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宏明
中国艺术是寄情写意的艺术,诗词如此,戏曲如此,音乐如此,园林如此……书法、绘画更是如此。宋人苏东坡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即此意。
中国艺术的很多方面都强调意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意会中传达出中国艺术精神,这其中有玄远,有诗情,更有由中国文化所润育的性情,如中国书法的表现形式便系于线条、结构、章法、墨法,加上个人的感悟便呈千姿百态、笔走龙蛇之美,绘画即是在书法的基础上由抽象的符号,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架接,便成风神独具的中国画艺术。这样的书画艺术需要华夏人的文化素养、文人性格、诗心骚骨、才情天赋与笔墨情趣,才有成功之可能。
陈加林先生便是具备如上条件,而有大成者。
加林先生的书法植根晋唐,取法宋元,撷取明清。人云: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清人尚趣,加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可谓诸“尚”俱备。他的书法在用墨用笔的丰富性、抒情性与写意性上强调个性的发挥,他在线条的处理上可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中锋侧锋没有定式,往往是出其不意、任笔挥洒,方笔圆笔随心所欲、心手双畅,涨墨渴笔信手拈来,不雕琢、不刻意,一切皆出之自然。
读加林先生行草书,完全理解孙过庭所云“……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在乎天地之心……”对书法写心写意的概述。其作
品气势与趣味已全然体现出“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高度,抒情性与酣畅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字法的处理或压缩成拉长,给人以出奇不意、复在情理之中的奇效,而墨法上则一任自然,无论重墨涨墨、渴笔飞白都任其发挥,真气弥满,点划之间时而和风细雨似闲庭信步,时而点画狂藉如快马驰骋,速度的掌控呈现出字里行间的气势、气韵与气度,展现了“飘风聚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境界。
人物名片
陈加林,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书协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国际展及全国大展的重要展出,为“三名”工程书家。全国评审委员,曾担任兰亭展、全国展、单项展等大展评委。出版数十种书法、中国画作品集,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艺术馆、纪念馆、博物馆收藏及碑林勒石。
在结构上,家林将文字结构造型进行重铸,可见其对汉字理解深刻。他注重行草书的写意性及字法的不断变化,诸如字的长短、宽窄、大小等,时而紧粘有闷塞之感,但接下去则置以一较长之字或一笔纵的,使之豁然开朗,擒与纵、收与敛、缓与急把握得恰到好处,尤如重音、高音低音所构成的完美乐章。
加林先生书法的章法堪称一强,匠心独具。他大幅的作品开合有度,酣畅淋漓,大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狂放,更有“当其下笔风雷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魄力,看去如江涛急流,奔湍不息。得法外之法,意外之意,抑或紧密之处其针难插,大块留白空阔无边。他笔下的小品之作也能小中见大,咫尺蕴千里,方寸纳恢宏;随心所欲,轻松自然,如诗稿手札般高低不平、参差错落,时而会以行草书为主,辅以篆书或隶书在旁,抑或在空白处钤上大量印章,使之黑、白、红色对比强烈,醒目而动心。
加林先生的隶书则以草简为主,颇具生机。他早期的隶书曾在汉碑中略参汉简,但近年来则将视角投向草简,并创作了大量作品。草简属民间书风,少有人涉猎,加林因谙熟草法,具艺术天赋,经他加工提炼创作的草简作品削弱了民间书法的草率,增强了文人气、雅逸感与艺术美,同时更揉合了许多章草笔调,使之古拙含婀娜。譬如他的《姚华红岩古跡诗一首》,堪称无上精品,可见他对此体的至深理解。整幅字的参差错落、纵横交错、墨色变化、章法局布,尤如神造般令人击节,使人折服。总之加林先生的书法是当代中国艺术蓬勃向上、观念解放、创作自由、个性张扬的代表,是其心性率真,为人坦荡、天赋才情的表露,识其人,观其书我们才能领会古人说“书为心画”的真正含义。
加林先生的国画创作是其书法创作的升华与续继,反映的是东方艺术精神,是中国艺术特有的道境禅意。中国文人书家在吟诗作赋、书法创作之余,素有提颖作画的传统,称为“文人画”,但古来的文人画大多仅是三枝多叶,疏荒山石,寄情遣兴而已,那是文人的闲暇余事。加林先生笔下山水则在继承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同时复加了许多书法趣味、现代元素,他将文人画意识与书法用笔贯穿于整个国画创作之中,在其画中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书法家的优势,笔笔“写”出。艺术大师黄宾虹尝言:“画源书法,先论书学,笔力帋,能透帋背,以此作画,必不肤浅。”又云:“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穷书法,画法贵气韵生动、书法亦然。”加林先生穷半生精力于书法且成就斐然,又将其书法的笔情墨趣移诸绘事,“以此作画、必不肤浅”。他绘画中点线,是丰富而多彩的。皴擦点染中锋侧锋八面出锋顺势而为,没有既定程式,笔所到处心所到,任笔流畅,心源流淌,其线条的飘逸古拙如篆似隶,尤草如行。通过这些线条、点面的轻重浓淡构成画面的远山近水、春景秋色、夏阴冬雪,整体把握可谓高妙。加林先生的画作置于眼前笔墨清晰,层层复加中则是一片混沌模糊,但将其悬挂壁上,退到一定距离远观,则在浑厚中映衬出峰峦起伏、水云交辉、深远杳然的山水景象。
此时你不能不服膺加林先生对画面整体气势的把握和对恢宏格局的驾驭,笔墨气韵之间可见其对古人山水的理解。多年来他于传统山水反复临摹、研读,如唐宋以来的山水画大师巨然、范宽、黄公望、倪瓉、沈周,清代的“四僧”、“四王”,乃至近人陈师曾、黄宾虹等都有所涉猎,他在众多画家中,并没有局限于何家何派,而是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北宋马和之曾说:“师古人之意,不师古人之迹,各有变体,以开一宗,绝不蹈袭前唐窠臼。”虽云古人,借来喻加林先生亦颇为恰当。
加林先生出生于贵州安顺,这里有闻名遐尔的黄果树大瀑布,喀斯特地貌所构成的山丘沟壑、密林奇松;这里四季多雨,潮湿温润,地形凸凹不平。姚华曾说:“家在美山中,平地无三里。一作江湖游,出林便层水。早觉朝市喧,益知丘壑美。蓄意有时泄,野烟淡然起。”陈恒安亦有“家在乱山深处,总被绿云遮住。门外蝶飞来,添得菜花无数。前度,前度,人椅试看桃树”。可见贵州山水之美,可堪入画,加林先生的山水素材大多源自黔中大山深处,《空濛黔山》将山岩之险绝、林木之浓郁表述得恰到好处,《苍山深绣》正如《水经注·汶水》“仰视岸石松林,郁郁苍苍,如在云中”所云之境。《烟云图》《深山野秀芳》《故山远眺》等团扇都为小品,表现了烟雨朦胧的纵深气象、空山寂静的诗意与禅境,充分体现出文人小品“无声诗”的意味。
贵州安顺素有“石城”之称,人们就地取材,将山岩间的青石用来建房铺路,石街石巷、石柱石梯、石牌坊、石磨、石擂钵——生活中总也离不开石头,屯堡便是一个由石头构成的世界。加林先生虽已离开此地多年,但时刻魂牵梦萦,便用画笔追忆梦里石城,写出了《故乡屯堡》系列组画。为表现石头的坚韧、力量与阳刚,他基本采用渴笔飞白,纯粹线条,水墨创作,朴实无华、高洁自然。
其实在绘画中这种看似单纯的线条最难处理,它对所绘对象的勾勒概括、提炼加工,仅仅依靠横线竖线、长线短线及色泽上的淡浅浓密来进行描绘,这需要作者高明的手法,在有限的技法中展现万千变化,画面尤如白描,更若写生。加林先生在其中一幅落款中说:“屯堡石韵之一,六百年前,明军于黔中安营扎寨,筑巢岩间,以石头为主,呈瓦灰色,今以素色表现极佳。”短短数言便将屯堡的历史沿革道来,并言明色彩的选择,以素色表现方可达到效果的极佳。其实《石韵》组画的每一幅都代表着他对故乡的眷念。
与山水画相比,加林先生的花鸟画则要简洁明快得多,颇具八大山人、苦瓜和尚与吴缶老遗风。笔墨间亦透出苍润内敛,题材以梅兰竹菊为主,偶置花瓶、茶具杯茗。花草悠悠,茶香悠悠,文人趣味使人留连。
总之,加林先生的绘画,无论山水与花鸟,虽蹊径有别,却殊途同归。他是在以笔抒发性情,是在写心、写意,是纯正的文人画风,而非工人画、匠人画。他的画作具庙堂风范,作品中呈中国文化的“仕”气,因而其画中多蓄诗意。宋人诗云:“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亦是笔者观加林先生画作后的心声。
加林先生书画的生动气韵,自我风格的不断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苑的展露,传递着优秀艺术的时代足音,其作品中所具备的大气与风神,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述,反映了作者的心胸与视野,更代表了当代书画继承与创新的标杆,反映出了君子正气,及中国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