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因子在糖尿病性白内障IOL术中的检测价值分析

2019-04-27 02:23魏凌君郑海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晶状体晶体白内障

魏凌君,郑海涛

(周口市中心医院 眼科,河南 周口466000)

糖尿病患者并发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糖尿病性白内障成熟期与过成熟期患者一般需进行手术治疗,而人工晶体(IOL)植入技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2],但部分学者认为手术后患者易出现视网膜病变恶化及手术部位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3]。据报道,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往往表现异常[4,5]。本研究旨在通过动态监测IOL植入手术前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以期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疗效评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9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88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选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且均为单眼疾患者;(2)经尿糖及血糖实验室检查及糖尿病病史确诊者;(3)未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及肿瘤疾患者;(4)临床表现主要为雪片状混浊、视力降低、晶状体混浊及混浊有时迅速扩散者。排除标准:(1)出现糖尿病肾病等全身严重并发症者;(2)依从性差、不能规律服药的患者;(3)存在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4)存在继发严重感染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IOL植入手术 (1)术前准备:入院后接受常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度数及眼压测量等常规检查。对患者予以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2)手术过程:剪开结膜,止血处理,于右上方巩膜反眉形状隧道部位作一长约6 mm的切口;注射粘弹剂,借助截囊针撕囊,当水分离且核脱入至前房时,再次注入粘弹剂,通过晶体圈匙将晶体核脱出;清除皮质,放置人工晶体,不缝合切口,但针对水密不良者则可适当予以少许缝合。(3)术后护理:术毕立即予以消炎滴眼液等常规术后处理措施。

1.2.2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2)术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3)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视网膜病变(DR)者与非DR者术后1、3、7、14、30、90 d炎性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表1结果可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术前炎性因子

表2结果可见,术前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

IOL术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DR。表3结果可见,DR患者术后第3、7、14 d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R者(P<0.05)。

表3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注:与非DR组相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病理机制主要是高血糖长期活跃,使醛糖还原酶(AR)激活,同时多元醇通路的活性增强,导致山梨醇大量聚集于晶状体细胞内,细胞内处于高渗状态,使晶状体纤维变形且细胞肿胀,晶状体混浊[6]。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为63%左右,为不可逆病变,患者的视力一般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呈进行性降低趋势,晚期具有较高的致盲率[7]。对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8]。IOL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对双眼单视及立体视觉的构建有促进作用,对角膜组织伤害较小,无需缝合,且可预见屈光矫正,优势明显,故被临床广泛应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考虑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属于炎症状态下疾病之一,炎性因子的存在可影响机体的血糖浓度。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会反过来加重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并阻碍细胞增殖[10-12]。本研究还发现,DR患者术后第3、7、14 d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R者(P<0.05),提示手术刺激会增强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反应,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且视网膜病变病情加重,患者视力恢复不明显,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IOL术后的疗效可能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术后机体内炎性因子异常增加者可能发生了DR。考虑原因可能是IOL手术后患者晶体表面的细胞反应主要是由人工晶体刺激导致的炎症反应,并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缓,直至最后被眼内环境所接受[13,14]。

总之,动态监测hs-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可辅助诊断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并可能与术后DR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性。

猜你喜欢
晶状体晶体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过多晒太阳有害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