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本科教育:专家与学生的视角

2019-04-27 00:15陆根书
大学教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家组维度经历

陆根书

一、回归本科教育、注重提升质量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英等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几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由数量、规模扩展转向强调质量、内涵发展。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二是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同时追求教学卓越,回归育人为本;三是在关注质量提升时,由强调教师的“教”转向强调学生的“学”。

一些国家为了纠正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倾向,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例如,英国在高等教育绿皮书《实现我们的潜能: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和学生选择》中阐述了开发“教学卓越框架”的初步构想,并在高等教育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卓越教学框架,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英国的卓越教学框架强调本科教学的多样性、差异性、综合性,围绕教学质量、学习环境和学生学业成就三个核心要素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重视本科教育和质量保障问题,并为此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例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自1994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并在2004年将这三种方案合并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此外,我国也推出并实施了相应的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工程。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更明确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

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但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回应社会的期待。首先是理念滞后。人才培养虽然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之所以成为高校的重要基础和底板,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不够巩固,人才培养这块底板还不够厚实。“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尚未根本扭转。其次是投入不到位。領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回归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仍任重道远。

二、评估专家眼中的本科教育

对当前的本科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下面从两个视角进行讨论,一是专家的视角,二是学生的视角。

2018年上半年,为了对近年来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进行总结,我们接受教育部评估中心委托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个任务是对318所参评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80所,地方高水平建设大学143所,普通高校95所)的专家组评估意见进行分析,从中了解评估专家组是如何看待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及其质量的。我们围绕“6+1”的审核评估范围进行分析,以了解专家组肯定了各学校本科教育的哪些方面,哪些还需要持续改进。

从定位和目标看,专家组对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肯定比例较高,但无论是哪一类高校,都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专家组认为45%以上的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专家组对高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肯定略低,对其中51.25%的“双一流”大学、37.25%的高水平建设大学和24.21%的普通高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从师资队伍看,专家组对80%以上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肯定,但认为88.75%的“双一流”大学、94.41%的高水平建设大学和96.84%的普通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专家组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的肯定比例相对较低,认为学校在促进教师的教育和学术发展上投入不足,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从教学资源看,专家组认为高校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资源不足,给予学生的选择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课程资源建设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培养过程方面,专家组对高校教学改革的肯定比例较高,但对课堂教学的肯定比例较低,对课堂教学、生师互动、课程内容组织、学业挑战性等方面的总体评价不高,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学生发展方面,专家组对学校就业和发展维度的工作肯定较多,但认为高校对学生指导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缺乏促进学生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高校应该加强学生指导和服务方面的工作。审核评估强调学生中心理念,但如何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质量保障方面,专家组虽然肯定了学校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成绩,但认为75%以上的不同类型高校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家组对学校在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方面的肯定比例较低,认为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自选特色项目方面,专家组肯定学校自选特色项目的比例不高,不足35%。这说明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路仍然很长,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学生眼中的本科教育

我们主要利用对2017年陕西高校本科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对陕西高校2017届173 108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其中43 084人回答了问卷,有效回收率24.89%),从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的维度看学生眼中的本科教育。调查问卷包括清晰的目标与标准、良好教学、动机激发、基本技能、独立自主性、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适当的负担、适当的评价、学生支持、毕业质量等维度,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等内容。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这一调查工具结构清晰、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一个科学、可信的工具,对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进行测量。调查结果表明:

在课程学习经历的所有维度中,学生对独立自主性、适当的负担、适当的评价等维度的评价较低,对其他维度的评价较好。我们在理念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但在教育实践中还没有对学生独立自主性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学业负担与挑战不足,评价不恰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与类别高校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也存在差异。按照13个学科门类分,不同学科门类学生感知到的课程学习经历存在明显差异;陕西“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在基本技能培养、强调独立自主性、学习资源、适当的评价、学生支持、毕业质量等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公办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在所有维度上都要显著好于民办高校。

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对其就业满意度、专业匹配度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对就业满意度、专业匹配度的影响,在控制性别、学科、学校类型等因素后,以課堂学习经历为自变量,就业满意度、专业匹配度为因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中的一些重要维度对其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匹配度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不同,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四、小结与讨论

以上从专家和学生的视角对本科教育进行了审视。从评估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意见可以看出,“双一流”高校未必就一定会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因此,把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加大其权重,对本科教育发展具有意义。不同层次高校应该有更明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各类高校要提升教师发展与服务水平,增加教师教学投入;要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持续改善教学设施,优化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丰富课程资源;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程革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强化学生指导与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采取有力举措促进本科教育特色发展。

此外,对课程学习经历调查工具进行的分析表明,该工具是评价高校教学效能的一个适用工具,它能够对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可靠、可信的反馈。如果能够持续收集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方面的数据,将有助于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跟踪监测,为我们了解高校本科教育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提供可靠的指标。学生课程经历也为比较不同学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当然,对这种比较需要持谨慎态度,因为影响不同学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猜你喜欢
专家组维度经历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
联合国制裁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对中国的启示
经历与感悟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