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芭蕾形体训练的意义

2019-04-23 00:56郭舒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

郭舒琛

摘要:当今芭蕾形体训练越来越流行,而现当代中学生其实更加需要接触芭蕾形体这门艺术,不仅能够改变体态、提升气质,让中学生感受芭蕾舞的魅力,体验这门高雅艺术带来的享受,更现实的意义是可以缓解由于长时间端坐在课桌前带给学生脊椎的巨大压力。

关键词:芭蕾舞的产生;站姿要领;气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J7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04-01

一、芭蕾舞概述

芭蕾舞在意大利孕育,于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降生,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从起源至今,近四百年发展过程中,芭蕾舞对许多国家的舞蹈艺术发展影响深远,迄今为止,己成为各国流行且崇尚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二、學习芭蕾舞的现实意义及影响

芭蕾舞对于体态的影响意义重大。

首先,要从芭蕾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说起。众所周知,宫廷是芭蕾最早产生地点,因此,芭蕾舞带有相当明显的和与众不同的贵族气质和高雅风度,而舞姿中对有限空间尽可能的占有便是这种气质与风度在舞蹈中最显著表现,这种对空间的占有意识具有非常明显的统治意味以及封建的等级观念的,在芭蕾舞的体态上这种意识表现主要以下肢的基本站姿为代表,芭蕾舞的站姿主要通过双脚向外打开延伸了空间距离。而服饰、宗教和政治等相关事物则决定了芭蕾舞上身挺拔的体态,以表现其高贵的身份与气质。

其次,从运动学角度讲,芭蕾舞是其它健身项目无法比拟的,芭蕾舞强调开、绷、直,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收缩纤维,长期训练可以使人身材更修长挺拔,看似简单的东西想要做的标准实际上需要全身肌肉关节协调完成,这也就非常有效地消耗多余脂肪,造就形体美。自然,经过一段时间芭蕾形体训练,就可以达到身姿挺拔,气质出众的完美效果。

最后,对于减肥芭蕾形体训练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所了解的各种减肥方式,包括药物、理疗、减肥操等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代价相对较大,还有可能存在一定风险。而芭蕾形体训练既没有副作用,花费又相对小,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够使人形体优美,提升气质,实在是极佳的一种锻炼方式。

三、芭蕾舞体态原理剖析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坐、立、行走都要依靠脊椎,从正面看我们的脊椎呈一条直线,而从侧面看,脊椎则是成“s”形弧线,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这是人在正常站立时脊椎所呈现的状态,而芭蕾舞的训练中,动作大多是大关节的运动,强调开、绷、直,动作挺拔、舒展、大气。芭蕾舞的站姿追求人体从脚部到头顶的尽可能的垂直上立,将身体弧线尽可能地拉直,这样一来,身体姿态当然就要比自然形态下更加直立挺拔。

四、对于中学生学习芭蕾形体的意义

中学生形成正确芭蕾姿态是有重大意义的,由于中学生长时间坐在课桌前,常常会出现双肩不等高、脊椎侧弯、盆骨倾斜等一系列的骨骼问题。形成正确的芭蕾舞站立姿势不但可以锻炼肌肉的用力感,还能够锻炼我们对身体中心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能力,增强身体控制能力,均匀协调的发展肌肉,促进身体体态完美。同时可以学到控制自己肌肉的方法,将训练的感觉带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提升我们的气质。

此外,用优美轻松的音乐和舞姿缓解、滋润中学生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带来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在美的感受中享受生命活力。让热爱舞蹈艺术的学生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来自学校对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关怀、尊重。通过对芭蕾舞体态的认知和训练,增进对美的内涵的理解,进而提升个人气质。

五、基本站姿及体态要领

在日常生活和课余时间,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芭蕾基本站姿训练来改变体态、提升气质。动作要领如下:

站在把杆前(也可以是窗台或书桌),双手轻轻的搭在把杆上,肘关节自然放松,呈90度角是最合适的距离,与把杆距离太远或太近都是不正确的。脚下:两脚自然站立,以脚后跟为轴,尽可能的打开一字位,脚的外延不要翘起,全脚踩在地面上;腿部:双腿从大腿根向外尽可能的转开,双膝向后蹬直,腿部肌肉收紧;臀部:最大限度的收紧;上身:腰部和后背向上直立,收腹收胃,不要塌腰,也不要用力挺胸,而是感觉整个身体向上提;肩膀:双肩下沉打开,肩胛骨夹紧;头部:微微抬头,目光向上抬起25度,将颈部线条尽量拉长,并保持平缓、均匀的呼吸。

六、结语

气质其实是一种内外结合之美,这种美不仅指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也需要拥有优美的形体以及挺拔高雅的姿态。现在人类不单单只是追求容貌上的美丽,也更加注重内在美。芭蕾形体训练恰好符合了学生的爱美心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形体训练潜移默化的养成高雅的兴趣爱好,逐渐改变学生的身体姿态,使学生的体态更加优美,身体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