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刚
(贵州省水城县水务局,贵州 水城 553001)
现如今,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修复面临的常见问题,对于林业、农业、渔业等产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阻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由于水土流失受地质地形、气候环境、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治理过程中可以小流域为单位,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不断改善,从而达到优化生态的效果[1]。本文针对贵州省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分析。
贵州省珠江流域为长方形,流域面积为21.4 km2,根据现场勘察,该流域范围内出露地层为碳酸盐岩,并且存在岩溶洼地、竖井发育,断裂构造呈不规则分布形式。流域范围内土壤主要为黄壤土,土层厚度比较小,土质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并且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差。该小流域范围内的森林植被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阔混交林以及常绿针,主要为人工纯林。小流域年降水量时空分配不均匀,5 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05 mm,10 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21 mm。另外,在小流域工程范围内没有主要河流,水源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年均径流深600 mm。根据现场勘察,该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15.1 km2[2]。
贵州省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主要是受到水力侵蚀因素的影响,土壤侵蚀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片蚀和细沟状的侵蚀还会受到人为因素、地形因素等的影响而形成沟壑。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流域总面积的70%左右,侵蚀方式主要为水力侵蚀,并且还有受到部分重力侵蚀因素的影响[3]。侵蚀表现形式有面蚀和沟蚀,对于流域侵蚀强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①微度侵蚀。微度侵蚀主要分布在水田、梯平地、灌木林地以及林地,侵蚀面积891.8 hm2。②轻度侵蚀。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疏幼林地和荒山,侵蚀面积349.5 hm2。③中度侵蚀。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15°以下的坡耕地中,侵蚀面积766.8 hm2。④强度侵蚀。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15°~25°的坡耕地中,侵蚀面积121.0 hm2。⑤极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25°以上的坡耕地中,侵蚀面积8.5 hm2。
该小流域范围内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由于毁林毁草开荒,形成了大量的坡耕地、荒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耕方式落后。塔河流域当前农耕方式比较落后,农作物种植方式比较单一,同时对于农田的保护力度不足,农田休养管理水平比较低,造成农田土壤营养存储能力不断下降,无法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充足的肥力和水力。
(2)过度放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塔河在畜牧业方面,牛羊散养也会对草木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3)水土保持观念缺失。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视度比较低,缺乏水土保持意识,在综合治理方面,缺乏先进的治理技术以及治理方法,对水土保持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4)自然生态景观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小流域自然生态景观受到破坏,同时,沟壑还会对机耕作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4]。另外,由于当地降雨集中,因此,容易发生蓄渗迟滞的问题,径流通过山坡流下,跑水和跑肥问题严重。
综上所述,贵州省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会造成生态系统平衡性破坏,导致生态功能失调,危害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区域地势平整度比较差,耕地保护力度不足,一旦发生大暴雨,泥沙大量下泻,对于周边交通会构成严重危害[5]。
通过对该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已有技术条件,采用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方案。
在贵州省珠江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中,工程治理至关重要,通过应用工程治理措施,能够对水土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对于该小流域工程,可以采用山坡防护工程,以达到蓄水保土和排洪防涝的效果,为当地农业、林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1)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设坡面水系。
(2)将梯田工程规划在土质条件良好的区域,将梯田坡度控制在5°~10°之间,并且要求梯田尽量靠近周边村庄,保证交通便捷。
(3)对于梯田田坎,可以沿着等高线布设,并坚持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梯田设计防御暴雨标准为10 年一遇的3 h~6 h 最大降水量。
(4)梯田断面结构形式和尺寸分别见图1、表1。
图1 水平梯田断面设计要素示意图
表1 水平梯田规格参考表
在贵州省珠江流域范围内幼林抚育管理方面,常用抚育管理措施有松土、除草、修枝、病虫害防治等等[6]。抚育管理年限在4 年~7 年之间,前三年每年2 次,之后每年一次。该小流域造林平面形式和剖面图见图2。由于该小流域所在区域气候条件良好,因此可采用封育治理措施,以促进植被恢复。
图2 造林平面、剖面示意图(尺寸单位:cm)
通过对该小流域工程进行综合治理,采用山林防护、梯田工程以及植被抚育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水土资源保护效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上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比较高,并且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为类似小流域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应提升水土保持理念,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工程措施等等,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将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进行有效结合,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