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鸿
(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江苏常州 213000)
音乐本身能够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一种美的享受。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影响着音乐教学。这些都是什么问题呢?又要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问题一】对音乐缺乏选择
【处理观点】与时俱进
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如今的音乐文化雅俗交织,良莠不齐。然而,现行的音乐教材虽然已经过调整,但其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为选编对象的。其即便收编了当下的流行音乐作为教材内容,但也有可能已经成了过去式,与学生喜爱的音乐有了一定的距离,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反倒是那些日新月异的网络音乐能以简洁明了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曲调、富于变幻的节奏轻易地抓住学生的心。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尚在培养之中,致使他们盲目地热衷于网络流行音乐,对经典的乡土音乐缺乏兴趣和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实际上,无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审美情趣进行选材[1]。
例如,笔者准备给学生介绍《紫竹调》这一江南丝竹乐,为了引起学生对民乐的兴趣,笔者先给学生欣赏了两首带有民乐风的作品——《青花瓷》《菊花台》的片段,拉近了民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民乐其实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笔者再让学生欣赏纯民乐的作品时他们就会非常投入。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就不再会敬而远之了,反而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只要是好的音乐作品,对学生有教育意义,不管是课内音乐还是课外音乐我们都应该拿来加以利用。
【问题二】学习与参赛的冲突
【处理观点】因材施教
在有比赛活动时,必须每天进行节目排练。学校平时开设了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笔者也会有意识地排练一些节目。但当真正要参加比赛时,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这样一来,时间就非常紧促。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都排得满满的,尤其是临近考试时,其他学科教师要抓成绩,而音乐教师要抓比赛,学生真是分身乏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能浪费学生丝毫的时间。音乐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排练学生最容易掌握且质量较高的节目。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排练前要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教师若想要创编节目但又懒得动脑,节目没有构思成形就急于找学生进行排练,结果是收效甚微的。因为在排练过程中总是要做这样或那样的临时改动,这样的临时更改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排练前要把准备工作做周全。
例如,在排练合唱《瑶族舞曲》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唱能力不足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歌曲中的低声部改编成了简单易学的旋律。难度降低了,学生掌握得也快了,排练效率相应得到了提高。在排练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排练效果也很好。
【问题三】音乐课堂纪律散漫
【处理观点】习惯加减法
在一次公开课上,听课教师都已经来了,学生才嬉笑打闹着慢慢吞吞地进入教室。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欣赏、实践活动中感受美,在美的熏陶下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2]。若是教师连音乐课堂的纪律都不能控制,怎么会获得期待的教学效果呢?为此,笔者反思了自己的音乐课堂,思考了学生纪律散漫的原因,最终发现了问题,这些应该是被笔者“惯”出来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慢慢吞吞地站起来的;上课时总是有人插嘴;学生没带学习用品笔者也不会责备……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笔者自己造成的,于是笔者意识到,要尽快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但一味地训斥也不是办法,仅用条条框框根本无法完全制服课堂上的那些“小捣蛋”。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总结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方法:习惯加减法,它的秘诀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3]。
于是,笔者单独找来了“小捣蛋”进行逐个击破:“如果你能端正地坐一节课,那么下堂课你就是老师的小助手!”笔者对其进行了诸如此类的激励,当学生做得好,笔者就及时地表扬,并逐渐提高对他的要求,从而慢慢改掉该学生的全部坏习惯。同时,笔者还实施了课堂积分制,规定积极回答问题就可以获得积分,不遵守纪律就会扣分,小组纪律好会加分,能坚持不受他人打扰可以加分,能阻止其他学生的违纪行为可以加分,能主动展现才艺的也可以加分等。但是,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其责任绝不会是单方面的,笔者也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灵活地采取有效方式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
除了以上涉及的问题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现代社会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志,在学习任务繁重、音乐不是考试科目的情况下,不论学生是否喜欢音乐,他们都没有时间在音乐的学习上投入太多的精力。父母也不愿意孩子在副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升学考,因此音乐科目很容易受到冷落。即便目前常州已经把音乐课程纳入了中考要考查的科目中,但要到2020年才能真正开始施行。音乐课每星期就一节,其周期长,学生学过的知识到了下周上课时已经变得生疏。众所周知,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练习和实际应用,课程量太少就无法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音乐课也不例外。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也有来自学校的。因此,我们要大胆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探寻一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