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蓓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脑梗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症状,生活质量普遍较差[1-2]。研究显示,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科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其次,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普遍容易出现程度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3];针对上述情况研究将以8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资料展开研究,以探讨心理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接受诊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资料共计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对象均经脑CT扫描确诊。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男29例、女16例,年龄62~71岁,平均年龄(64.9±4.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0.9)年;对照组(n=41)男27例、女14例,年龄66~75岁,平均年龄(65.3±4.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1.1)年。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统计学结果提示两组各项基本信息差异均不明显(P>0.05),符合研究基本要求。
两组均实施脑梗塞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向其介绍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治疗和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4-5],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在整个治疗期间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安慰并通过有效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2)康复护理:①当患者无法进行床上活动时,护理人员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并及时进行调整,每1~2h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一次翻身;②指导并协助患者对其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进行被动伸展和屈伸锻炼,10~20min/次,1次/d[6];③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护理人员可将患者的体位调整至常规仰卧位,协助其进行Bobath 握手和抬臀运动;④指导并锻炼患者练习穿衣、洗漱、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以提升其肢体协调能力;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通过单音节发音、复述的方式循序提升患者的语言能力。
①采用Bra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满分80分,评分与生活能力呈正比;另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②通过问卷调查,由患者在意识状态及周围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填写并及时回收,评估两组对于在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满意率=完全满意+部分满意/人数(%)。
统计显示,观察组干预后Bra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附表1。
表1 两组Brathel、SAS、SDS评分比较
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脑梗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疾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研究显示,由于脑梗塞会对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肢体功能造成影响,因而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因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对45例老年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患者心理状态会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因而心理护理的实施须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且不能以患者某一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评估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康复护理的实施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7],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措施。
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优良的评价更多停留于主观层面,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侧面上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创造了平台,能够让患者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从本次研究的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7.78%,高于对照组的87.80%(P<0.05),提示了两种护理行为能够有效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及Bra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护理方法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联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