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同艳
摘要:本文通过与自然音阶的对比,进而分析全音阶所具备的均分音阶结构、有限和弦种类、平等音高地位。全音阶是19世纪的产物,与大小调均归类于音阶调式,但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同,导致可构成的音程、和弦的种类减少,音与音之间地位平等。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音阶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全音阶的音高属性。
关键词:音阶结构;和弦种类;音高地位
中图分类号:J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81-02
一、前言
全音阶,又被称为“黑海音阶”,因M.I格林卡(MikhailGlinka 1804-1857)在其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RussianAnd Ludmilla)中描寫黑海时使用而得名。它作为基本的和声音乐材料,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曲家的创作中被赋予了不同的生命力。全音阶及其和声是调式扩充和调性和声演变的必然结果,作为在二十世纪音乐中普遍应用的对称音阶之一,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及深层的思想根源。
二、均分的音阶结构
欧洲音乐调式中包含多种调式,如大小调、全音阶0等。其中全音阶纵向可形成和声、横向可组成旋律,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全音调式(见谱例1)。在表现形式上有多种,但由于各音级之间的关系是全音,每个音都能作主音,无论从哪个音级开始,都能构成结构相同的音阶,因此其它的可以看做是此音阶的变形。
作为特殊的调式音阶,全音阶被作曲家们广泛的运用到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及泛调性音乐中。音阶中缺乏自然音阶中的小二、纯四、纯五,也就没有音级之间的倾向性,没有传统音级中的主、属、下属之间的关系,和弦之间也就没有稳定与不稳定之分,因缺少自然音级的重要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调性音乐中它被用于的某一个音乐片段,作古典与新颖的对比,以此来获得令听众眼前一亮的音响效果,在无调性音乐中,它作为创作的基础。因此既打破了传统的调性音乐,又显示出了无调性音乐的特征,没有调性则意味着它没有音级的主次之分,没有中心音,整首乐曲的音乐风格不固定。
三、有限的和弦种类
全音阶是自然音阶发展到19世纪末的产物,因而它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人工音阶,虽然它与自然音阶的性质相同,但构成却完全不同。既立足于自然大小调,又在自然大小调基础上创新,因此通过对自然音阶与全音阶的对比,能够了解全音阶的特性。由于自然大调与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相同,都是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不能明显的对比出因音阶结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音响,因此选择c自然大调、a和声小调与全音阶对比(见表D。通过音阶结构的不同进而从音程种类、稳定音级、中心音级等多方面对比,探索音阶结构的不同带来多方面特性。在音乐作品中,大调音阶与小调音阶常被作为一对调式色彩不同的材料应用,实际上,二者具有基本相反的音程结构关系,因而也具备相反的音响特性与表现力。
自然音阶与全音阶都是因内部结构而命名的。自然音阶由七个音级构成,大小调分别因I级音与III级音之间是大三度、小三度而得名,大调音阶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和声小调音阶结构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而全音阶也因为任何两个音之间都是全音的关系而得名。
大小调与全音阶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具有不同的音乐色彩,适用于表现音乐风格不同的作品。大小调式都包含14种自然音程,另外和声小调还包含两个特性音程:增二、增五,与大小调相比全音阶所构成的音程种类较少,仅有9种,但同类音程数量多,基本上只包含三种音程:大二度、大三度、增四度以及他们的转位。自然大调相较于和声小调而言,主音与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所构成的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具有明亮色彩,适合表现明朗抒情、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多见于民族精神的音乐中。而小调构成的小三度就更加适合表现柔美、细腻、暗淡的音乐,在欧洲古典音乐及我国新疆少数民族等音乐创作中比较多见。
由谱例2可见,全音阶的音级结构少于大小调,在和弦的选择上更少。大小调式有14种音程,4种三和弦,8种七和弦,而全音阶只能构成9种音程,1种三和弦,1种七和弦。自然音和弦是以自然音三度叠置两次而成的,所有的三和弦可归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七和弦可归为:大小七和弦、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小大七和弦、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增七和弦、增大七和弦。全音阶由于其自身结构的有限性,可构成的和弦种类十分有限,除增三和弦外,还包含省略五音的大小七和弦、属三和弦、属七和弦、属九和弦。增三和弦是极不协和的,符合20世纪作曲家们追求的破碎风格,因此被广泛用于20世纪作品中,以此来达到瓦解调性的作用。
自然音阶在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比较多见,当时的作曲家在创作时,更喜欢创作具有古典美、富有逻辑性的音乐,因而多用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很少用或者根本不用增三和弦与减三和弦。而全音阶只包含增三和弦,意味着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与作曲家的追求不符,缺乏自然音阶中的稳定和弦,显而易见,两种音阶创作的音乐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自然音阶中的传统和声较注重和弦的功能序进,严格的遵循着T-S-D-T的功能和声系统,在结束时固定的返回原调性,很少顾及和弦的色彩性效果,而在全音阶构成的色彩和弦中,和弦并不承担乐曲的框架作用,更多的逻辑性运用。
四、平等的音高地位
全音阶较自然音阶的特别之处体现在:
(D任何两个音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音级结构对称,旋律线条平均。无论从哪个音开始,都能有相同的音乐效果。
(2)它包含增五度、增六度两个极不协和的特性音程。自然音阶中协和音程多于不协和音程,音乐优美动听,而全音阶中不协和音程多于协和音程,音乐神秘朦胧。虽然全音阶建立在自然音阶之上,但表达的音乐情绪却完全不同。
(3)全音和弦中只有增三和弦、法国增六和弦最接近于传统和弦。德彪西在《帆》和前奏曲(prelude)《为钢琴而作》(PourLe Piano)中,结合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全音音阶,通过和声、调性等音乐手段表现音乐的色彩性,其中全音音阶构成的增三和弦是典例。四、全音阶各音是平等的,没有音级的高低之分,没有稳定音级与不稳定音级的差别,也没有中心音,每个音都是独立的整体,不围绕着某一个音活动。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奏鸣曲(sonata)、协奏曲(concerto)、夜曲(nocturne)、圆舞曲(waltz)等体裁作曲家都会直接以调性命名,如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A大调奏鸣曲》、肖邦(F.F.Chopin 1810-1849年)的《bE大调夜曲》,20世纪作曲家利用全音阶创作时,以主要表达的内容、意象命名,例如德彪西的《帆》、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doroviteh Stravinsky1882-1971年)的《大地的舞蹈》(Sacrificial Dance DanseSacrale)。
五、结语
以上,通过对全音阶所具备的均分音阶结构、有限和弦种类、平等音高地位分析其属性。全音阶的基本结构是均分的,是2:2、平衡、适度的音阶结构,由于内部结构与自然音阶结构的本质区别,导致其拥有诸多特性,如音程种类与和弦种类的减少等,这些特性都基于音阶的结构,因此构成的音程与和弦具有稳定性与协和性,呈现出精美、结构性强、音响协和的调性音乐。在音高方面,与自然音阶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平等的音高地位,这种平等同样体现在音级上,没有高低之分,没有稳定与不稳定之分。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可知全音阶的音高属性给音乐带来创作上的变化,对于了解全音阶的发展及人工调式思维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