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扩声演出混音的注意事项

2019-04-27 01:40李尚霖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混音

李尚霖

摘要:现场扩声演出混音是最考验音响师的调音技术水平的工作场景,现场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条现场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如何进行演出前的准备,如何正确使用话筒,如何抑制声反馈避免音箱啸叫,供广大同行借鉴。

关键词:现场扩声;演出;混音

一、引言

在现场演出中音工作,来为舞台下的观众提供良好的听觉感受,音频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现场扩声和录。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能通过操作各类设备来把控声音品质,只有话筒最为特殊,因为这件设备是在演员、主持人等非专业音频工作人员的手中被使用的。这就使得声音在不被音频工作人员控制的情况下被拾取,也就十分容易在演出中发生音频事故。现场录音的正确运用,可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准确表达节目中的内容,氛围和情感,为了确保声音变换的丰富性并完美展现,需要准确的来把握现场录音的方式并对电平进行科学控制,确保在动态处理范围内,保证音色的均衡,并避免杂音的出现。

二、现场演出前的准备

作为音响师,在现场演出之前都要提前介入到场馆的演出准备工作当中,需要仔细检查演出场馆的规格,例如是否有足够通道数的多芯线缆来将所有的传声器信号送入到主扩调音台?是否有足够的连接线来为舞台传输所需的信号?如果不能自己携带设备,以前是否用过场馆提供的调音台,是否熟悉所提供的这种扩声系统?如果有效的使用提供给你的音响设备?多数情况下,音响师都会忽略通道列表和舞台规划文档的编写。作为良好准备工作的一部分,音响师应该首先开始进行所谓的通道列表工作。这个通道列表应该列出调音台与舞台之间以及与扩声系统之间你所需要的所有设备通道。另一件需要准备的事情就是制定舞台规划,它涉及演出过程中乐队及其乐器和设备在舞台上位置排列的俯视图。通道列表文档应该包括通道编号、乐器名称、传声器类型、所需的效果设备以及是否需要幻象供电要求、所需的传声器支架类型和任何可能与舞台设备搭建相关的注意事项。舞台规划文档包括主扩调音台的位置,传声器支架的位置,扩声音箱,监听返送音箱的摆放位置,哪里需要电源供应,所需的交流电电压大小,需要什么样的演出搭台和高度。详细完备的技术文档能够迅速有效的与工作人员沟通,积极完成设备安装线路布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话筒使用注意事项

1、减少不需要的噪声,避免损害振膜。有些主持人在拿到话筒后,会以为对着话筒说话时现场并没有扩声音量,我们一般通俗地称为“话筒没声音”。所以这些主持人在上台前会拍打话筒头,或者用嘴对着话筒头吹气,试图在扩声中制造一些响声来确保话筒能够正常使用。笔者可以理解,这种担心设备使用情况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但是类似的做法却并不可取。另一个问题涉及到话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部元件,振膜。振膜会受到声压的影响而产生振动,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或者电容原理来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它的作用和我们人耳的鼓膜的作用相似,都是要接受声压的刺激。话筒振膜和人耳鼓膜都十分脆弱,过大的音量不仅会损害人耳的鼓膜,同样也会损害话筒的振膜。

2、掌握最佳的话筒灵敏度和指向性。在话筒的众多技术参数中,有两项参数十分重要:灵敏度和指向性。灵敏度指的是话筒的声电转换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话筒对声音拾取能力的大小,灵敏度越高,拾取的声音越大,灵敏度越小,拾取的声音越小。指向性指的是“不同入射角度的灵敏度”,即声音入射话筒角度不同,会对拾取的声音大小产生影响。当主持人与话筒头距离过远时,到达话筒的声压就不能进行完全地声电转换,我们得到的信号电平也就会很小。而当主持人与话筒距离合适,但是话筒头不能正对嘴部时,从话筒头侧面拾取的声音信号依旧不能产生理想的电平值,我们也依旧得不到很饱满的声音。其实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两个概念:距离话筒头远了,声音就小,离话筒头偏了,声音也会小。只有找到话筒的最佳拾音距离,并且固定好这个距离,我们才能得到良好的拾音效果。

3、避免低频过载,减少无线射频缺失。很多主持人喜欢模仿专业歌手,使用话筒时用手紧握话筒头。也有些主持人会因为紧张和不自信,会在一只手握住话筒中部同时,用另一只手紧握或拖住话筒的尾部。可以说,这两种做法都会给音频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当主持人用手紧握话筒头并讲话时,音频系统中主持人的声音会变得非常“浑浊”,让人有听不清的“沉重感”。这就是十分明显的低频过载现象。这是因为,在日常的音频工作中,我们为主持人准备的话筒为心形指向性话筒,这类话筒是通过压差式声场处理原理来实现不同入射角度的音量差。当主持人用手握住话筒头时,话筒头侧面的部分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也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声波,同时,更不能和话筒头正面接受的声波在振膜位置形成气压差。最后的结果是,心形指向的话筒变成了类似全指向话筒,主持人音量被提升,尤其是低频声音最为明显。

4、避免啸叫现象。啸叫现象,是由声电系统的正反馈引起的。具体原理可以理解为,同一个信号被拾取,放大,重放后又被拾取,放大,重放,如此无限反复,使得这个信号被无限次放大的量变后,质变成一个十分强烈的信号。在扩声系统中,声音信号会被话筒拾取,被功率放大器放大,被音箱重放。根据前面的原理我们得出:如果被音箱重放的信号又被话筒拾取后放大、重放,多次反复后,就会产生啸叫现象。所以在音箱前站立或走动时最好不要使用话筒说话,站在舞台上不说话时,握话筒的手最好放在腹部或胸前,不要握着话筒自然下垂以避免啸叫现象。四、扩声系统声反馈的抑制办法

一些录音师常常会采用在后期制作中用相关的软件介入来处理前期收入的噪音,但是在前期现场中录音不合格或者存在较大的问题的话,后期降噪需要花费比较大的代价来处理。因此在前期现场录音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对噪音加以控制,尽可能的将噪音消除在根源阶段,并注意保持声源和传声器的距离,让其在音量处理限度外,避免失真。也可以采取降低和消除反馈的声处理设备来减少啸叫的影响,或者是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来减少啸叫。目前声音处理设备的厂家在对待录音设施噪音的减少上面也投入了很多的研发精力。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和设备有以下几种。

1、移频器:移频器的加入可以让声音的频率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啸叫产生的条件,以此来减少啸叫,但是移频器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在会场扩音时应用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发言者音色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不能应用在演唱会和乐器演奏中,可以让观众很明显的感受到声音发生变调。

2、均衡器和反馈抑制器:究其扩声系统产生啸叫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部分频率信号过强导致。设备厂家研发了均衡器和反馈抑制器目的是将这些过强的频率进行衰减。这两种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均衡器需要在现场录音时,音响技术人员根据啸叫频率人为的降低馈点,但是反馈抑制器就不需要音响技术人员亲自动手,它会自动降低啸叫频率,衰减的频带宽度以及衰减量,都由设备自身判断,对现场表演者的音色也没有太多影响,还能进一步弥补拾音中声音的不足。

总之,科技在进步,音频系统和技术也在发展,自动混音技术也从诞生、成长到发展成熟,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多支话筒同时使用所造成的问题。技术和应用日新月異,我们必须保持关注,通过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借鉴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秋海.广场综艺节目扩声系统设计剖析[J].音响技术,2012(02):32-35.

[2].北京国际专业的音响、灯光展纵览[J].电声技术,2004(07):74-77.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猜你喜欢
混音
人间烟火
第十五届录音艺术大师班在京举办
使用电子效果器混音的实战技巧
现场扩声演出混音的注意事项
Luca Pretolesi的电子舞曲母带及混音制作观念
混音中的判断与抉择
现场混音思路及处理
Allen&Heath dLive数字调音台新成员C Class
一种改进的混音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Allen & Heath dLive助力陈志朋演唱会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