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 韩卓丽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 教学改革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自2003年开始承办河北省内民族预科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主要面对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开设,为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必修课程,由于学校比较注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同样课时相比学分相对较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主要使用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金炳稿教授主编的教材(全一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为我院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必修课程。安排在预科学习的第二学期开设,每周授课2课时,2学分。学期总成绩采取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核算,其中平时成绩占考试总成绩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闭卷考试。
(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确立正确民族观相结合。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授课时,既强调把正确的民族理论和当下我国民族政策传授给学生,又尽力将这些理论与政策与学生朴素的民族意识与观念融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重视与学生在课下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对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和思想状况,结合课程授课加以正确的引导,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具备科学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热情的宣传者、积极的践行者。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改变了满堂灌、讲授法的传统做法。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制作较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利用相关音视频辅助开展教学。在教学案例选取上,注重选择那些寓教于乐、现实生活中最新的案例来印证所讲授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不断更新,力求将广大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生活水平大提高的伟大成就与民族理论、政策的有效实施结合起来,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注重对民族理论的挖掘,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促使学生知道所以然。
(三)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前要求学生对下次课教学内容进行预先学习,了解下次授课的基本内容,并积极鼓励学生对将要授课内容查阅更为丰富的资料来做好课前准备。在授课时,经常拿出20分钟时间随机选取两名同学(每名同学10分钟)进行授课演练,既检验了学生课下对所授课程知识认知的基本状况,又提升了学生演讲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使得老师能够结合学生认知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每次课后,向学生布置相应章节作业,并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书目和事例体验,以加深对章节知识再认识与思想升华。
(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尝试
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讨论、辩论以及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的尝试,并倡导学生把课程延展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积极宣传、贯彻、执行民族政策。例如,2017年4月配合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在我校举办了“河北省民族团结健步走活动”。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学生深刻领悟了民族团结在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
(五)重视信息网络的重要性
作为在网络包围圈长大的“95”后,其突出变化就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获得海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对良莠不齐,青年学生又真假难辨。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正规网站,时常推荐学生在网上观看传播正能量的视频资料,如《钱学森》《战狼》《以人民名义》《阿甘正传》等,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预科的学习中去。
(六)重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力求教学科研相长
我校鼓励教师多搞科研,为搞好教学服务,实现教学科研相长。所以任课老师积极申报我校、我院及更高层次的相关课题,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辅助研究与调研工作。例如;校级课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顺利结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已顺利结题。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探究》,顺利结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其中发表多篇核心期刊的论文。
(一)相关理论知识储备还不丰富
该课程涉及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方面面,对任课老师要求有方方面面的知识储备,需要有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政策学、民俗学、宗教学、教育学、语言文字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要求任课老师是知识的多面手,但是限于老师知识背景、时间精力很难完全精通和深入把握其中涉及各个知识领域。这就使得授课老师在知识传授中存在一些薄弱点,对一些理论知识点不能完全讲深、讲透。
(二)学生对知识内化不够
在讲授中虽然进行知识“灌輸”,学生未必能够“入脑”识记;学生识记了未必完全对知识吃透理解“。即使理解了学生也未必能够理解接受,并化作实际行动。在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一半多的学生是理科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人文类的知识还较为匮乏,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常识缺乏前期基础,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课程中深层次理论理解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少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先入为主的认为学些理论课程尤其政治理论课程对实际专业技能没有用处,存在学习中实用主义泛化的倾向。
(三)实践性教学还不够深入
由于我校担任该课程的授课老师较少,在教学中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去存在困难。实践教学的形式不够丰富,尤其能够使全体学生都能简单便捷参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还不多。由于受实践性教学经费不充足的限制,诸如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开展的还不多。
(四)师资队伍需要加强
学校根据全国预科办学形势需要,对我院预科师资进行了优化配置,由较为年轻的老师担任。这样调整的优点在于学历高,年轻富有活力,积极进取;勇于承担教学任务,对工作负责,工作热情高,有激情;善于用现代科学、信息来武装自己。其不足在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的深度、知识体系和与时事的结合上,需要进一步培训。
(一)注重改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在教学中,主动思考学生的知识需求,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来安排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问题,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学习。
(二)着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探索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使专业理论知识单向度由教师向学生的灌输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输与反馈过程。利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将原有课堂理论的传输由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之外进行,而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老师帮助与答疑解惑、同学互助学习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學生的功能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主要职能是编制视频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学习与练习资源库,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等。学生在专业知识的传输过程中职能则演变为专业理论知识自我获取,自我练习与自我强化。
(三)优化与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努力把我国多民族的构成与发展状况、各民族历史与文化、有效民族政策的推进带来的我国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变成美丽的画卷展示给学生。把我国和一些国家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案例变成有趣故事,探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正确性。
(四)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组织、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走出校园从事课程实践教学,更多的组织学生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相关章节授课之前鼓励学生深入民族地区等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最直接、最现实的一手材。对这些鲜活的案例和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更有利于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化于心。凝聚力量,将从事学生工作教师也动员起来,结合学生课余活动联合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活动。
(五)教师要不断充实民族教育理论知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丰富的民族教育理论知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民族教育工作者,为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方向性,就必须掌握丰富的民族教育理论知识,进而能更清晰地认识民族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正确解释民族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出正确的判断,使我们的民族教育工作更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