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4-22 00:35莫以丽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课程改革初中生

莫以丽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课程改革 初中生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指人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学生的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在校的学习生活、在家的日常生活、社会人际关系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将课堂放在生活中,将学生放在他们的生活中,让他们学会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将课堂置于生活,将学生置于生活,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并创建于课堂相关的教学情境,适当设计一些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堂上可以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活。教师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这样在课堂上展示的案例才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教学情境才具有真实性,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二、广西大新县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导入方式单一

经过调查和访谈发现,该校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新课导入中很少会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很多都是直接从课本中选取例子来进行导入,而且导入过程中容易忽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的课堂导入比较生硬,与新课导入的内容连接性不强。还有些道德与法治老师虽然有导入环节,但是导入方式比较单一,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缺乏改革意識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成功导入新课。例如本人在听了七年级五个班的不同教师在上《青春的情绪》这一课时,有四位教师的导入都是通过简单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导入。这样的复习式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这只对学习较好、愿意跟随老师步伐的学生起作用,对学习较差、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来说,一直运用这样导课方式会让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枯燥无聊的,逐渐的就对道德与法治课没有什么兴趣。

(二)教学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经过调查和访谈发现,该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形式简单,组织教学缺乏新意。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有很多种形式,如课堂辩论、小游戏、小组讨论、小比赛、音频欣赏等,但因为课时、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有一些教学活动方式根本无法展开,以至于许多的课堂教学选择小组讨论,即前后桌分为一组的讨论,然而初中生爱玩闹的天性让很多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在吵闹中不了了之,没有达到讨论的效果。除此之外,现在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让很多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像情景教学、案例展示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却忽略了真实场景的构建,因此学生体验的实际效果就减弱了。通过调查了解到该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却很少采用课堂辩论、小组讨论、音频欣赏等多种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活动形式。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讲,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较少,教师在上面讲,一小部分学生在下面搞其他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三)学生不适应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尽管学校近年来开展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中也采用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生活的例子,有时他们还不能从这些例子中把握书本的抽象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所举的例子和所搞的活动等只是看热闹,却不会透过这些形式找出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已经习惯了,他们感到吃力,不能主动从生活化的课堂中探索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也就很难发挥出来。比如曾经听过该校一位教师讲授《消费者权益有哪些》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消费者有哪些权益?但学生却在讨论八卦和搞小动作,有的甚至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学生的这些表现都致使课堂教学很难顺利的进行下去,同时这些表现也反映出了学生不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四)课堂教学中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发现,该校课堂教学中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是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时安排紧张,每个班每周只有三节课,每节课45分钟,但是这门课教师教学知识量大,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广,给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特别是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师,在大部分课堂上只能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灌输知识的方法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从表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也导致了学生对书本的厌倦和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厌恶。这种应试能力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退步,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过于依赖教科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被动学习,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最后只会让课堂教学成为考试的奴隶。

三、广西大新县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和多样化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是关键。精彩多样的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获取知识。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源泉,该课堂的新课导入要针对学生实际,根据年龄特点、基础知识等来设计。导入的方式还要多样化,比如可以用温故式导入、设疑式导入、激情导入、事例导入、直观导入等多种方法导入,课堂上多种方式要配合交叉使用。

(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和生活化

教学的实现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新课标中提到“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之一,以生活为立足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小游戏、小竞赛、音频、视频、漫画等多种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活动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和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感受社会生活》这一课时可以走出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活动课教学,通过调查、观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帮助学生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虽已开展多年,但考试仍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为了应对考试,初中生主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使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其次,教师要及时引导初中生,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认真思考,并逐步获得他们想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前提是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这样氛围和关系可以使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充分发挥主动性;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参与生活实践,并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实践行为工作,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也可体验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这个学校是靠近县城的学校,这里的政治老师的年纪大多数都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她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有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还比较落后,不敢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校不应该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多去关注学生其他潜能与特质等方面的发展,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行为的表现情况。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例如,在《我在多个集体中》的教学中,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两个场景:在场景1中,郭丽在两周前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根据自己班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校长对她的做法表示肯定,却遭到同班同学的不理解,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级。在场景2中,小李一天上学迟到了,被学校安排值周的学生“逮”了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有同学说:“小李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提问学生:郭丽“卖”了班集体吗?小李是否“维护”了班级的荣誉?为什么?通过这两种情况,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小青的做法是正确的,晓东的做法是错误的,让学生知道,不同群體碰撞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总之,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多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都是跟自己有关的,同时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其特有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对于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对课堂的观察,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为该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课程改革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