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里的文化传承

2019-04-22 03:5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田家炳家训家风

导语

家风家训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养料。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只有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

智慧

把家风家训写成对联,

古人真是好智慧!

对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对联最大的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中华语言、中国汉字独特的艺术形式。民间流传的许多对联,不仅音韵美、形式美,其中的内涵更值得人们回味咀嚼、引人深思。一起来看几则古人的家训对联:

1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这两句出自《论语·季氏篇》,是孔子的儿子伯鱼跟陈亢对话时说的,当然这话首先是孔子对伯鱼说的,伯鱼只是转述给陈亢听。

孔子要求自己的儿子伯鱼一定要学诗学礼,从此孔家的世代子孙便以学诗学礼作为家族祖训,继承发扬孔子的思想,重视教育,以儒家伦理严格要求自己,使孔氏家族成为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较高的家族,并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家”。

2

种田不熟不如荒;

养儿不肖不如无。

此联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是期望儿女成才、有所作为的。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家庭的,也应该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有益处。

3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孙夫人对此很是焦急,她思来想去,特地手书此联悬于正堂。上联是期望,下联是警告,意在劝告儿子不要浪费精神,虚度光阴,要以担当天下为己任,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既包含了深沉的母爱,又体现了严厉的训教。三个误入歧途的儿子在这副堂联的鞭策下终于有所悔悟,改邪归正。

4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这两句是明朝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5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維艰。

此联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强调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侈浪费。

6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是清代郑板桥撰写。他教育子女要精读一些好书,做一个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

7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此联是清代林则徐训子联。林则徐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8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此联是晚清左宗棠赠子侄联。积德行善,家业兴旺,光大门楣;耕田读书,安分行事,做人根本。

(摘自《亲仁书屋》)

事迹

田家炳:勤俭诚朴,慈善博爱

◎谷 敏

2018年7月10日,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众所周知,田家炳不仅事业有成,其捐资建立的学校和学院也遍布全国,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1919年,田家炳在广东大埔出生。他的父亲田玉瑚是当地一名出色的商人,同时也热心公益,经常恤寡济贫,造桥修路。不幸的是,田家炳才15岁时,田玉瑚就去世了。父亲留给田家炳四字家训:“勤、俭、诚、朴”,田家炳谨记于心。

田家炳异常勤奋。由于父亲早逝,他不得不在初二就辍学,进入商界。他最终选择的塑料薄膜、人造革行业,曾被香港人认为“投资大、销量小、经营困难”。经过努力经营,田家炳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使得塑料薄膜、人造革成为香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他本人也被誉为“香港皮革大王”。

田家炳崇尚“俭以养德”,一双鞋可以穿10年。但在他认为有价值的领域,他又表现得极为慷慨。1982年,田家炳捐出估价10多亿元的四栋工业大厦,建立了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田家炳基金会运行数十年来,不仅将90%的资金都用于内地,而且侧重于对内地教育事业的支持。

田家炳特别强调为人诚信。他说:“做生意诚信最重要……与我们来往的客户都知道我们说话算数,与田氏来往,绝对不会吃亏。”

关于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曾说:“我们的家庭,如果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纵是家肥屋润,富甲一方,是否称得上幸福的家庭?……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大家共同重视‘道德二字。”

在田家炳的影响下,其五子四女,个个都品行端正,学有专长。田家炳之子田文先认为父亲对他做人处事影响最深:一是要有宽阔的胸襟,不要太计较利益;二是教导子女要以身作则,以爱心从正面去引导和鼓励,避免随便责怪打骂;三是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四是宁可实而不华,千万不要华而不实;五是重视教育。

1994年,为肯定田家炳的慈善义举,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如今,先生已逝,而“田家炳星”依然在夜空中闪烁,愿先生所代表的博爱精神、慈善之光薪火相传,永留人间。

(摘自“光明网”)

时评

家风是文化传承的基因

◎储朝晖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超出其他动物,一是由于有个发达的大脑;二是由于有文化,以及文化对基因发生的诱变作用。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强调“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试图从男女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缘族姓关系、品格操行、胎孕情况这些都是子孙成长发展之本。

在中国数千年家风内容的组成中,“慈幼”是最基础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爱护幼儿意识。慈幼在中国古代即实现了由家庭观念转变为社会习俗和国家制度的过程,中国历代政府常将慈幼观念见诸政策和法令,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将“慈幼”与“王霸”基业密切联系起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家风的其他基本组成包括俭朴,强调勤俭为本;自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与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则智不达”;还有忠厚等。

从另一个方面说,家风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以家庭为纽带促进个体文化,并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既有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家风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是整个社会文化谱系的组成成分。

在一个良性社会里,政风、学风、民风、家风是相互影响的,端正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田家炳家训家风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田家炳
家风伴我成长
用田家炳精神引领学生成长
中国百校之父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