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的现状分析及优化

2019-04-25 11:42王曙霞陈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冷链质量管理

王曙霞 陈峰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管理的优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6000份血液制品进行研究分析,行分组对照研究,将2018年1~11月期间(“冷链”优化管理后)采集的3124份血液制品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2月期间(“冷链”优化管理前)采集的2876份血液制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制品的质量合格率,同时对“冷链”管理优化前后的血液运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液制品的不合格率(0.26%<1.36%)相对更低(P<0.05)。与“冷链”优化管理前相比,“冷链”优化管理后的温度监控质量[( 95.84±3.92)分>(85.44±5.02)分]、运输记录质量[(95.92±3.76)分>(84.15±5.26)分]、设备管理质量[(96.14±3.61)分>(84.64±5.08)分]和风险排查质量[(96.12±3.51)分>(83.62±3.95)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针对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的现状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提高血液运输质量,确保血液制品安全投入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液运输;“冷链”;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1

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液是十分重要的医疗资源。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对血液质量的检验。在采血、储存、运输等环节,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管理,并将温度的控制作为重点。在血液及有效成分的运输过程中,实施“冷链”管理。为了维持“冷链”的长久、有效,确保血液及有效成分安全投入使用,应该结合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的现状,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实现对“冷链”管理的优化[1]。本研究围绕着“冷链”管理优化前后的血液运输工作展开讨论,选取6000份血液制品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2月~2018年11月;研究材料:6000份血液制品。研究方法:行分组对照研究,将2018年1~11月期间(“冷链”优化管理后)采集的3124份血液制品作为观察组,其中全血样品1195份,红细胞样品914份、血小板样品602份和血浆样品413份。将2017年2月期间(“冷链”优化管理前)采集的2876份血液制品作为对照组,其中全血样品1065份,红细胞样品882份、血小板样品549份和血浆样品380份。两组样品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完成血样的采集后,需要对全血及血液成分样品进行分类,将其置于储血冰箱中,并使用电子温度监控仪,监测血液保存环境的温度变化。同时还需要配备GPS仪、磁感应装置、陀螺仪感应器,并建立网络监控平台,对血液制品的运输过程进行监控,能够实时了解血液运输箱的封闭情况,及时发现血液制品的破损情况。2018年1月,“冷链“管理开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血液运输方式、运输设备性能、运输温度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具体措施如下:①运输设备的性能检查:检查冷藏运输车、血液运输箱等设备的性能,具体包括其密闭性、容积、箱体材料、保温性能、控温类型(蓄电池、固定冰点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保温性能验证。定期进行抽检,及时排查运输设备的故障。将不同类型血液制品分箱装载,明确其运输需求,对运输温度进行调节。在运输过程中,运输箱内不能混装其他物品。②人员管理:参与血液运输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能够掌握血液运输要求,了解全血及红细胞类(2~10℃)、血小板(20~24℃)以及冰冻红细胞(≤-65℃)的运输温度范围。在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血液制品名称、数量、规格进行详细的记录,明确发放低和目的。在发放、接受等环节,相关负责人员需要进行签字。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冷链”管理优化前后的血液制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2.2 “冷链”管理优化前后的血液运输质量

3 讨论

“冷链”在血液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系统化的温度监督和控制,以减少温度变化对于血液制品质量的影响,使血液制品安全投入使用。而在血液运输的“冷链”管理的温度监控、运输记录、设备管理等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有必要对“冷链”进行优化,进而为血液运输过程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有效排除风险因素的干扰[2]。分析血液制品不合格的原因,从运输环节寻找原因,总结经验,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风险排查。严格进行运输设备的性能检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更加严谨、认真的对待工作。针对“冷链”管理的薄弱環节,予以针对性改进,消除安全隐患,充分保障血液制品的质量[3]。

综上所述,加强“冷链”管理的优化,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血液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控,进而保障血液制品质量,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张荣,李哲,刘洋,任天红,张翠召.医院冷链管理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药业,2018,27(08):95-97.

郭文艳,吴一平,王拥军,徐健.血液和血液标本全程冷链运输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7):838-840.

金秀国,王海红,李浩孺,等“草船借箭”监控血液冷链实现血液收回的再发放[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08):929-930.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冷链质量管理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