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罗定邦中学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应新课程要求,积极探寻适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之路。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并不仅仅是资源库的建设,也非教学资源的简单罗列、提供,而是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在适合的时候融入,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记录、评价、引导,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因材施教之路。我们将不断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
访谈者:尊敬的熊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十三五”规划》中将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据了解,贵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尤其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上,请您谈谈课改的主要情况。
熊文华:罗定邦中学的课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0年学校进行的“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第二阶段: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
先谈谈第一阶段。2010年实施“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了具有罗中特色的“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理论“1+1”(即建构主义+主体认识论),教学理念“1+1”(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型模式“1+1”(即自主学习课+展示点评课),教学内容“1+1”(即课标教材+学习资源包)和学习形式“1+1”(即个体自主+小组合作)。
在新课堂的实操流程方面,学校在分层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排座位,用导学案的方式,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巩固提升五个环节,自主学习课和展示点评课一一对应安排,自主学习课用于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展示课用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访谈者:您认为这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哪?第二阶段课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
熊文华:“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参与者。实现了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即由过去相对封闭的个人单兵作战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汲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造性得以加强。
再谈谈第二阶段。课改6年,罗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目共睹。例如,我们的高考一本线从24人上升到129人,本科从55%提升到90%。但在反思6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1+1”主体建构课堂改革的两个根本环节—自主学习课和展示点评课的效能、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适逢顺德区推进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契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将会给罗中带来巨大的变革。
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颁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愈发紧密,新媒体新技术正不断促进和推动学与教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学校在2016年提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变革。
访谈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熊文华:首先,信息技术将会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空间的再造、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体系的重构、组织管理的转型。
其次,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解决了教学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兼具了主体与主导的双重身份。在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攻坚克难的知识点;在学习内容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情重组学案,由浅入深巩固提升;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或进行题海战术,我们更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第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流程的再造。以往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进行组织,但信息技术运用其优势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学习环境,促使学与教基本形态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中心、以薄弱为中心的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基本构建完成。
访谈者: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操作流程,有何创新之处?
熊文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备课组集体教研,编制導学案,并上传定邦教学云平台。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尤其注重“自主学习案”中背景材料的选用,以供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将导学案上传至定邦教学云平台,以任务的形式引导、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分为必做、选做两部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
学生利用自带平板电脑,登录定邦教学云平台,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课上,学生登录定邦教学云平台,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在系统设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上传的学习任务,达成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可将学习心得、疑惑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老师。平台系统会自动记录、留存学生学习过程,提供客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师精准获取学情,完成二次备课。通过定邦教学云平台教师端,任课教师实时查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情。提炼共性、个性问题,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疑难点,生成更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二次备课,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
展示点评课上进行合作探究、研讨质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完成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教师精准获取学情后调整教学设计,为展示点评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展示点评课的核心在于教师组织解答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合作探究案中的重难点问题(多以探究题形式呈现)进行研讨、展示(口头展示与黑板展示相结合,或利用阅课系统直接投屏至电子白板)、点评(多以他评的方式进行)、质疑。如此,思维得以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体荣誉感,提升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