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2019-04-26 03:3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氯化钠丁苯缺血性

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之为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主要是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1-2]。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指患者发生脑卒中6小时后,出现阶梯性或进展性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情况,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30%左右,常常会导致患者机体协调能力降低、语言功能及意识障碍等,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降低其生活质量。由于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已错过最佳溶栓时机,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修复患者神经功能为主[1,3]。有研究显示[4],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缩小梗死面积,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本文为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对我院收治的6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CT检查确诊,病情呈阶梯性或进展性加重,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无任何项目支持;排除有出血倾向、精神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严重高血压、恶性肿瘤以及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官功能障碍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53.84±6.29)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3.76±6.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营养神经、保护脑细胞、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调控血脂、血压、血糖以及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每日300 mg,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每日4 g,连续治疗14 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含丁苯酞25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且滴注时间持续60 min左右,两次用药时间需间隔6小时以上,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定标准[5]:治愈:患者NIHSS评分降低高于90%;显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46%~89%;有效:患者NIHSS 评分降低18%~45%;无效:患者NIHSS 评分减少低于18%或病情加重。将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记为总有效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缺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表明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2例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出现3例皮疹,1例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分,±s)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分,±s)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治理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 16.24±3.52 13.51±2.74 33.49±8.51 49.85±10.46研究组 33 16.35±3.47 9.26±2.19 34.62±9.23 63.17±11.28 t值 - 0.128 6.960 0.517 4.974 P值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在一定时间窗内(通常为48~72 h),其神经功能缺损呈现进展性加重,导致该疾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多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侧支循环出现障碍,血流阻力增大,使血流停滞或缓慢,加之斑块脱落致使血栓形成,进一步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是完全堵塞;另外颅内动脉盗血、血压下降也会导致缺血区域脑水肿、低灌注以及再灌注损伤,进而损伤缺血区周围脑组织[6-9]。恢复患者脑部缺血区域血流灌注,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78.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时,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是因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属于人工合成的3-正丁基苯酞消旋体,其结构和天然左旋芹菜甲素类比较相似,可使一氧化碳水平得到提升,使花生四烯酸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抑制谷氨酸与自由基释放能力,进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阻断神经细胞凋亡;该药物还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很好地保护线粒体,并对缺血区域进行微循环重建,改善脑能量代谢及侧支循环的同时,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栓继续进展,缩小梗死面积,缓解脑部水肿;除此之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弥补丁苯酞软胶囊剂生物利用度低、患者吞咽困难等不足,治疗时不会受到溶栓时间窗限制,能够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进而恢复受损神经功能[10-12]。

综上所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氯化钠丁苯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