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振兴践行者的痛与悟

2019-04-24 07:48化定兴
清风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贤村民

文_本刊记者 化定兴

在2018 年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的评选活动中,湖南省郴州市小埠村村企联合党总支书记、小埠集团董事长邓辅唐博士以最高票当选。

30 多年前,邓辅唐离开自己的家乡——郴州市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小埠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从世俗意义上说,他成功了。他不仅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硕士和云南大学生态学博士头衔而且创业成功,获得了足够财富。

然而,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手主宰着邓辅唐的命运,在外面兜兜转转了一圈,他又回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我虽然是个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但我相信命运。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命运的力量就像大河一般,来势汹汹地贯穿我们一生。”邓辅唐的返乡让小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 年,小埠村开始新农村建设,旧貌换新颜;2009 年,小埠村附近的荒山被规划成了南岭生态城,已完成投资20 多亿元,成为郴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有人把邓辅唐的选择看成是回乡赚大钱,也有人觉得他是回报家乡,但他都予以否认。邓辅唐说:“之所以做这件事,更多是出于一个生态学者、一个有社会理想的读书人的个人梦想。因为我对小埠这块土地有感情,而且十分了解,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来实现自己的生态家园梦。”早在1988 年,他就写下了一首《青草地 青草地》的诗歌,表达了对绿色生态的向往:“假如有一天我倒下/如花在季节中凋败/那么,请你将我覆盖/把你丰富的根须/连通我的血脉/让我们一同生长、生长。”

邓辅唐

鲜为人知的是,除了自己的生态家园梦,邓辅唐毅然决然回乡创业背后,还有一段令人心痛的往事。13 年前,邓辅唐3 岁的女儿意外身亡。女儿走后的许多个夜晚,邓辅唐都一个人躺在办公室沙发上泪眼朦胧,无法入眠。那时,正是邓辅唐事业辉煌、志得意满的时候,但女儿的离去让他猛然间看到了生死的无常和名利的虚无,于是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故乡的建设上。他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就该做一点事业,与草木同长,而非同枯。

回乡创业一波三折

邓辅唐16 岁离开家乡,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广东省农委工作两年。后来他决定下海。1995 年夏天,邓辅唐在昆明郊外一个彝族小村庄租了120 亩地,种植花卉,经过多年打拼,成立了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

在邓辅唐的印象里,小埠村虽然闭塞,但环境优美。可他每次回到家乡,发现那里的环境都在不断恶化。用诗人海子的话说,“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

邓辅唐从事的是生态农业和环境工程,他的企业多年来建了上百座花园,资助过几十个因贫失学的孩子。看到自己家乡的这种景况,他忧心如焚。不过,要真正改变一个农村的落后面貌,光有理想是不行的。邓辅唐时常说要埋头苦干,不要急功近利的焦虑、画饼充饥的自慰和自以为是的空谈。1998 年,他让自己的弟弟从广州、昆明引进玫瑰花苗,在村里推广种植,不少村民因此致富了,但这个项目因为投资环境的问题半途而废。

2003 年,邓辅唐说服自己的父亲留在村里,代他把村后几百亩弃耕的旱地和荒山承包下来,带动村民开发致富。只是,他们父子挨家挨户做了一个月的工作,只有三分之一村民在承包合同上签字。这个事情也没有成功。

面对失败,邓辅唐没有失去耐心。2006 年年初,身家已过亿的邓辅唐了解到新农村的一些政策,于是投资3000 万对小埠村进行了改造。不过,当工作组把建设规划摆在村民们推选的7 位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面前时,大家竟然没有任何反应,而是长时间地沉默。只有一个村民在散会时抛出一句语义含糊的话:“有利益摆在桌面上说。”

邓辅唐说,有时候,村民们的眼里首先看到的不是自己村庄的发展蓝图,不是自己儿女子孙的福祉,只是两个字——利益。大家怀疑投资者可以从古村的改造中获得多少巨额利益,那么各人得先盘算好自己那一份有多少,没想好就选择沉默。

最初,村里人会因为一两平方米宅基地而吵得不可开交;失去耕种价值的一小块地,有人宁愿荒废也不肯出让。因此,接下来的三年里,邓辅唐的团队一方面做村民的工作,另一方面落实规划,让一个破败的千年古村焕发了生机。后来,小埠村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湖南省首批五星级休闲农庄”。面对自己亲手给故乡带来的改变,邓辅唐有欣喜,也有忧虑。他说:“村貌改变,变之不难,人心觉悟,任重道远。”

2009 年年初,古村后山的近万亩山地原本稀疏的林木和橘园几乎全部毁于2008 年的冰灾。一些人在那里建了污染性的养猪场,还有几位矿老板想在那里建冶炼厂。为了小埠村的绿色发展,邓辅唐向郴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设生态新城的报告,并引进由湖南省云南商会牵头的5 家企业合股投资。最终,一个总投资30 亿的“梦想之城”——南岭生态城迅速崛起。2017 年,小埠获批为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8 年国庆期间,小埠接待游客达到了30 万,全年接待量也达到了35 万。

即使这样,极少数村民因为个人私利没有得到满足而到处阻工闹事、上访,致使一些项目进展缓慢。邓辅唐说:“只要认真做的是件顺应天道、造福于民且无悔于心的好事就行了,不必强求别人理解你。”2011 年冬,看到小埠的变化,邓辅唐在诗中写道:“功名浮云去,故土缘梦回。古村修如旧,物是人已非。南岭一挥杆,小埠声名蜚。好事总多磨,成败皆无悔。”

官民商共生互利是核心

2009 年,为促进事业发展,邓辅唐成立了小埠投资开发集团。经过十年的坚持与付出,小埠集团“用一片土地,成就一群人梦想”的使命逐步在完成,邓辅唐因此被荣获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称号。这份荣誉来之不易。邓辅唐笑言,他能在小埠生存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邓辅唐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必须有资本和人才来参与,否则不可持续。“最核心的是建立官民商共生互利的体系和模式,没有这种系统,乡村振兴就是句空话。”

然而,要让官、民、商共生互利并非易事。邓辅唐说,政府是这个体系里是较难把握的一方,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执政风格。有时候,政府为了引进投资,千方百计支持;可投资一旦进来,原来的不少承诺无法履行,原因可能是领导换了或上面政策变了,也可能是原先的许诺本来就做不到,那么不少工程就成了“半拉子”。而且,最终没人对这些事负责,损失的只能是商人。

有些政府则为了政绩、面子,对一些村子加大投资,以此改善村里的面貌,但钱花完了,过几年,那里又是一片萧条。“如果只是投钱,未必就能实现乡村的和谐与持续发展,就像一个人一直吃补药,最后各种毛病都出来了。“

邓辅唐告诉记者,商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类是缺乏务实精神和商业能力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有满腔情怀,但没有团队、经验,资本不可持续,最后是雄心万丈却无疾而终;第二类人有很强的商业操作能力,也有资本,但急功近利,缺少持续的规划,对自然对乡亲缺乏尊重和体贴,最后往往欲速而不达。

“只有一种人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成功,这个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坚持,用时间做成本;要有足够胸怀去包容,让老百姓慢慢理解和改变;要有足够的商业经验、运作团队和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的赢利模式。”邓辅唐向记者解释道,这就像打井,你要坚持把水打出来,不能水还没出来人就走了;水出来后要获得利润,然后再来维护这个井的运营,这样大家就都能持续获利。而且,水刚出来一点,很多人来抢,你要去平息这些争端,带领大家向前走。

邓辅唐说,政府和投资人要建立一种合适的商业模式,让老百姓参与进来,这样乡村振兴才有动力。不过,多年的尝试让他深刻体会到: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就要慢慢去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村民就是想多赚点钱,这没错。但如果是没有底线的惟利是图,缺乏法律观念、诚信与契约意识,那就成了乡村振兴的巨大障碍。”

2009 年,邓辅唐办了一个花卉苗木合作社,但做了一年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村民没有做企业的意识。从外面请懂经营的总经理来,村民舍不得开高工资而且不服管;村里自己人来做,又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在这样的拉锯战中,合作社无法正常运营下去。最后,邓辅唐按照固定的回报收购了村民所有股份,把合作社解散了,自己亏了100 万左右。那些花卉苗木基地现在成了村里的公共绿地。“当时我告诉村民怎么选董事会,怎么进行财务监督,花了很多心血,但失败了。”邓辅唐说。

邓辅唐从几次失败中体会到,农民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小农经济形成的思想:熟人嫉妒,生人欺负,没有法治观念。

新乡贤需要更大的胸怀和牺牲

邓辅唐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他坦言自己最初根本不了解农民。“真正做完小埠这件事,我才了解了农民、农村。”2012 年,邓辅唐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乡亲们不仅在乎多与少,而且更在乎“公平”。“多少”好办,“公平”就难说了,因为各人心中都有一台自己的“天平秤”,甲认为公平的,乙认为并不公平。同样一片幼林,你给甲、乙都是600 元/亩青苗补偿,但甲方每年除草施肥,乙方长年不管护,甲方便认为不公平了,要求每亩再多给两百元。你若给了,乙方马上又会闹起来。

邓辅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前行的。可喜的是,小埠村的村民和企业的关系逐渐由怀疑、观望变得理解、支持。2018 年,经过近十年的商业磨练,小埠古村70户村民及三个村民小组占90%股份组建了郴州小埠古村旅游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整个古村旅游开发及统筹管理业务。他们从村民中选了7 个股东代表,组成一个董事会进行决策,按照公司法民主决策,开启了村民自治以及村企合作的破冰之旅。

邓辅唐告诉记者,他在小埠的事业三分之一是商业,三分之一是理想,三分之一是学问。“之所以说学问,是因为我自己是做学问出身的,有一种探究的心理,想要弄清楚农村、农民到底是怎么回事。”而邓辅唐就是想通过自己的乡村实践,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一些智慧。

现在,商业和理想可以说基本实现,但作为一门学问,邓辅唐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为此,他广泛阅读书籍,尤其是农村方面的。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李昌平、温铁军的著作,就一直在他的案头。通过阅读和实践,邓辅唐也有了自己对农村、对乡贤的思考。他告诉记者,过去皇权不下县,乡村主要靠自治,乡贤的威力很大。如果一个人家族势力大,能保持一定的公正,做一些公益,就容易成为乡贤。那样的社会系统也需要这样一个人来维持秩序。而且,过去的一些乡贤是当了官退休回来的,和官僚保持着一定的联络,村民既畏惧他、又依靠他。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党支部已经到村里治理,治理非常完善。“今天的新乡贤不是过去的老绅士,如果一个人不在一个村持续投资,给老百姓带来持续利益,这个乡贤是不会真正存在的。”

邓辅唐说,现在的新乡贤一类是有身份地位的,到一定年龄后无欲无求,回村帮大家致富,村民也听他的;一类是有钱的商人,可以帮村里做一些事,毕竟他们的眼界要比村民长远。但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新乡贤只是简单地花钱做好事,而不是在改变村民观念的基础上去逐步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乡村治理结构和一个市场化、企业化的持续经营模式,进而让一个地方走向文明和可持续的繁荣。若从这个角度讲,新乡贤需要长期坚守的意志力以及更大的胸怀和付出。

邓辅唐把乡村振兴之路比作一条隧道。他说:“隧道的入口处是现在的乡村,隧道的出口处,是一个与城市兼容、与市场接轨、富强、文明、生态的现代化乡村。现在,政府和被称为‘新乡贤’的乡村领头人已带领大家一起进入这条隧道。尽管隧道里有阴沟、有争吵,光线也有些暗,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走完这段路我们才可能由传统‘乡下人’变成一个市场人、法治人、现代文明人,即隧道出口外那个现代新乡村的真正主人。”

小埠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就是市场经济规则和小农经济意识博弈的过程,是官、民、商共生体系的建立过程,是小埠人转变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革过程。在邓辅唐看来,这个过程远比给村民增加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收入艰难得多,也有价值得多。这才是包括小埠在内的千千万万个乡村真正实现振兴的人心基石。

猜你喜欢
乡贤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