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翠洁 段河军 刘琪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特点是专业性强、内容较为枯燥、研究对象特殊以及直观感较强。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变革,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启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力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与职业观。所以,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增加了医学人文实践,主要以引用经典医学誓言导入新课,以活动形式开启实验教学,用经典语录营造人文氛围,将医学史人物故事与人体各系统相联系起来学习,以维萨里对知识的批判精神作为本课程最后的题材,医学人文实践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不单只是医学技能的培养和医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增添了人文精神教育等方面。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
中图分类号: R-4;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4-01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66
Integra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Practice into Human Anatomy Teaching
LU Cui-jie DUAN He-jun LIU Qi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Sicuan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Human anatomy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learning other basic medical courses and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professionalism, boring contents, special research objects and strong intuition. With the chan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oncept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opened many new teaching modes to improve teachers'teaching quality,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healthy values and professional outlook. Therefore, we have added medical humanistic practice to the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mainly by introducing new lessons with classical medical vows, op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form of activities, creating a humanistic atmosphere with classical quotations, linking medical history character stories with human body systems, and writing with Visaris critical spirit of knowledge. For the final subject of this course, medical humanities practice teaching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not only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kills and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he addi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Key words】Human Anatomy; Humanistic spirit; Medical humanities
1 人體解剖学特点
人体解剖学实是一门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的学科,本门课程作为高等职业医学教育规划中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考核课程[1]。据统计分析得出,医学中30%以上的词汇来源于此学科。该课程往往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次面对人体解剖学这样一门专业性强、内容较为枯燥、研究对象特殊以及直观感较强的课程时,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紧张、恐惧害怕、胆怯等心理环境,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甚至丧失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图像、模型和标本等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听、多看、多触摸、多记忆,这些只是为了培养医学技能和传授医学理论知识,未能体现出让学生将一些外在的知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意识、思想,未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2 医学人文特点
人文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者特定民族、特定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则是指重视人的作用。从这个概念上讲,人文本身就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优秀的,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的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医生的诊疗过程从只除去患者身体的病痛、塑造健康的体魄外,增加了关爱患者心理社会的需求等。医学科学研究是探寻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医学人文是强调一切要从人性出发,注重在医疗过程中要以真诚、善良去关心、关怀和尊重患者。医疗服务中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还需要温暖的人文关怀,二者都是医学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综上所述,就是为了体现医学人文情怀或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3 医学人文实践融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路径与方法
3.1 以经典誓言拉开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序幕
在第一次上课讲解绪论时,将经典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引入课堂。大约五百多个字简短而精炼的的誓言,向世人公示了五条戒律:尊师重道,知恩图报;服务病人,患者至上;谦虚态度,诚实精神;尊重生命,一视同仁;不谋私利,严守秘密[3]。誓言内容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希望学生学习和感悟对医学道德修养的提倡。
3.2 以经典活动的形式开启人体解剖學实验教学的大门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直弘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学生在第一次上人体解剖学实验时,负责人会带领整个班级的学生进入遗体捐证室,教师和学生开展悼念已故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他们对教学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学生代表将鲜花摆放在照片前,并深深地鞠躬以表达内心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这类活动的意义深远,遗体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延续、社会的善举,向学生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大爱、博爱精神,相信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希望学生们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3.3 以经典语录来营造医学人文氛围
在我们解剖实验室墙壁上到处可见与解剖相关的一些古代名人的至理名言和一些图画,例如:达芬奇的名言——只有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才能认识到人体的美,只有直接研究人体,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恩格斯——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4]。这些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感悟意境及提升艺术与文化的内涵,消除对解剖的误解与恐惧心理等。
3.4 以经典医学史人物故事引领学生学习人体系统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医学得到了划时代的突破,涌现出了大量为解剖学建立而奉献的科学家。例如:达·芬奇、哈维等。
3.4.1 将达芬奇图谱引用到第四章运动系统中
达·芬奇,一生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并画下18张解剖图手稿包含了240幅图和超过13000字的笔记。其作品包含了比现代医学设备所产生的图像更生动、更清晰的信息,不仅画出了他所看到的人体构造,更了解人体功能。真正的将艺术与解剖联系起来。将其解剖手稿引入到人体解剖学第四章运动系统中。学生可以全方位观看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同时还可将艺术与解剖联系起来,既提高了艺术涵养,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入解剖实验室面对解剖标本前起到了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消除学生对解剖学标本的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保证了解剖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4.2 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引用到第七章循环系统中
在讲解循环系统时,以哈维为切入点,他于1628年发表了《论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在这本短短几十页的名作里,哈维粉碎了前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谬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嘲笑和打击以及不被认可。但是真理终究是会被发现证实的,他的血液循环学说标志着生理学的开端[5]。
3.5 以维萨里的批判精神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最后一堂课的题材
夜半盗尸人说的就是维萨里,他的主要贡献是在1543年发表了《人体构造》一书,该书包含了许多杂乱而又详细的人体解剖图,从而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6]。后来维萨里为了捍卫科学真理,遭教会迫害。引用其事例是为了教育学生们,不要盲目崇拜古人的风气,委之于仆人,对知识要有批判精神和革新实践的精神,追求真理。这种精神是今天的医学工作者应当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
4 结语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将医学人文实践融入到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为疾病的治疗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何祖江,王湘军.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2016,23(3):144-150.
[2]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J].2017,10(9):1-291.
[3]李博.《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德内涵与现实意义之探讨[J].2016,2(5):233.
[4]曾文钦,姚前尹,刘钦等。基于高校职能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21(4):57-58.
[5]郭文杰.心脏不再是血液循环的中心吗?—就“肺心说”“心心说”与蒋宏岩老师磋商[J].2017,1(7):31-34.
[6]顾凡及.近代解剖学之父——维萨里[J].2016,6(38):46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