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的根本解决,要拆除的远不只是有形的违建,更有当地畸形的治理作风和行政生态。
2019年1月9日晚,央视播放了《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新闻专题片,专题片对去年以来引发全国关注的秦岭违建别墅事件作了一次起底。片中,陕西西安市等多位地方官员出镜,揭示了秦岭违建别墅群是如何在违规下一步步“壮大”的。
秦岭北麓违规别墅群的彻底整治,始于去年7月底,但其引爆却要追寻到数年以前。早在2014年,中央就对该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当地官方彼时也宣称在“加紧处置秦岭北麓西安段202栋违法建筑的同时,查明涉及责任人200人”,相关地方领导甚至还在媒体高调发文强调,“以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态度,彻底查清了违法建筑底数,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全部完成”。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停留于自我标榜层面的治理,不过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也正因此,秦岭违建问题才发展到积重难返的程度。
专题片所揭示的违建问题发酵过程,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空转”——不管是中央批示的“下达”,还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反馈“上传”,都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对于中央批示,省一级只是圈阅然后批示下级督办,到了市一级则变成了“口头布罾”:治理结果上报时,市一级拿着一个未经核实,且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结果上报给省里,而后者“照单全收”……毫无疑问,在这套“从批示到批示,从材料到材料”的落实、反馈流程中,一个严肃的生态治理问题,变成了走过场的应付交差。
所以,最终也就呈现出一种吊诡的局面:会议传达了、领导批示了、工作督察了、结果报告了,但违建问题却愈演愈烈。直至拖过好几年,等到中央工作组专项整治,“脓包”才得以戳破。
一定程度上说,秦岭生态的破坏和违建问题,就是当地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结出的怪胎,是败坏的作风生态在自然生态中的一种必然表现。
而形式主义作风衍生的背后,几乎必定伴随着不当的利益驱动,秦岭违建问题同样如此。
专题片中就提到,“违建别墅能大行其道,一些领导干部和管理部门的干部与开发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是重要的原因”。而那些违建不仅能够明目张胆地肆意生长,还最终“使用各种方式办全了手续、办齐了证照”进行“洗白”,这些显然都离不开当地有关部门的庇护和放行。
由此看出,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的根本解决,要拆除的远不止有形的违建,更有当地畸形的治理作风和行政生态。目前,整治工作已告一段落,相关责任人也已被追责,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乏寒,要修復秦岭的自然生态,更要修复问题背后的官场生态、治理生态。
一个中央多次批示的典型事件,最终在处理上还被阳奉阴违、形式主义之风笼罩,这样的问题不可谓不突出,不可谓不深刻,而随着近来一系列彻查整改、问责,事情得到最终解决,也让“秦岭违建整治”成为“四风”整治、现代化治理的典型案例。就此而言,《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新闻专题片的播出无疑具有强烈的警示教育意义,也应引起其他地方的重视与反思。
本刊整理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