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侧视阈下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困境与优化路径

2019-04-20 11:11李姣
对外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困境大学生

李姣

[摘 要]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等背景下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供给市场满足了大众化、多场景化的消费需求。实则供需市场存在一定的矛盾,市场中消费平台为抢夺市场而降低门槛,征信相对空白的大学生群体为满足当前需求而滥用金融产品。新型网贷平台的野蛮增长和薄弱的风险意识是当前大学生消费中的风险困境。为规范市场与加强理性消费,可从政府的政策引领、平台的评级体系构建、学校主导的加大宣传教育与学生主动参与了解金融风险等角度入手。

[关键词]供需侧;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困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1-0093-05

Abstract: The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ial market has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concept,. The diversified supply market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popular and multi-scenario consumption. In fact, 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ions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 In order to seize the market, the consumption platforms lower the threshold,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relatively blank credit information abuse financial products in order to meet their current needs.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barbaric growth of Internet lending and the weak risk awareness are the risk dilemma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at present.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market and strengthen rational consumption, we can start with the governments policy guid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tforms rating system, the school-led increased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risks.

Keywords: Supply and Demand Side; University Students; Financial Risk Awareness; Dilemma; Optimize Path

一、問题的提出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迅猛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悄然而生。政府大力鼓励消费金融机构实现业务与服务的升级,拓宽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且花样繁多,大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的群体之一。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制度与监督体制均不完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验、风险意识相应缺乏,互联网金融暴露的风险与隐患在大学生校园贷中集中体现。崔德华(2011)认为提升大学生的风险防范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大学生学业、健康、就业、创业和网络等风险意识需着重培养(缪克银,2012)。互联网金融带给当代年轻人全新的体验,极大满足与刺激大学生的需求,缓解短期资金需求。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数额从几千到数十万不等,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网络游戏、网路赌博等,其中专科生比例高达80%。大学生社会经验与独立面对状况的能力相对较弱,拥有不理智的消费观念等。

保护大学生群体、引导大学生正常使用和消费新型金融产品显得刻不容缓。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各地方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9月中国教育部更是明确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可校园贷的乱象后续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接触校园贷、互联网金融产品,学生通过做单陷入贷款陷阱。吴琳(2017)指出校园网贷存在贷款门槛偏低、审批制度不严格、模糊的产品利率、相关制度缺乏等问题,利滚利的校园贷让一些大学生还款余额高达几十万,从而发生一些校园悲剧。徐海鑫等(2017)发现大学生在校园贷这种导火线下发生受骗、裸贷等问题,政府出台通知禁止校园贷在校园内开展,可在监管主体不明确、征信体系不完善、欺诈诱导、风险知识匮乏、攀比消费等现象一直存在的情况下,大学生难以理性消费。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处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缺乏防骗意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其中蕴藏的风险。平台的简易化与学生群体的无知化并存,盲目的盯住利润的诱饵、朦胧的风险意识、高估自身对风险的理解以及化解风险的能力、思想方法的片面化等致使整个校园贷处于乱象状态。避免校园贷悲剧的发生以及理性使用金融产品的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二、消费金融市场供需矛盾分析

当代市场消费观念、收入、家庭结构等变化刺激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也是引发金融风险频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对P2P网贷、现金贷、第三方支付等严控是在逐步整顿规范市场金融和消费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普惠金融目标实现,刺激和满足有效供需的增长。

(一)“银行+专业公司+电商+互联网”的多元化消费金融供给市场

消费金融场景化和数据化实现了分期服务,给客户带来了极致的消费享受。美国在20世纪60年的较为完善法律体系中开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其消费金融市场是由Citigroup、Chase、BoA等三家银行系与Capital One、Amex、Discover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组成,在三个成熟的征信机构下个人数据库相对完整。日本是亚洲区域消费金融起步较早国家,出台各类政策扶持消费信贷公司和金融公司活络市场。中国消费金融机构体系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商业银行主导、专业公司入驻、电商平台与互联网金融网贷等多元化的消费金融供给市场。银行有征信和资金优势,能做到有效识别风险。消费贷款的渗透率也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18%上升到2015年的28%。招联消费金融在2018年上半年末的资产总规模累计达到了607.74亿元,比期初增长了近30%;累计的守信用户高达1600多万,且主要是针对低学历、中低收入的年轻人客户群体提供好期贷、信用付和零零花等产品,其中零零花就是大学生群体的普惠信用产品。不过消费金融市场中的部分人群消费能力强但风险性高,相比之下难以灵活定价,客户群体容易被排除在银行系统的消费金融业务外,且不能提供多元化、多场景的消费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顺应互联网消费金融趋势,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展各类消费应用场景。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资源开展消费金融的公司逐渐庞大,如蚂蚁花呗、蚂蚁借呗和京东白条等。各类消费行为的交易数据为公司提供了建立大数据模型开展风控的可能性,企业也可根据客户情况开发新业务拓展市场。如针对淘宝网的网购交易,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简便客户支付流程且推出余额宝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货币基金收益的同时,也为公司积累了众多资金做投资。又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大学生和白领短暂的资金不足,推出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构建芝麻信用分借助网络营销推陈布新。不过这类平台最大的困难在于数据冗杂造成难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904%。网络借贷平台为扩大客户源,也逐步推广分期类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类平台在征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风控体系不完善,对借款人資质审核难以做到零失误和零违约率。

(二)多欲望的需求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国人均GDP从2008年的24121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同比增长147.34%。2016年国内各类院校在校大学生约3742万人,年消费金额约4524亿元。2015年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1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93.8亿元,同比增长746.7%,超过全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的增速(546%)。2017年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更是接近1000亿左右的交易额。据调查显示,有8.77%的国内大学生利用小额贷款公司或是网络借贷平台的校园贷获取资金,60%左右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市场中主要以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电商金融和以分期乐、学好贷为代表的网络金融形成了大学生消费金融的产业链。大学生消费需求逐渐上升,信贷需求量也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消费平台,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发展。学生群体的消费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多样化,新鲜事物和生活费水平的提高刺激大学生提前消费,信贷需求增强。

(三)“供需不对称”的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

消费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 2017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比例为4.0%,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拉动比例为4.1%,贡献比例近60%。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也是供需共同推动的效果。假定最初的消费信贷市场维持在市场出清状态,均衡点为A(Q1,P1),P表示市场的投融资利率。我国“十三五”规划强调关注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和普惠金融发展。中小企业最大的困境是资金缺乏,全国GDP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总额为603619.5亿元,同年11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高达345093.4亿元。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前消费理念加强,在节俭与轻奢、现实与超前中平衡。需求曲线由D1向右上方移动到D2,市场中对融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均衡点B(Q2,P2)。传统融资机构提高贷款利率价格或是提高入贷门槛,这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均无法获取相应资金开展业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为当代市场的标志,中小企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实体经济的重点,也是普惠金融实现的支柱。

供需自动调节机制导致供给曲线应该从S1向左下方移动到S2,此时的均衡点为C(Q3,P3),基于自动调节机制贷款利率应有所下滑为P3。2014年互联网金融模式尤其是P2P网贷平台爆发式增长,2015年消费金融热潮涌起。之所以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热火朝天主要原因是接触排斥现象的存在,即客户群体因信用、风险评估等障碍,无法接触金融类服务等,被拒之门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了中小企业和大学生极大的投融资与消费空间,传统金融类机构业务收紧,高利润小额模式极度满足了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同时80、90和00后追求随性与享乐的消费,也掀起了校园消费金融的浪潮。但是在市场经济利润的刺激下,各类企业盲目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做自融业务或是非法集资,放大了投资利润和大众的投资热情,电商类、网贷类、银行等消费金融类机构异常多。过分供给使得供给曲线从S1到S3,S3与D2相较于D点,市场贷款利率下降到P4。各类型机构为争夺客户,纷纷降低产品贷款利率或是增加附加服务,或是提高投资利率。但实际上现金贷带动了消费金融行业,消费群体的发酵促使利率定价上移。高利贷的标签被捆绑,且大学生群体的意志力薄弱加上新鲜事物的新颖,校园贷、暴力催收等各类现象频发。如P2P网贷消费金融的小额高频拉低了人均借款额度,投资人数高于借款人数,市场供给量大。真实情况是市场中供给量达到Q4,客户均衡的实际需求量为Q3,且价格居高不下,形成了市场紊乱与恶性竞争。

三、供需侧视阈下的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困境

享受消费式的互联网金融消费实现了紧跟潮流超前消费、拉动经济等目标。大学生的消费习惯适应市场发展,可金融产品认知和消费理念与其行为不对称。供需市场为了各自发展和扩大覆盖面及增加需求量,爆发大量风险,造成了市场紊乱。

(一)新型网贷平台的兴起伴随大量金融风险

国家积极实行从生产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市场结构。信息经济时代,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打造了一个去中介化、信息透明、行为数据的新型市场,“市场引领+颠覆技术”推动了新金融的成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市场中消费信贷的变化,居民群体对高奢侈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显现,尤其是海外购物市场。2018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8.1万亿元,同比增长9%。消费市场的升级变化带动了GDP的增长,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同比增长8.4%。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6.2%。银行信贷、网络借贷等信贷方式不断根据市场进行调整,互联网金融新型的借贷方式因产业属性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金融风险,以及风险程度不一。不健全的市场征信体系导致消费金额增加,服务主体风控成本高。传统的违约、利率、资金流动性风险频繁发生的同时,新型的信息技术、黑客等科技技术等促使网络型风险也大量出现。各种类型的机构抢占市场降低门槛,这一过程伴随着新型网贷平台的兴起和客户群体风险偏好意愿加强。竞争的加剧导致信贷机构获得真实性信息源减少,降低了市场的监管力度。

(二)问题网贷平台成为金融风险的爆发点

政府初期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隐性提高了客户的信贷获取性。可P2P网贷和电商类平台为获取用户盲目开展自融、小额放贷等业务,资信审查简单,纵容欺诈行为,大肆宣传风控、简易借贷和保障措施等,如各类机构的跟随放贷现象严重。截至2019年2月,我国问题网贷平台中有1225家是平台老板携款跑路,占全国问题平台的45.47%;要不就是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或是经侦介入,这三种类型比重超过90%(如图2)。制度不健全,平台本身运营不合规,或是存管方式、资金流向及风控体系流于形式等问题,也存在烂尾或是自融项目,且借款的逾期与坏账等程序不完备,平台积存客户的投资资金任意支配沉淀了金融风险。信息不对称使投资人难以掌握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无形中增加风险。2017年底我国开始出台各类政策规范网贷、第三方支付等网络交易行为,一些措施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但部分领域出现了金融排斥困境。对接的电商平台数据源头太多,从而导致平台在审核客户的信用等级时难以确认数据的维度或是真实性。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托管、人为洗钱、平台转型以及风控技术等风险给网贷市场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三)薄弱的风险意识

大学生因其生活来源和环境等因素与其他消费群体不同,随着电商消费的刺激,生活品质的提高,场景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消费观随之改变,大多开始接近工作状态的消费水平。大学生群体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缺乏相应的辨析能力。网络借贷的操作简单、可循环借贷、生活费不够用是大学生网贷的主要原因。据学院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因生活费用不够用而采用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提前消费方式,仅仅是同学推荐或是应急而使用相关产品,其风险程度未知。盲从的消费行为习惯造成部分使用金融产品的学生陷入套路贷或是裸贷困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惨剧。

四、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培养路径

大学生是消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群体,消费能力与欲望强烈的同时隐藏了无数的风险。规范与净化金融市场,增加风险意识培养和防范金融风险势在必行。

(一)政府引领:通过政策制度拉动并加大财政支持

消费金融市场的改革首先应从供给侧的制度根源上入手。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类新兴企业不断涌现。政府出台了网络借贷、消费金融、金融风险防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银监会、教育部等为规范校园贷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政府应以明确的法律形式规定各类网络借贷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通过立法加快校园类贷款的规范,填补校园法律制度的空白。政府鼓励企业和校园联合开展金融风险教育与培训,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建立对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大学生之所以参与网络借贷的原因之一是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门槛高,无法为征信相对空白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消费水平逐渐攀升,政府和企业重视该类群体的信息评级体系,政府可通过完善大数据征信体系、规范制度、加大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企业联合大数据公司或是自建数据公司搭建适用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相应的意识教育。

(二)平台参与:加强借款人评级体系搭建

网贷行业在政府严格的监管和制度的规范下逐渐走向规范,网贷平台不愿放弃大学生客户群,可基于精準营销原则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影响学生消费信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深入学生群体实地调研论证。基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联合多家网贷平台或是大数据公司塑造较为完善的借款人风险评估体系。让平台和学生了解网贷各类形式和具体的评估标准,提高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的认知,以动态化角度构建评估体系,实现市场实际与需求的无缝对接,更是确保平台本身后期的数据源、信息源和操作渠道的服务。

(三)学校主导:大力培育学生风险意识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度强,对外界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风险知识和意识,这些因素都影响学校对学生的风险教育。部分院校开展网贷宣传专栏,或是邀请金融人士开展专题讲座,以及在各类课程中引入安全和风险教育,一定程度增强了学生的风险意识。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大学生风险教育课程以及关于消费观和理财观的课程。学校向校级、院级、班级和学生传达各自定位,应该着力于构建风险教育的长效机制。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系统性原理,积极倡导正确的理财与消费观念,将安全与风险教育作为长期任务。建立与时俱进的风险课程体系,推广实施“入学引导——思政传输——专业课程转变——校园社团活动——不定期专题讲座”模式培育学生的风险意识。教育模式紧跟时代潮流,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教育,坚持自上而下的传达和自下而上的教育相融合的行动。通过统筹规划,专业的入门教育、思政和专业课程中融合金融知识教育,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和从事金融领域的师兄师姐开展专题讲座,从身边实际案例出发给予学生警示,引导学生整合资源深入了解金融风险,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和深化认知。

(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和了解金融风险

学校和家庭风险教育成功与否在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政府政策推动落实、平台宣传教育警示和学校加大教育时,学生应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了解网络消费的基本特性、网络借贷的利弊,充分明确新型消费金融模式的时代性、消费理念与实力的匹配性。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学生依托政府、平台、学校和家庭等资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着眼于市场和自身需求,了解掌握金融风险,综合明确当前的自身身份和经济实力,使用分期消费支付中做到消费与实力相当,不盲目攀比。不碰触网络借贷平台套取现金或是过度消费奢侈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通过校园服务热线等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1).

[2]闫慧敏.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及风险控制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8.

[3]李鹏,吴宏芳. 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分析——从校园贷乱象说起[J].西南金融,2017(12) : 66- 70.

[4]徐晔彪.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消费金融风险规避探讨——基于美国消费金融发展经验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9(4):61-64.

[5]沙焕滨.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风险意识培养体系分析——以德州学院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 德州学院学报,2019(4):78-81.

[6]尹振涛,程雪军. 我国场景消费金融的风险防控研究[J].经济纵横,2019(3):55-62.

[7]邓东升,陈钊.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投资者风险意识——来自网贷平台交易数据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9(2):101-103.

(责任编辑:郭丽春 董博雯)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困境大学生
困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