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菲,史晓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公众越来越重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因素,对健康信息的要求在质与量上都有着极大的提升。由于健康信息用户的多元化、健康信息需求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增强、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等因素,[1]使得公众获得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在急剧增加的同时,传统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前负责人将信息共享空间定义为两种类型。[2]一是独特的在线环境。在该环境下,用户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可以获得多种数字服务,通过安装在网络工作站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同时检索馆藏以及其他数字资源。二是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管理工作空间在数字环境下提供服务,这种空间可以是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一个楼层或一个独立的物理设施,它构成了一种新的信息环境,并在第一种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图书馆员和新的服务。
DeverkaPA[3]等认为,医疗信息空间是一个网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大量的人口健康信息、医疗以及基因组的数据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在医疗信息空间的功能方面,WadeTD[4]、Cook-Deegan R等[5]也都认为医疗信息空间的最核心的功能是数据共享,病人、医生、科研人员乃至政策的制定者等,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结合以上关于信息空间的定义,本文认为虚拟健康信息空间是一种在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大量的健康信息资源可以进行交互、共享,而且不论什么身份的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健康信息搜寻并获取所需的健康信息服务。
本文以马克斯的信息空间模型为基础,以满足当前社区用户需求为目的,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众健康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用户的需求特征,以国外现有的健康信息空间形式为模板,以信息空间的构建方法为基础,对我国社区健康信息空间概念模型进行设计。
马克斯·H·布瓦索等提出的信息空间(I-space)模型,[6]信息空间由编码、抽象和扩散3个维度构成(见图1)。编码和抽象的二维空间反映了数据处理和储存的方式,称为认识论空间,简称E空间;抽象和扩散的二维空间反映了知识的抽象程度与其效用之间的关系,称为效用空间,简称U空间;编码和扩散的二维空间反映了不同类型的信息和知识构成,以及在一个特定群体中分享的方式,称为文化空间,简称C空间。
图1 信息空间(I-space)模型
透彻感知指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快速获取任何所需信息并进行分析。[7]在这个虚拟健康信息空间中,感知空间既可以包含一些医疗器械、医疗辅助设备等,又可以包含民众获得的基本健康信息或者健康信息需求,也可以包含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院疾控、医药企业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包含公安、卫生监督部门的信息政策等。
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及多方共享。一方面,社区居民把自己的健康信息需求和基本健康信息通过电子设备上传到虚拟健康信息空间中;另一方面,医院、企业等机构和公安、卫生监督等部门也将自己数据库中的有效信息上传到虚拟健康信息空间中,这样整个虚拟健康信息空间通过互联互通进行数据共享。并有相应的权限划分。[8]
智能应用是指通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信息来解决特定问题。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智能空间可以对互联空间所上传的大量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负责提供更合理的健康信息服务。智能空间会涉及整个社区健康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是整个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大脑”,对各种健康信息服务进行整理、筛选。
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植入各种“感知器”,使各种健康信息通过感知器收集并反映到健康信息空间中。病人提供自己的健康数据、医疗信息、健康信息需求等,医院以及医疗部门输入自身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情况以及拥有的医疗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人口、地理、政策等相关信息,厂商可以提供药品、健康器械等信息,将之前不能够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汇总和收集,实现对现有健康信息资源的有效统筹安置。[9]
透彻感知方面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覆盖范围广,其包含的范围涉及健康领域的各个方面,将所监控的数据进行抽象化或者直接得到抽象化的数据,发挥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自主获取数据的能力,从健康领域源源不断地获取“养料”,为其他两个方面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实现健康信息空间的真正自主永动。虚拟健康信息空间模型见图2。
图2 虚拟健康信息空间模型
在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互联空间中,事件处理软件从原始传感器输入流中导出和业务相关的事件,实现对运营系统实际行为的洞察。通过互联化,可将自身的系统和其他数据源的数据连接起来,并结合其他存在于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相关事件信息,形成丰富的数据源,为决策提供依据。互联互通是跨领域、跨时空的,涉及复杂的信息流、控制流、知识流等的优化与处理过程,所以深度互联的过程需要各种工具和软件包的支持。[10-12]
在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智能应用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对从互联空间中获得的感知空间中抽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合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数据之后再将特定的分析结果应用到不同的部门中,具体涉及到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物流、商业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不同信息,既能即时地反馈用户所需要的健康信息,又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化。整个虚拟健康信息空间模型是以感知空间为基础,为系统提供数据共享的“养分”;以智能空间为“大脑”,以互联空间为脉络,为社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且不断地向虚拟健康信息空间输入数据或反馈信息,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优化健康信息服务。[12-13]
虚拟健康信息空间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相连接,根据数据库中个人信息建立档案或进行匹配连接,对健康信息的管理包括健康信息采集、监测、评估和干预。对用户健康档案数据库的管理是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重要功能。对用户健康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通过大数据挖掘,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在健康信息管理的其他方面,如在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透彻感知层面,通过感知器可以对病人的实时生命基本特征情况进行采集,由感知器反馈到社区虚拟健康信息空间中心,对基本健康情况进行监测,而且通过智能空间的综合分析,对病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步骤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后续的治疗等。其中,对用户健康信息情况的采集包括日常穿戴设备、社区卫生机构和数据库等多种途径,从而实现对病人的健康信息进行全程追踪。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则立刻采取措施,通知用户或者就近的社区医疗机构,为用户的健康情况保驾护航。[14]
社区虚拟健康信息空间根据电子病历数据库和个人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可以为用户提供就医导航服务。社区虚拟健康信息空间根据传感器、用户最新的就医记录和用户上传的健康信息需求分析出用户所需的健康信息,并推荐用户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在对病情进行简单的询问后,确定其所需的健康信息服务并提供在线挂号、选择医生和诊室等功能。
在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基础上,健康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更加全面地掌握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服务。而社区公众根据自身健康信息的独特性对健康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咨询,健康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整合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社区公众的问题实现“一对一”或“面对面”的答疑,为社区用户提供健康信息服务,这也是健康信息空间应该具备的服务功能。[15-16]
我国社区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社区公众对健康信息最简单普遍的获取方式是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把一些信息服务需求更加细致地呈现出来。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17-18]线下模式主要以社区图书馆作为提供健康教育的重要媒介,可以在掌握了社区用户大量健康信息的情况下,以社区成员的信息需求为基础,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图书,更好地满足其健康信息需求。另外,还可以针对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图册。在线上模式中,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收看视频讲座,主动搜索健康知识、医疗机构,还可以通过虚拟健康信息空间向社区用户推送相应的健康知识。
整体上来说,社区健康教育信息空间的设计工作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在社区图书馆和新媒体宣传方式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更能够满足用户的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线上虚拟教育平台与线下健康教育平台互建,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合理分配健康信息资源。
本文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大众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健康信息和健康信息需求具有实时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即时有效的健康信息能够为有健康信息需求的人提供更好的帮助,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为此,社区虚拟健康信息空间的构建将社区公众、医疗机构、政府机关以及科研人员融为一个整体,最新的医学研究、健康信息和观点等能够在第一时间录入到医学数据库中,并且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健康信息推送等形式传递给社区公众,使社区用户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健康信息,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