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静 魏燕(通讯作者)
(1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溶血性贫血(H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效率增加的贫血,并且骨髓造血能力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等,病程较长,长时间患病会造成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在慢性溶血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病毒感染等症状。为此,早期治疗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HA实施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报告如下。
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HA患者,均获得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根据随机列表方法,将选择的86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43名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25±4.2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22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1.34±4.35)岁;两组之间的总体情况对比没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纳入标准:所入选患者均在医护人员讲解下,了解治疗目的与具体方法,签定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者,严重恶性肿瘤者。
观察组患者接受自身免疫性输血治疗: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如果筛查结果为阳性,则采用不规则识别方法,如果识别结果为细胞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也显示阳性,这证明患者在自己的血液中具有抗体。在测试之后,使用血清稀释方法来确认患者是否具有相同的抗体,并且确认相同的抗体被特异性鉴定。患者注入患者所需的血液制品,对于不同抗体类别的患者,输注相应的抗原红细胞,对于不能鉴定相同抗体类别的患者,选择交叉匹配实验中具有最小凝集强度的红细胞用于输注。在输血过程中,给予患者输血的预防性讲解。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治疗:输血前监测患者血型,进行血型配对。输血前三次检查和八对检查(三次检查:血液的有效性,血液的质量以及输血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八对:名称,床号,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血液制品有效期),在检查后后,连接输血器,对患者进行输血,在输血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评判标准[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水平增加≥5(g/L);有效,患者的治疗后检查发现患者的红细胞水平高于输液前;无效,患者在治疗后检查发现患者红细胞水平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所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人数×100%。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
表 对比两组治疗疗效[n(%)]
HA主要原因为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化学因素、感染等。临床根据发病病情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溶血[3]。
有相关报道指出[4],常规输血方案在治疗后效果不佳,存在局限,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症状。自身免疫性输血的实施意义重大,自身免疫性输血是指患者自身血液成分的收集,在进行相应处理后,再次输入患者体内,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相关疾病的传播;不需要进行监测血型,可以有效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抗原反应,发热和过敏反应;可以有效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错误;能有效缓解血液需求,节约血液,降低费用;反复放血,可以有效刺激红细胞再生功能,使患者造血速度增加。在应用后能够很好治疗患者HA症状,促进患者疾病恢复[5]。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实施自身免疫输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红细胞水平。本研究表明HA实施自身免疫性输血治疗,对于改善贫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值得今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