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段孤独的岁月,没有人能够听懂我们内心的声音;总有那么一条黑暗的路,要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本期,默白要为大家推荐的是一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电影——《狗十三》影片中有着无数来自原生家庭的缩影,而那些本该属于青春的懵懂与叛逆,全在那些所谓的听话与驯服中逐渐磨灭。
以“懂事”维系的祥和
《狗十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产青春片,青春是一个幌子,背后扑面而来的分明是我们躲不开的人生。《狗十三》这一片名简明扼要地告诉观众,电影的主人公是两只狗和一个十三岁女孩。但更有意味的是该片的英文翻译,“Einstein and Einstein”,而不是“Dog and Thirteen”。“Einstein”即爱因斯坦,它是女孩李玩给狗取的名字,表面上说的是李玩的两条狗,实际上是暗喻李玩与爱因斯坦一样的命运——被冷落、被遗弃、惩处、规训。
十三岁女孩李玩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有了新家,她不得不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缓和与女儿之间的关系,父亲送了一只小狗给李玩。孤独的李玩在小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喜欢物理的她给小狗取名“爱因斯坦”,它几乎成了李玩在孤独青春期里唯一的寄托。
一次意外,小狗丢了,在李玩看来,就像她一样,即使走丢了家人也不会有人愿意花精力去找。于是在继母为她带来另一只狗并骗她说是爱因斯坦时,李玩对成人世界的困惑和不满情绪爆发了。
在父亲的家庭暴力下,李玩也曾试着去妥协,她接受新爱因斯坦的存在,只是并不理它。直到有一次,弟弟用晾衣架打狗,狗害怕地大叫,又被父亲用拖把一顿打。看着蜷缩在角落里惨叫的小狗,李玩蹲下来,慢慢靠近,用手轻轻安抚,对它说:“愛因斯坦,别怕。”继而自己却泪流满面。李玩终于认可了新爱因斯坦,她在它身上再次看到自己孤独、无助、卑微的处境。
最终,家人却丝毫不顾及李玩的感受,将新爱因斯坦送去了所谓的狗肉火锅店。每个大人都教训李玩得懂事,得听话,得像个大人一样,但让李玩困惑的是,究竟什么是大人?大人不应该有最基本的是非标准、规则意识,懂得平等、尊重和爱吗?可为什么她身边的大人都不是这样,他们圆滑、偏心、霸道、伪善……
李玩明白了,就像她问表姐的那个单词“hypocrisy”,大人要李玩懂事、听话,其实就是要她伪善,要她顺从大人的一切意图。“长大”就是她在新爱因斯坦死去时对父亲说的谢谢,当时她只是为了不让父亲难堪。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下狗肉,则是因为她遇到了心心念念的爱因斯坦,她害怕它认出自己,于是赶忙向主人道歉走开……因为只有骗过了自己,说服了自己,符合成年人的要求,自己才能“合群”。李玩佯装无所事事地走到无人之处,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自此李玩向成人世界妥协,并不动声色地成长为一个“大人”。少年与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相同,这便使得过渡本身充满龃龉、冲突,富有戏剧张力。少年总要一边与青涩、单纯、冲动道别,一边跌跌撞撞学着伪善与成长。这是成长的孤独滋味,往往还带着撕扯一生的疼痛。
影片中有个桥段,也是整部影片中最让人难过的段落:饭局过后,李玩坐在父亲的车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落泪。长久缺失母爱的李玩又将失去父爱,一个人孤独面对成长,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前路多么痛苦,又要多么坚强。
用荒诞戏谑雕刻青春
《狗十三》这部名字听上去有些荒诞戏谑的电影,是导演曹保平用写实的手法“雕刻”出来的一部残酷的青春剧。之所以用“雕刻”这个词,是因为那些平铺的叙事手法,像极了一把修剪树苗的刻刀,把那些天真的、单纯的、妄想肆意舒展的青春枝叶,以成材之名,以爱之名,无情地修剪和清理。然后,那个原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幻想在平行宇宙里寻找到另一个自我的梦想少女,却在无情的现实世界中变成了大人们想要她成为的样子。
上初中的李玩本身就处在青春叛逆期,很多人不理解李玩的小狗被爷爷弄丢后所表现出的极端反应,小狗在李玩心中的地位与此时此刻李玩在重组家庭中的地位一样,是被呵护疼爱的对象。而当小狗丢失以后,丢掉的不只是小狗,还有李玩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
在影片的镜头中同样展现出一些缺乏关爱的子女现状与现实的折射,如李玩每日深夜独自在窗前听着歌,吃着面条,楼上病人的口哨被想象成鸟的叫声,又如李玩醉酒回家后,父亲愤怒地打碎酒瓶划伤了她的手,可对于受伤的她却无人问津。影片结束时,李玩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爱因斯坦没有相认,种种经历已经使她变得“成熟”,从影片中李玩最终对家人态度的改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内心善良的孩子,也正是因为善良使她之后的生活渐渐归于平静。
成长过程中那些我们以为已经忘却的细碎体验随着影片扑面而来,令观影者心有戚戚。它不仅让每个少年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也让每个成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当下和家庭。《狗十三》的观察视角虽然是私人化的青春体验,但它照向的却是普遍存在的中国问题——中国式父母、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
难能可贵的是,《狗十三》并没有简单地将少年与成人的两个世界对立起来,虽然早就洞察了成人世界的隐疾,但它也知道在这个庞大的、个体无法抵抗的“秩序”面前,无人可以逃遁。这是一场必输的战争,除非你像少女哪吒那样消失,或者像新爱因斯坦那样绝食而死,否则你只能接受它的规训。影片结尾,李玩突然发现,滑冰场上的弟弟不过是又一个自己,一个新的轮回开始,一时间她的表情复杂,不知是释然还是苦笑。
我们都能从李玩身上看到那个青春被扼杀的自己。如果你看这部电影时没有哭,恭喜你,你是幸运的,你没有身处在那种倍感压抑的家庭,而这部电影会让你真正去了解那些原生家庭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命运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可以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