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波
(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暴雨为最常见、最影响市政管道运营效率的极端天气。在以前的市政建设中,常用“雨污同流”的模式以节约地下空间和施工成本。面对超出常规降水量的暴雨,经常出现排污不畅、污水倒灌的情况,使公共设施遭受损坏;即使在当前已进行雨污分流建设的情况下,由于只是分流而不是排水量的增加,也会出现因排水能力不足而影响城市正常交通的情况。
新城区由于建成时间较短,一般不存在市政设施老化、无法使用的情况。但在老城区,尤其是一些未经市政改造的老城区,这一情况相当普遍。除此之外,工程管线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并且缺乏统一设计造成地下管线布置杂乱无章,集中管理和合并更是无从谈起。
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系统建设应严格按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开展。在总体设计阶段,既要满足当地抗震、综合防灾和人民防空的具体需求,还要对各类管线接入和支线建设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在进行综合管廊断面设计时,要在整体考虑所有管线的尺寸需求和压力设计的基础上优化管道布设,以达到有利于建设、维护、管理的总体目标。
在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建设的最终效果满足设计要求,还需对一些给排水建设设计要点进行把控。主要有:①地下管架管孔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在管道设计时需考虑管道防水问题;②应根据管道的转弯情况,考虑设备吊装需求以合理设计承载基础;③在给排水管道设计时,应在管道底部设置管道排水相关设施;④对综合管廊中给排水设施应进行统一编号、标记位置,如对集水井、排水泵等设施统一进行分类编号,在平面图上显示其位置,以便后期廊道顶板的实际施工。
智能监控设施的建设是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工程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实现给排水管道建设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将对完善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施工、运维管理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城市智能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可合理设计配套设施,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实时监控。
1)合理规划与优化综合管廊和排水管网布局 一般来说,城市排水管网主要在不同区域进行收集和排放,然后在交界位置实现局部相连。
2)排水管道是首选 综合管廊应避开排水管道,但由于综合管廊的布局,将综合管廊与排水管网分开不现实,尤其是在一些开展专业排水管网规划后才开展综合管廊规划的地区。
3)排水管线可采用设置倒虹吸的方法通过管廊 当施工难度较大或施工风险较大时,如管廊屋面覆层厚度>6m时,可采取排水管避让管廊的方案。
芒市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邻龙陵县,西南接瑞丽市,西北连陇川县、梁河县,南与缅甸交界。城市给排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城市雨污没有完全分流;②供水管网管材复杂,部分陈旧管网已超过使用年限,逐步老化,承压能力下降,爆管现象时有发生,须予以更换;③供水管网设计不合理,供水安全可靠性差,管网末端水质易变坏;④城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及浓度不足。根据《芒市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芒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芒市需要在西二环(遮安路一胞波路段)设置干线管廊。芒市西二环综合管廊工程位于芒市盆地东北部,城区西缘、大河东岸,布设于拟建西二环道路工程中间隔离绿化带下部,起点位于华江小区西侧农田内,止于幸福豪庭小区北东侧约320m农田中,地貌属构造运动形成的陆相沉积盆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平缓,地面标高介于883.13~889.06m,最高点位于拟建工程场地东北的终点段,最低点位于拟建工程场地西南的起点段,高差为5.93m。
3.2.1 纳入综合管廊管线
根据《芒市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芒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西二环综合管廊属于干线管廊,根据各专业管线单位对管线容量的意见及《芒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综合管廊纳入给水、污水、电力、弱电和燃气五类管线,工程纳入综合管廊管线种类及容量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管廊管线种类及容量设计
3.2.2 标准断面设计
综合管廊的断面尺寸,根据各管线入廊后分别所需的空间、维护及管理通道、作业空间及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等设施所需空间,考虑各特殊部位结构形式、分支走向等配置,并结合设置地点的地质状况、沿线状况、交通等施工条件,下水道等其他地下埋设物,周围建设物等条件,综合分析论证后设计经济合理的断面。
西二环综合管廊属于干线管廊,管廊为3舱(综合舱、电力舱和燃气舱)形式,管廊断面净尺寸:B×H=3.90m×3.10m+2.50m×3.10m+1.65m×3.10m。根据道路管线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各类管线的运行、维护及现场条件,确定该断面形式。
3.2.3 平面定位设计
综合管廊的平面位置确定主要考虑道路横断面、规划管位、管廊附属设施、现场施工条件等。由于综合管廊每隔一定距离会有通向地面的进风口、排风口及人员出入口,为减少对道路通行及景观的影响,设计综合管廊布设于中央绿化带下,如图1所示。
3.2.4 平面设计
西二环综合管廊设置在道路中央绿化带下。结合地块数量和性质,沿线共设置标准段32个、转折段9个、交叉口1个、分支廊道7个、Ⅰ型吊装口4个、Ⅱ型吊装口6个、Ⅲ型吊装口2个、综合电力仓进风口5个、综合电力仓排风口5个、燃气仓进风口5个、燃气仓排风口5个、人员出入口1个。平面布置后,本工程的通风区间为200m左右,投料区间为400m左右,根据沿线地块需求设置分支廊道。
3.2.5 纵断面设计
西二环综合管廊有横穿道路的桥涵,分别为:XA0+323.97-2.0m圆管涵、XA0+423.73框架涵、XA0+829.23-3.0m框架涵、XA1+076.21-3.0m框架涵、XA1+394.34-16m简支空心板桥。东侧设计雨水管直径600~1 400mm,西侧设计雨水直径800~1 000mm,东侧现状截污干管直径800~1 000mm。东、西侧雨水管最大埋深达5m,综合管廊设计时需考虑分支廊道避让雨、污水管线。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只有根据当地给排水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做好科学的统筹规划、要点设计、智能管控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给排水系统,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芒市综合管廊不仅使芒市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其本身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市政基础设施,也是对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的实践和呼应,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图1 综合管廊标准定位(单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