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结合,赏析真题,规范训练

2019-04-24 02:21孙双武
求学·文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命题解析试题

孙双武

每年四五月份,高考各学科纷纷进入第三轮复习阶段。高考临近,提高复习效率成为同学们巩固学习成果、夺取高考高分的关键。历史第三轮高效复习策略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构建立体知识体系,宏观系统把握知识

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是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结构,它把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能力的高度完美结合起来,彰显学子对知识的精准、深刻把握,以达到调动运用知识时游刃有余的目的。经过前面一二轮的复习,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构建起纵横结合、史观引领的立体宏观知识体系。如:

【例1】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近年来,全国文综高考历史第40或第41题,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形式命制,地方自主命题卷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命题形式也司空见惯,每年均有试题出现。这说明,自主构建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无疑是应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命题形式的最佳途径。

二、洞察知识内涵外延,微观查漏补缺

知识的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知识的外延适用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也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洞察知识的内涵外延,旨在微观上全面准确掌握知识,不留死角,以不变应万变。如:

【例2】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三、准确把握阶段特征,活用历史规律

为了避免命题倾向于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北师大版四种版本历史教材中的某一版本,在高考历史试题命题中,不可避免地大量渗透历史阶段特征等历史规律的内容。而这恰恰是四个不同版本的共通之处,深中肯綮,这就要求同学们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等规律,并在解题时灵活、准确运用,使之成为解题的“利器”。如:

【例3】(2018全国卷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准确把握17、18世纪的历史阶段特征中的思想文化特征:“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占主导的启蒙思想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民主共和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正确答案为A项。

高考历史试题的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历史阶段特征的内容,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

四、熟悉题型命题语境,参透熟能生巧

高考历史试题里,有许多历史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反复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业已成为解题的重要突破口。同学们要认真“赏析”高考历史试题的语境,读出其中的“妙味”。

【例4】(2016全国卷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

【例5】(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以上两道题中,“文化认同”“传统的意识形态”这两个极其相似的表述在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且均为正确选项,值得同学们思考领悟。此外,近年来在高考选择题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还有“纲常伦理”“市民阶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机构变革”“区域经济”“民众心态”“社会习俗”“公平公正意识”“政治智慧”“法制意识”“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等,同学们必须了然于心,有备无患。

在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也有许多重要词汇,同学们必须厘清认知。如:

【例6】(2018全国卷Ⅱ·41)(原题材料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解析】本题所有的题目都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答案既要联系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第1小题是概括类试题,第2小题是说明类试题,第3小题是简要分析类试题。

概括,就是把抽象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然后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其解题方法主要有:摘取材料中的“关键句法”;根据材料“劃分层次提取法”;紧扣材料核心内容“取主舍次法”;摘引材料中的关键词,使用“关键词拼接法”;等等。概括类试题在高考材料解析题中最为常见。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其解题方法主要是运用基本史实论述、论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或举出实例,最后演绎、推理、归纳、概括,形成某种结论,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简析,就是简要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其解题方法可参照分析类试题,但要突出“简要”的特征。

【参考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品种,適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此外,材料解析题还有一些词汇,如:概述、归纳、综括、评价、评述、阐述、简述、分析、指出等,需要进一步厘清概念。

五、重视限时规范训练,追求迅速准确

1.限时训练

一般而言,每道选择题的解题时间为30~60秒,选择题解答速度越快,越能减少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压力。高考历史全国卷材料解析题第40或41题解答需要12~15分钟,第41或42题需要10~12分钟,选考题需要10~12分钟,这样才能保证在45分钟之内完成解题并有5分钟以上的时间检查修正答案。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上手快,审题快,做题快,准确度高。选择题争取在6分钟内完成,材料解析题争取在39分钟内完成,尽快适应高考解题的速度要求。

2.规范训练

平时选题、做题要以高考真题为主,以市级以上联考试题为辅。符合高考命题精髓的试题,可以做;不符合高考命题精髓的试题,可以大胆舍去。

在解材料解析题时,读材料要做到“画线”“画句”“画词”,即把重要的与解题相关的内容、句子、词汇画出来,圈出来,以防遗漏。然后,根据题目中的解题要求,从材料和所学知识里整理、提炼、归纳、概括答案,规范表达。

书写材料解析题答案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书写工整、字迹大小适中、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要点充实、角度多元、叙述详略得当、“关键词”和“关键句”充分,争取印象分;忌书写潦草,思路混乱,答案无序,造成无谓失分;②答案书写要力争做到标题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关键词句化、整洁化。

高考第三轮复习系“收官之笔”,既要宏观把握、提纲挈领,又要细致入微、关注细节,且要与高考命题方向保持一致,由此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猜你喜欢
命题解析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相机解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