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晖
摘 要:现代语言观认为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英语教材中的语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好的教育性和示范性。语篇分析时教师要充分把握主题意义、语篇特征、观点、价值观教育、文化理解等几个要义,提高教材应用质量,促进人的语言、文化与思维融合发展,彰显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教材;育人价值
现代语言观认为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篇不是语言的形式单位,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是语篇意义的实现形式[1]。语篇可长可短,长则如一场戏剧、一部小说,短则只有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母,如交通标志语“Stop”“P”等,它们属于特殊语篇。而教材中的语篇通常为一篇一章一对话具有范式意义的基本语篇。中小学教材反映着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理念,教材甄选的语篇向广大师生昭示的,除了其资质的合法性外,还有其教育性和示范性。所以,把握好教材语篇的要义,探寻语言、文化、思维等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元素,是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一、探究主题意义
主题,是语篇语义表达所围绕的中心议题,为言说和探讨等语言应用提供范围或语境。“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2]1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以及10个主题群和32项子主题。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教材)主要涉及食品、交通、校规、朋友、假日、健康与急救、志愿服务与慈善、传奇与故事等主题;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英语必修、选修教材(以下简称高中教材)选取语言发展与语言变体、优秀人物及成就、品行与责任、科技进步与创新、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与艺术作品欣赏、异域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等作为教材的主题。这些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审视社会历史发展,尊重多元文化差异,探讨生命价值,提升艺术审美情趣。探究主题意义,能帮助学生提升语篇理解的程度,促进思维发展的水平,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2]14。
主题理解一定要明确范畴和层次关系,不然会陷入目标低化或归属错位的误区。“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是初中教材一個单元的标题,但不能称之为主题。该单元主题是“life goals”,立意更为概括凝练,内涵更为深刻博大,目的是让学生畅想他们未来的人生目标,有人想研究电脑科学,有人梦想从事篮球职业,有人决心练好钢琴等等,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梦想而付诸行动。
我国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大都是“主题—功能”式教材,主题探究还须考虑与功能的关联。语言学领域里的功能指的是为某个具体目的而使用语言,比如问路与指示方向、征求或给予建议、示意接受或拒绝、表达劝谏等等, 即在各种语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主题是功能所承载的交际内容和范围,语言功能通过表达主题内容来起作用。教学中主题与功能不能相互孤立单独操练。例如,“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单元的功能是“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主要结构是“be going to”和 “want to be”。在实际教学中不时听到学生做这样的反馈:“Im going to see a movie this weekend.”“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my mum tonight.”这样的教学就是脱离主题孤立地套用结构和功能。“life goals”主题下结构和功能所承载的是青少年对未来职业或人生目标的宏观畅想,不是日常生活的小打算。反之,撇开功能谈主题,语言学习变得没有聚焦,意义探究变得没有抓手。“life goals”可具体、可抽象,让学生随便预想个职业并不是主题意义所在,如何去实现心中的期许、如何去践行自己的梦想才是需要着重探讨的内容。可见,功能本无具体意义,只有与主题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它的表意作用;割裂功能谈主题,意义探究就会变得空洞泛化。
此外,主题内涵挖掘要注意深度。初中教材中“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一文讲的是美国历史上两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对美国民众的影响,通篇都在介绍事件发生和人正在进行的行为,并无其他意蕴。事实上,说清楚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和911恐怖袭击事件本身并不难,教学难点在于作为外国人来理解事件发生时美国民众的那种“惊骇和悲伤”心理,为什么数十年过去了这几大事件总是挥之不去?对主题有了深入思考,教学就可实行评判、创新等高阶任务,比如以近年熟知度较高的三岁叙利亚男童陈尸海滩、消失的马航MH370、万州公交车坠江等中外重大事件为例,从受害者、目击者、罹难者家属、政府监管几个方面,来探讨事件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及需要反思的教训和责任。超越文字表面参悟语篇深层含义,是教师语篇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文化鉴赏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学从表层文字处理走向深度意义关联的关键之处。
二、把握语篇特征
任何语篇都有其特征。探究语篇类型,有助于明确语篇的性质和行文特点;梳理语篇结构,能了解语篇组织的架构和思路。语篇特征反映语篇的类型特性和意义建构线索,能帮助教师根据其文体特征、内在逻辑、思维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语篇类型指语篇有口头、书面等不同模态形式,并以记叙、议论、说明等多种文体呈现。不同的语篇类型有其不同的文体特征、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比如议论文以观点统摄全文,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以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逻辑推演严谨,言辞表述概括性强,多见从句形式。不同的文体呈现不同的语言特点、交际目的和思维方式,教学必须按照语篇的本质特征来依照实施。
语篇结构属于语篇知识范畴,即语义连贯的语篇是如何组织架构而成的,既讲求句子内部的搭配、指代等方式,也探究段与段、部分与主题的关系[2]26。任何语篇的构建都不是词句简单堆砌所得,说明一件事情、讲清一个道理,都要遵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使之“言之有理且有序”。语篇具有统一性(unity)和连贯性(coherence)特征,即主题引导下的意义统整,部分、段落、句子的呈现和布局都要对主题起到支持性;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承接并不任意或孤立进行,要有衔接的连贯性,做到上下通达,前后一致。语篇结构是语篇意义建构的逻辑呈现,较为常见的是“问题—解决”(problem—solution)、因果 (cause—effect)、概括—具体(general—specific)、 比较/对比(comparison/contrast)、时空顺序 (time/space sequence)等等[3],在同一语篇中可能有多种结构混合出现。理顺语篇结构,有助于学生感受词句对整体意义建构的贡献,有助于辨明情节发展线索和逻辑演绎路径。初中教材中“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一文的第二段行文组织包含这样的结构形式:“什么问题”(His arm was caught under a 360-kilo rock),“什么结果”(He could not free his arm; When his water ran out, he would die),“怎么解决”(Action 1: cut off half his right arm; Action 2: bandaged himself;Action 3: climbed down the mountain to find help)。据此,教学活动可围绕“难题—后果—措施”思路展开,并强调“because, but, so, then”等连词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准信息传递的逻辑起点和脉络顺序,加深理解事件和行为的前因后果,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结局,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并促进思维发展。
三、判明观点
观点,是考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采取的态度,是对事物的判断、看法和主张,涉及作者的价值判断、品味偏好、理想信念和态度坚守。对观点的推断和判定,是学生领悟思想意义、发展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促进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探寻、辨析观点过程中要注意厘清观点与事实的互为关系。事实,即事物、事件的真实情况,表现为人物、时间、地点、数据、事件等信息,通常只作客观描述和呈现,不作主观诠释。事实是证据,能有力地支持思想的表達。观点是主张,事实是依据,共同建构语篇意义。离开事实谈观点,观点失去了根据,空乏其身,言之无物;撇开观点留事实,失去观点统率的事实永远只是一堆混沌的材料。
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是重事实梳理轻观点探寻。例如在某次高中教材“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阅读课上,教师结束一系列的信息梳理后,以“interview”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输出。一名学生扮演记者,另一名学生扮演卓别林,随后发生了以下的对话。
Reporter: Hello, Mr. Chaplin! When were you born?
Chaplin: I was born in 1889.
Reporter: What did your parents do?
Chaplin: They were both poor music hall performers.
Reporter: What was your most famous film?
Chaplin: The Gold Rush.
Reporter: When were you given a special Oscar?
Chaplin: In 1972.
学生“输出”是教师“输入”最好的反馈,它像面镜子一样反照出教的问题。追根溯源,是教学只注重事实信息处理所致。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聚焦在几个以who, what, when, how 等疑问词为代表的事实信息提取上,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学习沉淀也必定是这些以Wh-疑问词为线索的零碎事实。当他们被要求做学习反馈时,输出也必定是他们最受到强化的内容。细察语篇,卓别林出生年月等信息,提供了著名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起到了解人物成长经历的作用,但掌握这些细碎的事实信息不是该语篇的要旨所在,肯定卓别林表演才华和探寻他通过创作电影作品愉悦、激励人们内心的艺术贡献,才是语篇真正需要挖掘的思想观点所在。从表象上看,这种“信息处理”式语篇定位,既强化了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但长期下去会导致语篇理解表层化、目标定位粗浅化。教师必须重视对语篇观点的探寻,探索事实信息背后的思想与主张,培养学生对观点评判的敏感度和深度意义的把握。
四、凸显价值观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程承载着教育和教养的重任,“尤其要考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那些共同的、最基本的、最有意义的价值观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4]。可见,体现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是语言教育的根本所在。教材中的语篇是观念、信仰、态度等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从遣词造句的文字美学意义到人性人格的光辉熠熠,无不启发、激励学习者的心灵。
价值观教育,不仅指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还包括对个体自身与国家的责任、使命与志向。初高中教材很多语篇涉及伟人的高尚人格和远大理想、全球气候变暖的忧患意识和公民职责、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与勇气、多元文化与开放意识等等饱含生命意义、社会责任、文化认同等价值内涵。初中教材中“No. 5 Middle School Free Time Activity”一文的最后一段是全文总括,更是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直接导向:作为业余消遣,上网、看电视都无可厚非,但是最好的方式首推运动锻炼。运动锻炼除了有益于强身健体,对心智也大有好处,还能促进人际互动,增进与家人、朋友的亲情、友情。最后呼吁“尽快开始运动吧”。寥寥数笔,却态度明确、理由充分,掷地有声地号召青少年进行更加健康有益的业余活动。学习此文,如果教学重心仅落在介绍多少比例、多少频次的业余活动类型上,那么语篇的价值观教育就被抹杀了。
语篇中价值观的表达有直接式的,也有内隐式的。教师要带领学生品味和细酌语篇蕴意,通过字里行间,读懂隐含的爱、美、敬仰与崇高,激发对人、自然与社会的美好情感和价值向往,从而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初中教材中“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Here?”一文,介绍了英国最著名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如果忽略内隐的价值探寻,该语篇就如同“旅游目的地推介”。它隐含的价值意蕴就在于对伟大而神秘的史前人类文明的崇敬:绿草如茵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屹立着一些巍峨巨石,空旷而静谧。不但在建筑学史上是个奇迹(呈环形矗立,结构完美),而且在天文学意义上也是个奇观(主轴线与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每块重达数十吨的石块到底是如何被垒起的?有何用途?是天文观测,占卜祭祀,贵胄墓葬,还是节日庆典?迄今人们仍不得而知。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智慧之非凡,激发对人类文明的创新创造,是语篇要传递的价值意义。
柏拉图说过,“教育非它,乃灵魂转向”。中学生正值热情奔放、求知旺盛的年龄,是塑造人格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领会语篇的教育情怀,读出浸透在文字深处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引发内心共鸣,激发责任意识和志趣,塑造开放的文化情怀和世界意识。
五、加深文化理解
语篇理解(包括听和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中总见教师花大力气解决词汇、语法等语言问题,试图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但为什么当语言障碍解除了的情况下,语篇仍然生涩难懂?以知识为目标的传统语言教学观和教材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其在根本上“忽略了社会文化知识和对人的认知和思维的阐释”[5]84。语篇是社会文化的反映,社会状况、民族习惯、道德信念、思维认知等反映人类社会特征是语篇所呈现的内容。不深入理解涉及这些特征的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真正读懂语篇所蕴藏的思想和内涵。
文化理解包含了对特定概念和文化差异的理解。“resolution”是初中教材“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单元中的重要概念,它有“决心”“计划”之意,又与promise,plan不尽相同。promise侧重“承诺,允诺一定要做”;plan取义“计划打算”(要付诸行动的)。假如要表达“政府五年计划”,只能用plan而不能用resolution,否则没人会相信政府了;假设有人宣称“我决心去日本”,如果他只是口头下决心而迟迟不见行动,那可能是resolution;如果他机票、酒店都订好了,那就是plan了。此外,New Years resolution 是西方重要的文化习俗,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古罗马时期人们生活困苦,每当新年来临之际人们会向雅努斯神(Janus, 即January命名的神)许诺来年会及时还清租债。如今西方国家虽然保持了新年许诺的传统,但内容随时代的变迁而大为改变。大萧条时期美国民众最大的决心是find a job, 而如今更多的是像quit smoking, more exercises, less alcohol,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等反映勤奋自律、积极向上的内容。而且,New Years resolution是可以对外宣讲和交流的,亲朋好友相互询问各自的新年打算并互为鼓励。中国也有新年許愿的习俗(New Years wish),所许之愿是不对外宣告的,人们只在心中默默祈祷。文化理解中如果不厘清某些特定概念和文化差异,就会犯认知错误,更无法触及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种语言起源和发展过程中都是一部该民族的性格、历史和文化的进化史。避免以母语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推定异族文化内涵,是外语教学需要着力的内容。
文化理解还需要认知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高中教材中“Annes Best Friend”一文的主人公是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位名叫Anne的波兰犹太小姑娘,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法西斯的迫害,全家躲在黑暗的小阁楼里艰难求生,其间她写下许多日记。如今《安妮日记》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教科书。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世界上名叫Anne的女孩成千上万,被称为《安妮日记》的本身不是意义所在,它只是个形式载体;二是日记当中通篇都没有一个词提到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字里行间满是对大自然、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它特别的意义就在于残暴的历史背景映衬出一柔弱个体的精神诉求,那是一种坚强的对自由和生命的人性渴望。如果脱离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特殊的社会情境去读《安妮日记》,读到的只能是一个小姑娘的“心情”日记,空泛苍白且无精神意义。
现代语言观倡导“把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经历认知、启迪思维、塑造思想的过程”[5]84。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理解、评价语篇不能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结构,而要把握语篇中所蕴含的各种要义,明确探究范围和主题内容,探明意义表达的逻辑起点和组织架构,感受价值启发和人格陶冶,学习对社会文化进行理性地思考。做好指向思维品质、文化阐释、人文素养的语篇分析,是广大教师做好英语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吴林.语篇语言观视域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教学与管理(理论),2014(9):108-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翟学凤.基于语篇模式理论的语篇分析与阅读理解[J].学术探索,2015(12):147-152.
[4]韩宝成,刘润清.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回眸与思考(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150-155.
[5]王静.对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核心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