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神经亚群受损的影响*

2019-04-26 05:11:12苏冠明胡淑国王丽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硫辛酸亚群传导

苏冠明,胡淑国,王丽慧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并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以肢端感觉异常、异样感、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甚至进展为糖尿病足,增加非创伤性下肢截肢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大部分学者认为,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将损害微血管对神经微循环造成影响,同时对神经元蛋白、神经元DNA、阻碍轴突运输和信号传导造成直接影响,损伤感觉神经亚群[2-3]。α-硫辛酸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可促进神经营养血管血流量增加,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情况。但在治疗过程中α-硫辛酸具体使用剂量存在一定的争议[4]。基于此,本研究对本院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神经亚群受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3~63岁,平均(46.37±2.64)岁;病程1~15年,平均(5.23±1.21)年;体质量指数(BMI)20~30 kg/m2,平均(26.21±2.34)kg/m2。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6.42±2.66)岁;病程1~17年,平均(5.31±1.23)年;BMI 20~30 kg/m2,平均(26.18±2.3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满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5]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标准者;(2)年龄18~65岁者,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者;(2)因中毒、外伤、免疫及遗传等其他因素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者;(3)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或哮喘者;(4)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症状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降糖及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Stada Arzneimittel AG,批准文号X20000466)常规剂量治疗:静脉滴注α-硫辛酸每次300 mg,每天1次。观察组采用α-硫辛酸600 mg治疗,静脉滴注α-硫辛酸每次600 mg,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2评价指标 (1)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集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患者空腹10 h静脉血5 mL,采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由德国拜耳公司Vantage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分析仪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2)神经电生理状况:采用瑞士产keypoint肌电诱发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右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SCV)水平。(3)电流感觉阈值(CPT值):于治疗2周后采用美国Neurometer CPT/C神经定量检测仪,测试点为双足拇趾、食指,根据自动化双盲处理器程序,选择5、250、2 000 Hz三种电波刺激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经软件处理所测得的CPT值,对不同亚群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录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双侧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CPT值。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EGF、HbA1c、FBG、MDA水平均较低,GSH-Px及SOD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

续表1 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

2.2两组神经电生理状况对比 与对照组治疗2周比较,观察组MCV、SSCV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后CPT值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由5、250及2 000 Hz电波刺激时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侧腓浅神经-腓深神经测得的CPT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神经电生理状况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后CPT值对比

续表3 两组治疗后CPT值对比

3 讨 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最早累及感觉神经,且无髓鞘神经纤维轴突变性甚至消失为主要病理变化,主要症状为腱反射和振感觉丧失、感觉减退、麻木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身具有起病慢、隐匿性强、不易逆转等特点,很难于早期确诊及治疗[6]。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的关键。有关研究表明,长时间严重高血糖及其造成的代谢障碍、自身免疫紊乱及微循环异常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而氧化应激反应是造成微循环病变及代谢障碍的共同通路,故临床治疗中应以控制血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为主[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周后VEGF、HbAlc、FBG、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SH-Px及SOD水平较高,证实高剂量α-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提高抗氧化作用,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患者病情恶化。作为一种代谢性抗氧化剂,α-硫辛酸为丙酮酸脱氧酶的辅助因子,对机体正常的抗氧化水平有维持作用,并将大部分氧自由基和活性氧清除,且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不断增强,进而有效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损伤VEGF,有效改善患者病情[8-9]。同时α-硫辛酸与常规降糖药物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降糖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关研究表明,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使细胞内大量积聚山梨醇,减少神经组织摄取肌醇,降低Na+-K+-ATP酶活性,造成神经细胞变性、肿胀、生理功能低下,减慢传导速度,故神经传导速度是对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状态进行反映的有效指标[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周后MCV、SSCV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高剂量α-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电生理状况。分析其原因为α-硫辛酸可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及葡萄糖或半乳糖转换为山梨醇,抑制醛糖还原酶,并可再生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其他抗氧化物质,有效改善神经细胞变性、生理功能低下等情况,提高神经传导速度[11-12]。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前已有感觉神经异常改变存在,而感觉神经定量检测可通过三种不同的神经选择性电刺激定量检测皮肤上感觉神经纤维的电位,并对神经受损程度和分级进行评估。有关研究表明,5 Hz时CPT值反映的是细的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C类,250 Hz时CPT值反映的为细的有髓鞘感觉神经纤维Aδ,2 000 Hz时CPT值反映的为粗的有髓鞘感觉神经纤维Aβ,而C类神经纤维等小神经纤维是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最先累及的神经,患者将出现保护性感觉选择性丧失,造成对痛觉不敏感[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由5、250及2 000 Hz电波刺激时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侧腓浅神经-腓深神经测得的CPT值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高剂量α-硫辛酸可减轻损伤感觉神经亚群,改善患者病情。分析其原因为高剂量α-硫辛酸治疗可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病情发展,进而有效减少损伤感觉神经亚群[1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高剂量α-硫辛酸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抗氧化效果,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神经电生理状况,减轻感觉神经亚群损伤,但其确切机制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硫辛酸亚群传导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50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