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乐堂
对于党建方面的工作,目前中小学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我认为在探索过程中应把握如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规律性,注重党建工作与中小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中小学党建工作的规律,可以说是学校干部成长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
把握学校干部的成长规律,就要选好用准学校干部,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用当其时;要从严管理干部,既不逾越底线又能创先争优;要精心培养干部,既能懂专业、善治理又能敢担当、作风正;要把党员干部培养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在当前强力推进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以过硬支部建设为抓手,选准配强党支部成员。只有紧紧依靠学校党支部,才能把上级提出的党建任务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使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真正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把握教师发展规律,就要突出讲政治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通过加强党建工作,让校长、教师把讲政治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教学及管理工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不忘初心,端正教书育人方向。另外,还要结合学校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
做到学校干部成长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就要始终围绕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如何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体现等问题,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全过程,融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过程,达成党建、业务同向同心,实现抓党建促教学的目标。当然,在二者结合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有效实现形式,让学生和教师喜闻乐见、自觉践行。
二、坚持实效性,把师生精神和行为的深刻变化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学校党组织要确定党建工作目标,明确责任人,优化工作措施,做到人人过关,事事到位。
坚持实效性,强化党员责任区建设是关键。党员责任区建设的任务是:各党支部安排党员与所属教职工结对子,把党组织的工作目標任务落实到非党员教师身上,确保非党员教师完成党员安排的各项工作。
坚持实效性,深化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是保证。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帮扶,即对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上辅导。其中,对学生学习上的辅导是总抓手,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在思想、心理、生活、家庭、职业理想、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教育管理中,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三、坚持全面性,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工作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大的方面,通过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大方向,具体落实到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班级管理、专题活动、安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中。
把党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发展内涵。学校要组织编印适合学生特点的党建校本教材,由专业教师开办专题讲座,在全体学生中普及党建理论;组建学生党建理论学习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党建理论学习宣传骨干;组织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把党建活动引向深入;利用党的节日进行专题宣传等,为党建融入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把党建内容融入教材,教师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教学的成功,85%源于课前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心备课,将党建内容放进教材中与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要在深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重新整合教材、精心设计党建融入课堂的有效教法。
把党建内容融入课堂,架起党建进入学生心中的桥梁。教师要利用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的浓厚兴趣,把党建知识有意识地预留出来,然后通过特定的情境、恰当的时机,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体验,把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
把党建融入作业,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后续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党建知识巧妙地放到学生作业中去,既切实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收和强化,又有利于发现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目标、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把党建融入考题,体现和把握考题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教师要精心研究高、中考考题的命题形式、考查内容、考查目标与所教年级学生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教材的运用、课堂和作业题目的设计、学生主体活动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引导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面实现党建统领学校的意图。
四、坚持系统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
把党建融入教育,还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党建教育大系统、大环境,增强党建教育合力。学校党组织要安排党务人员编制家庭教育计划,明确党建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目标任务;编印家庭教育校本教材,明确党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内容;培训家庭教育教师,强化党建在家庭教育的融入力度;加强学校、年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培养党建家庭教育骨干,点燃党建家庭教育的星星之火;定期召开家长会,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理念和水平;运用互联网,选择优秀党建教育资源进行分享,使教师、家长、学生都能接受到党建优质教育,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大发展。
在党建融入教育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党建融入教育工作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要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与学校自身情况紧密结合,与社会需要、时代进步步调一致,以便真正发挥党建的统领作用,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