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科幻事业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召开。座谈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党委副书记殷皓,《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科幻作家王晋康、江波,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等也参与了座谈会。在会议上,科幻作家刘慈欣对科幻文学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大刘眼中的科幻创作吧!
尊敬的领导,各位作家,大家好。
我是一名科幻作者,从事科幻小说创作已有十多年,我想从科幻文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体会和认识。
科幻文学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文学体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有共性,也有其独特之处,科幻文学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我想从科学和文学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首先,科幻小说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注重描写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前者注重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科幻小说则努力用文学语言来表现这种美,这种对科学之美的文学表现,能够激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宇宙中的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充满探索的激情。科幻作为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向我们展现未来和未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常常对各个领域的创新起着意想不到的诱发和推动作用。
书名: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作者:刘慈欣 定价:180元(全6册)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
从文学角度看,科幻文学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天马行空、远离现实的,事实上,科幻文学与现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科幻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如技术进步中社会的变迁、环境保护、太空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描写已经发生的现实,科幻文学则描写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后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点上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同样适用于科幻文学的创作。
科幻作者同样需要深入生活,只有深入地感知现实社会,才能构筑起有文学和思想价值的想象世界;只有投身于现在,才能想象未来;只有立足大地,才能仰望星空的深处。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中国社会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机遇与危机并存,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外部的事物和多样的文化,中国的未来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人向往。这样的环境给科幻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对科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时代的脉搏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于科幻创作是十分重要的。
科幻小说属于大众文学,面向着广大的大众读者,在中国,主要是青少年读者。近年来,科幻文学的读者圈也呈现扩大趋势,在IT和航天等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科幻读者。科幻文学的表现方式,首先要面对这样的大众读者群体。科幻是内容的文学而不是形式的文学,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只有面向大众读者,科幻文学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今天,世界科幻文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幻的视角和所关注的主题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科幻文学也应该培养这种对时代的敏感性,鼓励多种创作风格的发展,建立起中国科幻自己的视角和多样性。
在整体的文学版图中,科幻文学具有某种超越性。中国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流,依托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产生了大量的反映现实和历史的优秀作品。但总体上而言,现实主义文学是面向现在和向后看的文学。在中国大国崛起的进程中,需要向前看的文学,而科幻文学正是这样一种文学样式。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国人传统的封闭、现实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越来越多地对未来和遥远的宇宙产生兴趣,特别是在年轻人中,这种趋势尤其明显,而科幻文学正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近日来,电影《流浪地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中国科幻事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为未来国内科幻影视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得中国科幻的受众面扩大了许多,也必将与国内的科幻文学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科幻文学的发展。
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科幻文学是与中国梦最为密切相关的文学,中国的科幻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宇宙的向往,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日益开阔的眼界和思想,中国正在对人类文明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而科幻文学正是这一进程的生动反映。
(責任编辑/陈莹 美术编辑/胡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