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编者按:2017年秋,天津市继上海市、浙江省之后,进入了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当时新的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尚在审定中,只有新的考试招生方案已颁布。在这种形势下天津采取了“三新一旧”的实验模式。所谓“三新”指新的考试招生方案、新的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所谓“一旧”指旧的教材。由于教材与课标不配套,天津市与同时进入新课改的北京市、山东省、海南省四省市联合制定了《普通高中2017届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年多来,天津地理教育界同仁以《教学指导意见》为教学与备考的依据,理解新课标精神,调整旧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评价方式……本期刊出天津地区在新高考形势下教学、评价、复习、命题等多方面的实践总结,以期主动应对新高考挑战。
摘 要:2017年,天津市进入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采取了“三新一旧”的过渡模式。面对新高考,首先要了解地理教学评价概况,其次明确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最后对于新课程改革中评价的对象、评价内容和学业等级考试命题方向等都有不少的问题,还需要加快研究,指导一线地理教师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地理新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教学内容
2017年秋,天津市与北京市、山东省和海南省四省市进入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并采取了“三新一旧”的过渡模式。所谓“三新”指的是新的考试招生方案、新的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年公布),所谓“一旧”是指旧的教材。一年多来,天津市对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科考试评价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天津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学评价概述
天津市教委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了《天津市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对各学科的学业评价做出了说明。天津市的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地理科目是合格性考试科目之一,考试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另外,地理科目也是天津市规定的六个等级考试科目之一,考试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地理的合格性考试与等级考试均采用笔试方式,卷面分值都为100分。前者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后者为60分钟。合格性考试学生可以选择在高一第二学期或者高二第二学期参加,学生一般只能报考一次。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再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与科目下一次合格性考试同时进行。等级性考试限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参加,考试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的5月中下旬举行,等级性考试学生只能报考一次。
地理的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照实际参加当次考试学生总数(成绩为零分的学生除外)的相应比例划分等级,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等。其中A等级约占20%,B等级约占35%,C等级约占30%,D、E等级共约占15%,E等级原则上不超过1%。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地理学科教学内容
为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相关专家共同研制了四省市“三新一旧”新课程教学的《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该《意见》按照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对两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和评价要求。天津市教研部门对全市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中就《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由于选修5(自然灾害)因这两年天津市不再列入高考范围,因此,天津市的高中地理课程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图2所示的新课程结构中的五个模块,在“三新一旧”模式下其模块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已公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其中,两个必修模块中,地理1的内容由原来必修一拆分一部分而来,其总量约为原来内容的1/3左右,地理2由原来的必修2删减一部分而来,删减了1/5左右。新课程结构中的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中,选择性必修1也是从原来课程中的必修一中拆分一部分而来,选择性必修2从原来课程中的必修3删减一部分而来。新课程中的选择性必修3为全新的课程内容,没有教材能够用于组织开展教学,因此,天津市选用原来课程中的选修3(旅游地理)作为替代课程使用。
因此,单从学生学习的知识量来看,“三新一旧”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内容与新课程前相比没有增加,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为保证日常教学的有序进行,组织开展了跟进式培训,对地理1和地理2的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教师团队研制了针对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教学说明材料。对每个课标内容要求涉及的学科内容以及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表现做了解释说明。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受到广大教师欢迎。2018年新课程的第一次地理合格性考试顺利完成,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三、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依托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来带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是其中最重要、且彼此间互动性非常强的两个环节。在评价改革中,基于学科的各种笔试仍占有相当的分量。当前相关工作在积极推进的同时,也有很多现实的具体问题需要克服。评价改革,特别是学科笔试方面有很多准备工作做得不夠充分,进而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其中部分问题分析如下。
1.评价对象数量与结构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应对不足
选课走班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地理作为跨文理两个课程领域的科目,按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学生不再受文理分科的限制而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修习科目。目前,天津市尚未有关于2017级高中学生选课情况的权威数据,笔者通过学校学科组进行了一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不足。天津2017级高中学生人数不到6万,此次学科收到其中31 281位学生的选课意向反馈,经过统计拟选修地理约占54%,不选修地理约占46%。数据反映出天津市高中选择修习地理的生源数量与结构确实有着很大的变化。
近年来,天津高考文科生的比重一般占考生总数的30%,问卷数据显示选修地理的学生占54%,也就意味着准备参加高中地理学业等级考试的学生数量比课改前增加了一倍。
问卷还特别关注了几种不同的选课组合,希望能从侧面了解选修地理的学生生源结构相对于文理分科时的差异有多大,其中以理化地、理生地、化生地这三种组合视为具有典型理科倾向;以政史地、政生地、史生地三种组合视为文科倾向,相关数据显示,选修地理的学生中具有理科倾向的人数比例远高于文科倾向。其各组合比例如图3所示。
生源结构的变化,对新课程下日常教学与笔试都带来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很深刻。文理科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同领域学习内容的关注度、相关的知识储备、思维的角度与特点、表达的方式与习惯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多年来高中地理教学与考试适应了文科生为主的群体,面对生源结构的巨大变化,教研部门和考试评价部门尚缺乏足够的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2.以学业等级考试为统领的各种笔试之间的协调性差
新课程改革中的考试评价改革,不仅仅是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也不仅仅是考试部门的事情,学校层面、行政区域层面的相关配套评价改革应该有所作为。
2017年秋高中地理课改实施过程中,教研部门在各种培训中提倡和引导教师,利用新课程中地理必修两个模块的知识数量和难度大大降低,课堂教学课时比较充足的有利条件,从知识内容教学的重压下跳出来,尝试组织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多样的体验和交流。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学校的各种月考、单元测验、各区组织的期中考试等一系列考试按照课改前的节奏依次出现,题型、题量一如既往。导致教师只能搜肠刮肚翻来覆去地来考已经屈指可数的知识,教学与考试评价不同的要求,让一线教师进退两难。
新课程改革下,学业等级考试的内容形式应该有怎样的变化,现在还很茫然;新课程中学科的课程结构及内容要求也有很大的调整,这些都要求原有的考试评价,特别是笔试要有改革的规划设计。从目前来看,在学校和区域这两个层面相应的动作很少。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学校和区域日常教学中考试评价改革是整体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调整考试频度、考试内容形式,探索适当的评价标准都是需要相关部门有积极作为。
3.新课程学业等级考试命题方向的调整需要抓紧调研和准备
天津市十多年的高考自主命题,相关部门组建和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命题队伍。天津市地理高考考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考试要求,强调知识技能的应用,在信息获取、问题解决、阐释解答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看到这种进步的同时,也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审视地理高考命题中的不足。
天津市地理高考试题的素材和情境学科性明显,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的设计有些公式化。虽然能考查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但这种能力和水平很多是“虚拟”环境下的学科能力和水平,关注的是知识技能运用的系统性、准确性,强调答题的点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些能力和水平未必等同于“真实”环境中分析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考试在教学中带来的影响就是教学中分析和思考问题时的简单化与套路化。例如,老工业区改造教学中,课堂上虽然有各种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有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但教学往往关注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从哪些角度分析老工业区的问题,总结归纳出老工业区改造的方法和套路,这就将一个现实生活中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看似多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掌握的方法和形成的能力,能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类似问题时可以夸夸其谈,但这些真的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吗?学生对现实社会中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会心存敬畏吗?会有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的正确态度吗?
新課程强调育“人”,其关注的是人在社会中应对和解决真实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和考试评价强调情境中人的素养的形成与水平的划分,这就要求学业水平考试,特别是等级考试要搜集、处理、呈现真实的问题,要有指向解决真实问题的问题设计,都需要有扎实的前期实践准备。
天津市的新课程改革推进了一年半,改革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行的,及时发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克服和解决问题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