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
曾有一档电视节目叫《你有一封信》,有一期主题叫做《有的人在心底,从来没忘记》。
一个叫颜世伟的老人,于1950年在毗邻朝鲜的一所中学读书时,因当时环境恶劣,天气严寒,他患上了大骨节病。每天,都是同学刘元江帮他洗脖子。在朝不保夕、艰苦的岁月里,两人结下了亲兄弟般的友谊。
后来,刘元江去了另外的学校,颜世伟去了美国,两人从此断了联系。但半个世纪以来,颜世伟都一刻不停地在寻找这个老友。70岁时,颜世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毅然回到了中国——他仍然想要找到刘元江。
他去了当时读书的中学,去了刘元江后来的学校,查同学录、拜访老同学,一个个打电话,掏钱在《山西日报》上连续刊登了一周大篇幅的寻人启事……然而他都失望而归。最后,他只好寄希望于《你有一封信》这个节目。
节目现场,刘元江老人应邀而来。隔着节目组搭造成信封样式的屏障,颜世伟老人带着哭腔哭喊:“刘元江,你还记得在学校前边的宿舍里,你每天早上给一个同学洗脖子吗?他因为得大骨节病,够不着脖子。”
刘元江太老了,他已经81岁了,过去的很多记忆都被岁月的长河冲刷走了。他嗫嚅地说:“我不记得了。”
颜世伟继续说:“刘元江,那你应该记得,每天早上我们同学到江边一起去练军号吧?”刘元江还是摇头。
“你能记得1951年10月24号,有几个同学到临江车站,为一个远行的同学送行。当火车要开动的时候,那个同学忽然招手说:鸭绿江水千尺深,不及同学送我情!你把这都忘了吗?”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真的忘了!”刘元江因记不起过去的事而愧疚到失声痛哭,他不停地双手合十表示抱歉,“对不起啊,那些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我再问你,1955年1月份,你有个同学得肺结核了,你给他寄钱去了。这是他的一笔救命钱,至今他都想着你,难道你都想不起来了吗?你当时还养着6口人,你却拿出钱援助同学。你有个同学在大连你还记得吗,他叫什么名字?”
“大连的同学多了,颜世伟嘛!”刘元江终于说出了一个名字。这边,颜世伟早已激动地喊出来:“就是我!”
过去的事,颜世伟记得很清楚,那是朋友对他的帮助;而刘元江老人将自己为朋友做过的事都忘记了,唯独记得的,是朋友特意送过来的苹果,还有烙在记忆深处的那个名字。当听到这么多年来,颜世伟是怎样寻找自己时,刘元江竟泣不成声,不住地哭着说:“你太伟大了!”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朗读了颜世伟给刘元江写的一封信:
“我们分别至今,已经整整过了62年。这个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不算短了。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你的音容,你的名字,还有我们的友谊,都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就像62年前一样的鲜活。无论我去了大连还是沈阳,是天津还是美国,也无论你在临江,还是沈阳,还是山西,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你。”
即使隔着跨越半个世纪的距离,世事沧桑,鬓发已衰,少年时候的事早已变得模糊;即使年岁再久远,我能脱口而出的,是你的名字。
陈佩斯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和朱时茂的友情时说,從来不需要想起,因为从来都不曾忘记。这大概就是友情最好的样子吧。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