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研究

2019-04-23 00:56卢慕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非遗

卢慕珍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在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非遗保护工作得到了文化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1世纪,如何做好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活动融合成为了热门课题。本文旨在探讨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有机结合“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推动非遗传承走向更高领域,丰富群众文化。

关键词: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95-01

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的融合能够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交流、拉近民族距离,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非遗保护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引领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对此,需要我们社会及人民群众深刻的认识到非遗保护工作影响意义,提高保护认知、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建立非遗传承平台,使现代群众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一、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间文化、技艺多样。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工作中对文化遗产工作情况做出了详细报告,现阶段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项、位居世界第二;而二十四节气、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民录总数达到30项,位居世界第一。可见,我国非遗文化遗产内容的多样性,是我们现代人宝贵的物质财富。但是,我国在非遗保护制度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现象。此外,不少政府为完成任务而开发非遗,但不对其加以管理使得资源浪费、受损,严重影响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非遺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脱节

目前,很多非物质遗产都源于民间工艺,是代代相承存留下来的。但目前,我国一些非物质遗产没有文化继承人进而面临失传,这是因为现代人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难以满足当下生活。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存在较大距离制约着非遗保护工作。

(三)群众文化活动缺少非遗保护的宣传

非遗保护并非某个单位或部门职责,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需要每个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但是,现阶段我国非遗宣传不到位,存在封闭性、内容单调的问题,群众参与主动性不高使得非遗保护难以顺利进行。此外,受经济结构发展制约,我国非遗商业性越来越明显,使非遗工作发展失衡。

(四)群众缺少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重要支撑也是群众,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自然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不过,目前我国群众对非遗保护缺少重视、认知淡薄进而影响了非遗保护工作。加之,很多非遗源于民间工艺,具有明显地域性,文化群众认同感较低造成非遗失传或消失。

二、“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区都在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中,重视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延续。于是,各地区纷纷设置了文化馆、博物馆等作为非遗保护宣传平台,非遗保护是现代社会建设发展的新任务,是人民群众背负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将非遗保护融入到群众文化中势在必行,有助于提高群众非遗保护认知、加大非遗保护工作,成为新时期非遗保护必经之路。

(一)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

通常民间文化都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衍生的,二者有着密切联系。民间文化艺术为群众文化创造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平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至今为止仍然保留完整的古老文明形态,有认知方有传承。基于这种群众文化活动下,为人们认知非遗提供新的形式。少数民族每逢节假日会有隆重的文化风俗活动,而这些文化风俗也起源于民间文艺,群众文化在民间艺术中更具影响力。例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民族每逢春节时就会展现各种民间艺术从而增添节日艺术氛围;反之如果没有文化活动,春节也就不会有热闹的景象,降低了民族节日文化内涵。现代化发展中,面对非遗保护工作,我国专门成立了文化馆,但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加大宣传指导,如:开设培训班、艺术表演、组织竞赛等,创建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环境。同时,在开展群众文化时应弘扬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二)重视群众文化策划,增强群众认同感

组织群众文化过程中,组织人员应对特色文化遗产有全面的掌握和深入分析,例如:艺术、文化、历史等,了解文化遗产现状与发展。活动组织时结合群众对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要求展开,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更加深刻认识到文化艺术的影响和感染力,意识到民间艺术与工艺技术是留给我们现代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从而提升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

(三)保护非遗还原工作,避免失真

群众文化活动要注意避免非遗失真现象发生,重视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分析,防止融入商业元素。因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标是非遗保护工作宣传,而融入商业元素容易导致非遗失真。另一方面,群众文化的活动也要注意文化遗产研究与民间调查,尽可能的还原文化遗产初始形式,通过历史文化研究与民间调研消除文化遗产传承的缺失现象,还原原始美感。群众文化活动展示应为文化遗产展示留给一定的空间,全方位展示文化遗产。若难以全面展示还需进一步解释,便于群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避免非遗失真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

(四)以网络媒体为传输载体,加大非遗保护宣传

大数据时代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彰显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有效性。对此,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则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扩大宣传,增强群众对非遗工作的认识。一般常见的网络媒体途径有铁路公交、电视广告、微信微博推送等多种形式,有关部门制作非遗保护工作视频短片在媒体中播放,通过新颖的动画吸引群众注意力,扩大非遗保护宣传范围,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非遗保护工作的价值影响进而能够主动融入到非遗保护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贡献力所能及。例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精心策划了系列活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全民共享东莞市非遗保护成功。举行了最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节日氛围浓厚,活动内容包含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游客浏览量达到了300余万人次。同时,该地区非遗中心联合各单位部门举办醒狮表演、非遗展览等活动,开设美食一条街,共有6家老字号商铺和民间工艺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大力宣传了具有文化特点的非遗项目,包含三雕一彩一绣、剪纸、剪影、糖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五)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人文文化保护

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文化基础设施,是群众文化开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重视现有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检验,确保群众文化硬件支持。其次,增加经济投入,结合具体需求采购文化传承方面的设施,改造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观。同时,为便于博物馆更好展示民俗文化、获得理想的传承效果,可以通过闲置资产提供给群众文化活动应用,设施设备统一印制并登记记录,集中管理堂鼓、音响、腰鼓等设备。最后,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调动传承人主动性。各地区强化非遗保护教育,让非遗保护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心中,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举办青少年传统教育活动,开设吹奏班、书法艺术兴趣班、曲艺创作班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戏服、粤曲的发展特色,感受浓厚的历史内涵和价值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形式,而非遗保护工作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非遗保护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内容,还有助于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但是在非遗保护宣传中需注意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环境渲染,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意识,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延续。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非遗
植根乡村沃土 群文之花绽放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思路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