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众所周知,整个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文艺女青年李清照,出生并成长于泉城济南。
据说她周岁的时候,家人摆了很多东西让她“抓周”,她没有去拿那些鲜艳诱人的糕点,也没有去拿香气袭人的脂粉,更没有去拿漂亮迷人的首饰,小小的她选中了最普通的一支毛笔,而且拿起来就不放下了。
或许从那一刻起,李清照的人生就与文字有了斩不断的联系。
当时李清照幼年丧母,父亲李格非又被调为京官,他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没有宅第,便将尚在哺乳中的女儿留在了山东济南,章丘明水老宅。
李清照就这样成为了一名“留守儿童”。但好在老家有她声名很高、致仕还乡的祖父,和善可亲的伯父,知书达理的伯母及堂兄李迥,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李清照沐浴着亲人的关爱,生活得无拘无束。
可以說,在济南她度过了一生之中最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女时光。没事喝点小酒,与女友结伴,打打秋千,拌拌小嘴,在家乡梦一样的泉边,活泼快乐地成长。
平时,她除了和表姐、堂妹一起写字作画、吟诗填词外,最爱到漱玉泉、大明湖边游玩。别看她年龄不大,却很有主见,是姐妹们的主心骨。有一年夏天,气候非常炎热。下午完成了母亲布置的功课,姐妹们就开始商量去哪儿玩。表姐说去荡秋千,堂妹说去捉迷藏,李清照想了想,提笔在纸上写了“划船游湖”四个字。
姐妹们拉着手又蹦又跳地跑到了大明湖畔,登上了停靠在湖边的游船,奋力向湖心划去。那里有连片的荷花,李清照她们坐在船上,一边嗅着花香,一边随微风飘荡,深深陶醉其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暗淡了下来,她们兴致尽了,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是环顾四周,水面茫茫,回家的路找不着了。大家焦急起来,丫鬟们急急忙忙划动双桨,结果因为心慌意乱,左冲右突,小船儿竟闯进了荷花丛中,把躲在里面的水鸟吓得大声惊叫起来,一齐“扑愣愣”地飞向夜空。
后来,李清照回忆起这次愉快的经历,还专门写了一首《如梦令》小词,记下了这次游湖趣事: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溪亭泉”位于珍珠泉东,曾跻身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现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据记载,古时的溪亭泉紧依濯缨湖,北接大明湖,水面广阔可通舟楫,即使到了明代,这一带水势依然旺盛。
李清照曾写过很多描写闺中少女日常生活的小词,语言清新明快,节奏轻松活泼,意趣十足,将她在济南快乐生活的少女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但是,她将家乡景物嵌进词作或描写家乡风物的词,却只有这首《如梦令》。
这是她唯一一首嵌进家乡景物名字的词作。
无拘无束的生活,造就了李清照无拘无束的个性,所以喝酒打牌,这些女汉子常做的事情,李清照一样不落。
“打马”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博戏,李清照酷爱这种博戏,专门为之做赋,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打马”的规则做了记录。她技艺精湛,居然到了从未败北的地步。
李清照打牌挑剔得很。有的她嫌庸俗,妨碍了她风雅的文艺气质;有的她嫌太凭运气,体现不出她通慧的聪明才智;有的她嫌太难,曲高和寡,牌友难交;有的她嫌简单,浪费时间,毫无兴趣。总之,在众多的游戏中,李清照最喜欢的就是命辞打马。而打马,就是后来的麻将。
除了写词,打牌,李清照还爱喝酒。我们今天可以读到的李清照的词作有49首,其中写喝酒的,就有26首。但是,论打牌李清照是常胜将军,喝酒却不行,她是每喝必醉。
李清照写过一句词:“险韵诗成,扶头酒醒”。“扶头酒”并不是一种酒的名字,像今天的五粮液酒、茅台酒一样,而是指酒性很烈,让人容易喝醉的酒。李清照自己酒量不咋的,还非要逞能喝烈性酒,这一喝,就常常不省人事,睡一宿还醒不了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觉醒来,昨天喝的酒还没醒呢。
李清照不但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而且喝酒还有一大嗜好——爱喝“花酒”!别误会,这里说的“花酒”,要按字面本来的意思理解——赏花喝酒。李清照写花的词有40多首,当然就少不了“花酒”了:“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菊花开了?喝酒!“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梅花开了?喝酒!“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茶花开了?喝酒!……
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花落,一年四季李清照都泡在酒缸里了!
千百年后,济南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老乡,分别在济南市区趵突泉公园的漱玉泉边和章丘百脉泉公园的梅花泉边,建起了两座李清照纪念堂。她的传世之作《漱玉集》也以济南著名泉池一一漱玉泉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