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汉萍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在我国,被毒蛇咬伤后的死亡率大概是5%到10%,大约25%的患者因为被毒蛇咬伤而失去了劳动的能力,毒蛇咬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是病程较短且发病急骤,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施救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救治[1]。急救护理路径就是为了提高临床救治效率、救治效果而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紧急发病患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施救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收到的40例毒蛇咬伤患者当做研究样本,探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成效。
把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收到的40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4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20例患者。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4到57岁,平均(35.03±10.32)岁;咬伤部位:上肢7例,下肢8例,其他部位5例。参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4到60岁,平均(35.87±11.42)岁;咬伤部位:上肢8例,下肢7例,其他部位5例。把这两个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得出P大于0.05的结局,有可比性。
参照组2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急救护理,未制定急救路径。试验组2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急救护理路径。(1)路径制定: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数据、文献制定急救护理路径表。(2)路径实施:①病情评估,当患者到达急诊室以后立即询问咬伤毒蛇的类型和咬伤经过,是否经过了现场处理等情况,并根据伤口处的压痕深浅、形状、牙齿间距、患者的身体症状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仔细的评估,同时完成血常规、尿常规、肾、肝、凝血功能等相应指标的检查。②物理处理,让患者注意保持半坐卧位以防止误吸,把患肢抬高15到20度,用生理盐水清理受伤部位的皮肤并进行消毒处理。③地塞米松和抗蛇毒血清的使用,对患者注射药物之前先确认患者是否对药物过敏,经皮试后显示为阴性者才能立即注射抗蛇毒血清,如果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就用两到三支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如果只是受伤部位出现症状,就用一到两支即可;如果患者皮试显示为阳性就先要进行脱敏治疗。尽早使用足量的地塞米松制剂,来减少组织变态反应的发生,减轻全身中毒反应。④病情观察,及时测量患者的舌距、脸距和齿距,观察四肢的肌张力、吞咽情况、流涎、排痰等基本情况,如果出现呼吸麻痹、皮肤组织坏死、昏迷等情况,及时给予对症的处理措施。⑤心理护理,患者被毒蛇咬伤后肯定会出现恐惧、害怕、焦虑的心情,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绪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毒蛇咬伤后通过及时救治是可以痊愈的,让患者对此次治疗重建信心,安抚他们的恐惧害怕的心理,取得患者对本次治疗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此次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
把这两个组患者的急救完成时间、护理满意度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采用我科室自己制定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这两个组患者的满意度,此问卷的结果分为十分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70到90分)和不满意(小于70分)三个级别。
把SPSS19.0作为本研究中原始数据的主要分析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试验组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参照组的急救时间,若比较结果为P小于0.05则具有讨论价值。
试验组20例患者的急救完成时间是(22.43±9.75)小时,与参照组20例患者的(32.40±12.54)小时比较,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t=2.8070,P=0.0039),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
试验组2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18/20),与参照组患者的40.00%(8/20)比较,明显更高,2组比较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见表1。
表1 试验组20例患者与参照组2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n(%)]
鉴于毒蛇咬伤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速的特征,临床上应该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本次研究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制定了急救护理路径,该路径包括病情评估、物理处理、地塞米松和抗蛇毒血清治疗、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等措施,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有利于快速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迅速做好皮肤清创的处理,及时输注地塞米松和抗蛇毒药物,有利于及时控制患者的中毒症状和全身变态反应[3],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基本生命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晕厥、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情况,迅速作出处理[4-5];再辅以心理护理,让患者的恐惧、焦虑、害怕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施救效果和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6]。此次研究的结果提示,试验组20例患者的施救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也比参照组20例患者高,提示急救护理路径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很高。
综上所述,把急救护理路径应用在毒蛇咬伤患者中可以缩短救治时间,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此次施救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