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静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历史知识的信息量巨大,历史学习内容多元化,各章节教学进度快,这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开始发展,笔者便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整理历史线索,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少知识点在教材中呈分散性分布,这对于学生的记忆难度较大[1]。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梳理线索,从纵横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信息整合,尝试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让学生更合理地整合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尝试用纵横整合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罗马帝国的发展情况。笔者首先鼓励学生采用纵向整理的方式,尝试探究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笔者让学生找出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并分析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探究罗马共和国在什么时候发展成了罗马帝国,探究罗马帝国面临哪些危机,其实质是什么,最终为何衰落。在学生了解了罗马帝国的整体情况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展开横向探究,以罗马帝国中某一个时间段为切入点,探究其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例如,可以让学生以斯巴达克起义为切入点,探究起义的原因是什么,起义期间罗马的政治、文化、经济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探究斯巴达克起义最后的结果如何,具有怎样的意义。这样的学习点面结合,纵横交错,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罗马帝国的情况,形成完整的链条。
所谓横向整合就是从某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如着重分析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所谓的纵向整合是从某个方面入手,探究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如探究君主制在中国历史中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纵横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完整地掌握知识点,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笔者还指导学生展开对比分析,使学生尝试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通过对比方式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将有一定相似点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如可以对中国古代的数次农民起义展开分析对比,讨论它们的异同点。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的思维更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
例如,在教学《古代埃及》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将其与《古代日本》的内容相对比,说说古代埃及和古代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展开东西方的对比活动。学生十分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尝试从各种不同角度展开对比,如有学生对比了两者的地理环境,发现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只有尼罗河流域水土肥沃,但日本则不一样,日本不存在干旱问题,但是却受台风和地震等因素影响。因此,两国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点。还有学生分析了两国的政权形式,有学生提出:“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是大王之下有贵族,贵族之下有部民和奴隶。古埃及的社会结构是上层是法老,下面有维齐尔和贵族、祭祀等,农民和奴隶在最下层。从这一点看,两国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在学生展开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尝试设置表格辅助对比。学生发现,设置表格进行对比的方式能突出重点,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可比性,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点的效果。
如果学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历史发展状况进行探究,就会形成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2]。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按照某一朝代的建立、发展、高潮和衰落为结构进行学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结构,在学习其他历史朝代的过程中运用类似方法展开学习。
例如,在教学《古代日本》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将这一课作为例子,尝试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一个国家的历史。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在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时,有哪些方面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呢?”学生提出:“可以了解该国家历史上一共存在多少朝代,有多少位国君。”还有学生提出:“可以了解该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总结观点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展开探讨,思考哪些因素比较重要,需要着重探究,哪些因素可以简要分析。最后,笔者鼓励学生以日本的历史为目标,尝试展开自主学习。
学生若能掌握历史学习的规律,就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自主学习。笔者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己的探究发现以笔记的形式展现。通过分析学生的笔记,笔者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
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和现实生活没有关联,因此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大。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联系时事进行分析,结合、借鉴历史事件评论时事,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习内容,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探寻新航路》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结合时事展开学习,如引导学生尝试了解“一带一路”的含义,并思考其带来的影响和意义,为何要提出这样的构想。不仅如此,笔者还提出问题:“我国探究‘一带一路’,而历史上西方也曾经探究新航路,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说说这两者出现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影响意义又有什么不同。”有学生提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解决商业危机问题,其影响是造成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扩张。这与‘一带一路’完全不同。‘一带一路’的目的是探究经济增长的方法,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对历史和当今的政策产生了新的认识。
笔者鼓励学生围绕时事问题展开探究,思考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类似事件,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处理这一事件的,与现在的处理方式是否不同。学生可以尝试探究为何会出现这些差异,提高自身思想认识。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技巧十分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线索,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未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