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维
The Future of Housekeeping is Personalized
父母过世较早,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但马媛媛并不想做一名“全职妈妈”。为了早习回归职场,她急需招一位可靠的保姆。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已经先后面试过3位保姆,但还未最终敲定。
她感慨道,找保姆难,找价格合理、放心、熟练、有责任心的好保姆更难,“毕竟是带孩子,从某种程度讲,诚信比能力更为重要。”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家务劳动社会化步伐也明显加快,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对于多数雇主而言,找一个合适的家政阿姨并非易事。在自己找家政人员时,唐顿世家CEO陈哲发现家政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于是决定自己创业,强化技能培训,打造“家·互联网”模式。
最难做的是匹配
用雇主的话说,李建玲是家里的“管家”。除了全家衣食住行用的打理安排外,她在雇主家里还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家中设备维护等工作。
回忆起第一次上户的情形,她坦言:“多少还是有点紧张,但好在上岗前接受过全面而系统的培训,很快就适应了。”
在上户之前,唐顿世家阿姨李建玲所接受的培训内容涉及清洁、厨艺、礼仪、待人接物等。“通过系统的培训,我才能给雇主提供更标准的服务,哪怕只是给客户添水,也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在不打扰客户的情况给客户添水。”她说。
随着时代发展,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于家政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把孩子喂好就算是带好了。现在你单单能让孩子不饿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你還得具备育婴育儿的基本知识,包括营养搭配、医疗护理及简单的婴幼儿教育……为满足市场需求,唐顿世家一直注重家政技能精品培训。”以育婴育儿为例,陈哲谈到家政服务需求的变迁。
在他看来,未来家政行业将进入定制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高层次人才以及资本向家庭服务业的渗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家政行业能够快速普及定制化服务,特点是互联网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他解释说。
千人千面,需求不同
作为朝阳产业,家政行业有很多机遇,很多创业者涌入。
201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陈哲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几位博士、硕士共同创业,进军家政行业。从初创时的4人团队,到现在唐顿世家已发展为一家拥有31人的创业公司,每年就业安置能力在2000人左右。
从无到有,家政行业也经历着迭代进化。如今,家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规模型企业开始注重服务质量、注重培训。
而在以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一个牌子就是一个家政公司。特点是小散乱,典型的撮合经济,属于经纪人模式。
进人家政行业后,陈哲发现,看似简单,但想做得尽善尽美却非易事。从阿姨的培训到上户以及后期的跟踪服务,都需有极其精细的流程去把控。
从编教程、授课,到找阿姨、找客户、精准匹配,再到开展售后服务,陈哲坦言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要靠团队来探索。
创业初期,陈哲及其团队曾跑遍北京把市面上家政相关的教材、资料全买下来,编写了一份20万字的培训教材。
在陈哲看来,家政行业个性化需求比较多,而服务很难做到标准化,难就难在需求和服务之间的匹配。
“雇主千人千面,需求各不同,对于家政人员技能要求较高,家政企业的挑战就在于要摸清楚雇主的需求,并且努力满足雇主个性化需求。”他说。
提质需要高素质人才加入
进入家政行业之前,李建玲在老家从事服装加工工作。工作辛苦不说,而且薪水不高,每月仅有4000元。从事家政工作后,不仅每月薪水比以前要多出几千元,而且可定期休假。
如今,回到家乡,李建玲的很多亲戚朋友都羡慕她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而在两年前,她却羞于提及自己的职业,认为“家政就是伺候人的工作”。
观念转变,显然仍需要时日。刚创业时,陈哲曾去一些高校进行调研和招聘。他发现,年轻人不愿意上户,更愿意从事办公室类的工作。“很多人还认为家政是‘伺候别人,对家政服务的职业认可度不高,甚至有些偏见。”
按照《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国培育1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实现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地级市家政服务培训能力全覆盖。这意味着,家政业“扩容”在即。
然而,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劳动者主要还是来自农村。
在陈哲看来,和扩容相比,更重要的是提质。随着雇主需求出现多元化、专业化、品质化等特点,仅依靠农村阿姨是不够的,唯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加入,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实现扩容提质的目标。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本科、大专、高职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有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到家政业的队伍中来。”陈哲补充说。
(责编:张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