范与标准,这些对促进新兴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2.森林资源供给状况分析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产业发展中不同的资源条件决定着产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资源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人力、土地和资本四大要素。森林康养产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资源供给因素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与变化有着极大的作用。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近十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森林面积1.95亿 hm2,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量为137.21亿 m3;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了0.62亿 hm2,蓄积19.61亿 m3,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这为林业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资源基础,也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当前林业发展的重点是要以生态供给为切入点,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红线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资源要素融入到林业发展中来,改变林业经营方式,充分盘活森林资源。

3.消费者市场需求分析

国民经济环节主要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消费者需求是生产的重要推动要素,生产是为了满足需求,需求反过来也促进生产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变动会相应地引起生产和生产结构的相应变动,进而催生新的产业。从本质上来看生产结构就是产业结构,所以说需求是决定和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由发展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过度,消费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产品消费更注重健康,追求生态、健康需求市场不断形成;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据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3 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老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这将促使其他的生产要素向健康产业集聚,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4.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由以上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国家政策、资源供给和消费需求要素外还包括相关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医疗和养老改革的推进、森林旅游的发展升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融资渠道丰富等。森林康养处在一个变革与发展的环境之中,各种相关产业发展和融合促成新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与其他产业相关的崭新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出现,会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

四、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动力机理分析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产业政策、森林资源供给、消费市场需求及相关其他因素。文中将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因果关系分析模型,在分析各反馈回路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内部关系,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出建议。

系统动力学(SD)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W·福瑞斯特教授于1956年提出,系统动力学是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分析系统内部结构的特性和运行模式,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探析选择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根据内在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所建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与趋势,寻求较优的功能结构。根据这一理论,任何复杂系统都可由子系统组成,并可以通过分析子系统的关联关系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由于系统动力学不仅可以分析系统内部变量的线性关系,而且可以分析非线性关系和时间变动现象,实现动态的系统仿真研究,使得这一研究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研究各产业中得以实践[19]。

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反馈回路是系统动力学建模中重要的一步,结合森林康养影响因素的分析,现建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图。

1.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因果关系分析

由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等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因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图1)。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之间基本回路为:产业政策能促进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产业形成将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将面临结构升级与调整,国家新的产业政策的促使新兴产业出现或产业转型。

该回路说明产业政策对推动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保驾护航;同时可以看出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产业为依托,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或结构性调整,而这也需要新的国家产业政策的出现。

2.森林资源要素与产业发展因果关系分析

由森林资源和产业发展等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图2)。其基本的回路为:国家林业政策能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并促进林业的发展,林业的发展会不断深化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而森林资源的利用会出现新的林业产业形式,促进林业的发展,同时产业的发展会加剧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由该回路可以看出,森林康养产业属于资源型产业,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度大,在森林保护的同时须合理利用资源存量;林业政策对林业的发展贡献度大,近年来我国的林业政策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保有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新的林业资源利用产业的出现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3.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因果关系分析

由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等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图3)。其基本的回路为:经济发展会使居民的可任意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居民支出能力的提升会促进消费者的需求升级,追求健康的消费;健康需求的兴起将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新的产业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推力。由该回路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物质基础,居民可任意支配收入的增加促使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变化,改变消费者的偏好,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同时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新的市场需求的形成与消费环境和营销手段的运用关系密切,新的市场需求会催生一个新的产业;健康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图3 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循环

上面主要分析了国家政策、森林资源要素和消费需求三个因素的因果关系循环,但是他们内部也存在紧密的关联,我们必须树立系统性观点,重视各要素之间内在因果关联和其他影响因素(图4),这些因素有些对产业发展有正反馈,而有的却是负反馈,制约着康养产业的发展,内在关联的分析可以发现三大因素与康养产业发展的关系。

五、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结合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依次分析了三个影响因素变量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循环回路,只有理顺和解决好各森林康养产业内部要素的关系,才能发现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路径。对此我们提出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途径建议:

1.政府层面

要完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订产业规划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标准。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首先明确森林康养在林业发展和社会中作用及其战略定位,促成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并且由政府发力,多方式加大产业发展投资补助、补贴和贴息贷款和完善相关基础配套的建设。

2.资源保障层面

要持续推进林业的发展,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整体提质,以确保森林资源有效供给;其次要协调不同所有关系下的森林资源利用,特别是不同所有制或分散森林产权下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增加营林收入;最后要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其他资源要素的发展,特别是资本、技术和人员方面要同步推进。

图4 各影响因素与产业发展循环

3.市场需求层面

政府、企业参和社会组织须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综合运用公共平台、网络、电视和新媒体来介绍和宣传森林康养,提高消费者对森林康养及产品的认知度,改变消费者传统的森林产品消费观念,营造新的森林消费环境氛围,促使森林康养需求市场的形成,并根据森林资源类型异质性,结合医学、旅游学、林学和养老等寻找不同的开发模式,开发不同的森林康养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引导和促进森林康养消费。

4.综合平台建设层面

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大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森林资源利用特点与其他产业和资源要素的融入,建立一个森林康养资源利用、产品呈现和市场消费的综合性平台。平台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基础,以共享与智能化为重点,以森林医学、森林旅游、林业和养老多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形成一个产业政策、产业资源、产业消费和产业管理的综合性平台。

森林康养的发展使得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其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动力,也会是我国林业生产结构性改革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森林康养产业作为一个多产业融合的大产业,其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建议,但对诸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效果仿真没有深入下去,缺乏定量分析,在接下来的研究需要运用数据对影响的因素进行效果模拟仿真,根据效果程度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康养森林资源林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land produces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1:18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9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