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理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9-04-24 02:21王德丽李慎中
求学·文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水电站区域思维

王德丽 李慎中

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空间认知能力、地理因果关系推理能力、区域特征分析能力、人地关系的评价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等。高考后期复习要瞄准这些关键点,全面提升得分能力。

一、文为理献,论从图出

全国卷地理试题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建地理情境,通过对现实情境的透视和分析,使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凸显,解答试题强调“文为理献,论从图出”。

1.文为理献

文字材料是解题的基础材料,往往隐含着试题的脉络和解题的思路,其包含的主要信息有时间(季节、日期、时刻)、空间(直接地名、间接区域)、数据(海拔、经纬度、面积、速度等)、属性(方向、气温、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等)。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细致、认真,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注意检索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词语,对其进行归纳、提炼;其次要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例1】(2018全国卷Ⅰ)近年來,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本题组以纯文字材料为背景,解答该题要充分挖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第1题,精密机械设备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环境要求高。与地上相比,建在地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可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第2题,日本岐阜和中国大连在板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大连位于板块内部,地震少。第3题,注意材料中“近年来”和设问中“直接目的”的限定,答案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目的,但从“近年来”和“直接目的”考虑,保证产品品质是最佳选项。

【答案】(1) C            (2)D            (3)B

2.论从图出

面对纷繁复杂的图像,要掌握图像判读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根据图名确定图像所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像中的线条、符号、数据中找出“有什么”;其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明确“怎么样”;最后,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利用一题多图、图表组合、图文结合等形式,加强信息获取、整合与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地图信息的提取,提高图像解读能力。

【例2】(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解析】

【答案】(9)B           (10)B           (11)A

二、掌握区域认知方法

区域认知是指以区域地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的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分析、人地关系评价及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其基本思路为:在哪里(定位、分布),即区域的空间位置→有什么,即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即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即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如何办,即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在区域分析中,要学会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决定对“整体”与“细节”的把握,解题时做到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扫描大区域“普适性”的地理因素,局部聚焦小尺度区域的“特殊性”因素。如对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分析,就要从大尺度空间与小尺度空间地理特征叠加的视角综合分析:大背景的“普适性”因素——北部高山阻挡冬季风;小环境的“特殊性”因素——地处河谷,气流下沉增温。

三、提升综合思维水平

地理思维是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思维、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联思维,也是人地相关的综合思维。因此,要多视角、多层次提升综合思维水平。

1.要素综合:运用要素相关分析方法、因果关系推理方法,分析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推导自然和人文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2.时空综合:关注地理事象在时间维度的发展变化,描述阐释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3.地方综合:把自然—人文现象或环境—社会系统联系起来,对区域特征与差异、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做出地方性解释。

四、从知识构建到问题解决

面对全国卷地理试题答案的生成性和灵活性强的现实,同学们不能机械地套用模板,要通过模板的迁移、转化,学会针对具体情境打开思维,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实现从知识构建到问题解决的升华。

1.建模——固化

建立必要的答题模板,即围绕某一主干知识或地理问题,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建模须要点齐全、主次分明、深入细致、体现联系,如水能开发=自然因素(流量+落差+峡谷)+社会经济因素(资金+技术+市场)。

2.研模——熟化

结合特定区域和具体问题,“别出心裁”弥补模板可能带来的缺陷,答对答全;在设问与答案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对答案要点的来源给出合理的解释,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出模——活化

面对高考试题,僵化的思维模型几乎无用武之地,因此,要在充分理解所提供的地理信息和认识所考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题而异”,重构思维模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答题路径,其主要策略有:立足设问,缩放已有模型;立足材料,摆脱已建模型;开拓思维,另建新模型。

【例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省、经济高效等优势。2017年12月,中巴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工程投运。该工程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该线路横跨四个州,穿越66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2000多千米,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下图是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

(1)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从河流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

(2)对于美丽山水电站的修建,曾有专家持反对意见。简述专家反对的理由。

(3)简述中国或巴西从该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利益。

【研模、出模】为规避套用模板,本题通过比较优势(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逆向设问(反对的理由)、角度选择(中国或巴西)等方式限定答题角度。

第1题,要根据“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和水文特征”的限定,对模板进行取舍,重新构建思维链:伊泰普、美丽山水电站的位置→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差异→河流流量、含沙量的差异→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

第2题,本题为新问题,要结合区域特征重构思维模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适合建和建后产生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反对修建美丽山水电站的理由。结合美丽山水电站的区域特征,从落差小、无峡谷、流量大、河道宽等角度说明不适合建,从对生态和文化的冲击等角度,阐述建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3题,如果选择从巴西角度讲,要根据巴西经济发展和布局的特点,从区际协调发展、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等角度分析。如果选择从中国角度讲,则要根据我国电力技术和装备的优势,从技術推广、装备出口、市场拓展等方面阐释。

【参考答案】

(1)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

(2)地处亚马孙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不宜建坝;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淹没大片热带雨林,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原住部落的生存环境,需移民搬迁。

(3)巴西:保障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供应;完善国家输电网络,缓解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将巴西西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国内电力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输维修等产业的发展。

中国:推动中国输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动我国电力装备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推动我国电力装备企业海外投资建厂,扩大国际市场。

猜你喜欢
水电站区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里底水电站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探讨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溪洛渡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