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桑
3月19日,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在电视直播中宣布辞职。至此,最后一位从苏联时代执政至今的领导人正式离开了历史舞台。
对这个苏联解体后仅仅独立了28年的年轻国家来说,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几乎就与总统一词等同
20日中午,哈萨克斯坦上议院议长托卡耶夫在两院联合会议上宣誓就职。在2020年4月的总统选举之前,他暂时代理行使总统职权。
总统权力交接非常高效,以至于在整个哈萨克斯坦,许多人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都表达了自己的震惊与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总统辞职意味着什么。毕竟,对这个苏联解体后仅仅独立了28年的年轻国家来说,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几乎就与总统一词等同。
如果从1989年纳扎尔巴耶夫担任苏联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时开始算,79岁的他已经执掌哈萨克斯坦整整30年。这30年里,他与哈萨克斯坦的命运连在一起,与那里的1800万人共同经历了这片土地曾经的落后、彷徨与挣扎,以及共同奋斗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荣光。此前有许多外媒推测,他会“执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1年12月,51岁的纳扎尔巴耶夫成为总统时,还未满周岁的哈萨克斯坦刚刚从苏联解体中独立出来,国内的工业产值下滑50%,农业产值萎缩了三分之一。由于整个国家有130个民族,本土的民族事务亟待处理;而前苏联在国境内遗留的1400枚核弹头也正待处理,国际关系岌岌可危。当时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到2000万,却有200多万人陆续离开。
但新任的总统看起来满怀雄心壮志,他的自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个来自阿拉木图州一个小村庄的政治家,似乎从小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出生于世世代代的牧羊家族,却从未在卡斯克林克地区的故土停留,成年后一路外出做过水泥工、锻工、煤气工和工长,20岁出头就登上了《共青团真理报》,被评为“共产主义劳动突击能手”。此后他一路平步青云,29岁出任重工业部部长,39岁进入哈共中央委员会主管工业,并进入当时的哈共中央政治局。在老人政治笼罩下的前苏联,他在44岁时就开始担任苏联哈萨克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政府总理,接着是苏联解体后,他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他开始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推动一个又一个的改革。区别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将政治改革当做重点,纳扎尔巴耶夫首先启动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带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当时争议最大的是,他将国家最主要的经济实体——包括矿山开采、滑雪和冶金企业的管理交给了外国公司,并将企业进行私有化。为此,他被反对派斥责为饮鸩止渴般的“贱卖祖国”。
然而,大量外资的输入给当时处于最困难时期的哈萨克斯坦注入了新鲜血液。一大批瘫痪的国企起死回生,在短短5年内使国民生产总值从衰退转向了增长,并领先当时的俄罗斯联邦几年,在国内推行了退休金改革、住宅公用事业改革等新举措。独立十几年后,这个早已做好革新准备的国家便抓住了石油等资源契机,在大规模的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开发后,逐渐走出经济低谷。
任职初期,纳扎尔巴耶夫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当时,北部的阿斯塔纳占据了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但俄罗斯民族的人口超过了70%,分离主义甚嚣尘上,迁都有利于稳定人心与进一步的资源开发。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迁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能从两座城市当时的别称中感受到两地间的差距。原首都阿拉木图被称为“苹果城”,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这片位于伊犁阿拉套山脉北坡的丘陵地带风景迷人,气候舒适,盛产苹果。而当时迁都的建议地址是位于北部的阿克莫拉,那里靠近西伯利亚,四周被沼泽环绕,冬天气温常常低达零下40摄氏度,阿克莫拉在哈萨克斯坦语言中,就是白色坟墓。
1997年10月,纳扎尔巴耶夫正式签署迁都的总统令时,为新都更改的名字体现了他改革的决心——阿斯塔纳,在哈语中就是“首都”。20天后,计划正式实施,超过一半在原首都工作的公务员提出了辞职。后来在一次访谈中,纳扎尔巴耶夫这样评价当时的迁都决议:“建立一个小城镇都很难,建立一个首都更要难上千倍。我要做出一个正确但冒险的决定,是因为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需要新的首都和新的大工业增长点。”
当时,纳扎尔巴耶夫还亲自在阿斯塔纳一个公园里栽下了一株小树苗。22年过去了,这座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团队规划的城市楼群林立,有了一座以纳扎尔巴耶夫命名的国际机场,3座博物馆和15所私立大学,民族矛盾不断改善,一切如正在修筑的第一座摩天大楼般向上发展。
也是在这座城市执政期间,纳扎尔巴耶夫做出了放弃核武器的决定,关闭了北部的核试验场,并将核导弹运回了俄罗斯。《外交政策》杂志曾刊登过美国驻哈萨克斯坦首任大使William Courtney对这一举措的评价:“通过去核化(1995年宣布放弃核武器),他获得了巨大的合法性,这是一条获得其他国家尊重哈萨克斯坦独立的睿智之路。”
睿智、务实,是许多政治评论家对于纳扎尔巴耶夫的评价。过去的20多年里,世界局势动荡变迁,但他始终游刃有余,一面与美国保持着亲密的盟友关系,被美国政治家们称赞为“美国人的朋友”,一面又维系着前苏联以来与俄罗斯的关系,允许俄罗斯继续使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等众多军事设施。
中国也是他长期合作的朋友,他先后多次来到中国访问或休假,在他执政期间,中哈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期间,阿拉木图是首站,纳扎尔巴耶夫亲自担任了第一棒火炬手。他常常对外说:“谁说我们没有海洋,我们有两片海洋,一片叫中国,一片叫俄罗斯,只要打通陆路运输,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海洋。”
当然,这样左右逢源的外交方式也让他被人诟病,被媒体客气地评价为“长袖善舞,谨慎务实”。执政期间,哈萨克斯坦国内也因为他后来的各种举措出现了不少反对声音,但这些不成系统的反对声音,直到他主动宣告辞职也没有对他构成威胁。这个国家此刻面临的重要议题是,如何在2014年全球油价下跌之后,重新找寻新的资源优势,以及脱离对俄罗斯经济的高度依附。
在纳扎尔巴耶夫卸任总统的当天,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阿斯卡纳更名为努尔苏丹,以纪念纳扎尔巴耶夫过往28年对这个国家的奉献。事实上,无论更名与否,这座由他一手建造的城市早已深深嵌入了他的痕迹,无论是街头巷角的领导人头像,还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与大学。
在19日的最后一次电视演讲中,这位个子不高、面容憨厚和蔼的老人在结尾处坚定说道:“我相信我们走的是正确的道路,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误入歧途。如果我们强大,别人就会把我们当回事。”
演讲结束后,一段视频在哈萨克斯坦網络上热传,一个听完演讲的小女孩哭泣地说道:“纳扎尔巴耶夫爷爷辞职了!”一旁的大人只能轻声安慰她:“他退休了,他已经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