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层治理探索

2019-04-19 10:04杨达
红旗文稿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志愿诚信

杨达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县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自2018年8月贵州省赤水市、清镇市、龙里县入选全国50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以来,贵州按照中央要求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深入探索的机制性问题。

一、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一直面临着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建设,为破解上述问题作出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强化组织实施,破解谁来做。谁来做的问题,是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首先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一是强化领导力量。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抓推进的要求,贵州省委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市级党委负责具体指导和督查。贵州省委2018年12月审议通过《贵州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统筹协调贵州全省试点工作的开展。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分别由市(州)党委常委会议审议市(州)级和试点县(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省、市(州)两级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挂点联系试点县(市)。二是健全组织力量。按照县级党委承担主体责任的要求,三个试点县(市)分别构建三级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明确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其中,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乡镇、村开展工作;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上启下,推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三是整合社会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贵州省创新“骨干+招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以机关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新乡贤、“五老”人员等为骨干,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主责主业,扎根本乡本土的文明实践志愿队伍。

突出地域主题,破解做什么。三个试点县(市)紧扣试点任务,结合本地特色需求,各有侧重地打造本地试点主题,有效回应做什么的问题。赤水市打造“感恩新时代·奋进赤水人”文明实践品牌,充分利用市、镇、村三级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平台,组织到镇、村开展“百村大讲堂”宣讲活动。清镇市打造“诚信清镇·志愿湖城”文明实践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倡导共建诚信社会,运用“三维联结” 模式把诚信公民与诚信企业的建设作为一个互动互促的整体加以推进,形成“讲诚信、守诚信”的共识,营造出公共诚信空间,有效促进了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的诚信建设体系。龙里县打造“德行龙里·志愿黔行”文明实践品牌,以“唱响一首感恩歌、争做一个文明人、找准一条发展路径、扮靓一个美丽村寨”的感恩奋进“四个一”为抓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把问题解决到要害处,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热在基层,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创新方式方法,破解怎么做。三个试点县(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有效破解怎么做的问题。赤水市创新实施理想信念引领、文明习惯培养、人居环境改善、陈规陋习革除、科技文化普及、法治教育提升、产业发展致富、绿水青山守护、榜样典范品牌“九大工程”服务平台。龙里县组建“网格信息搜集”的志愿服务队伍,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组建“沃玛萤火虫”(“沃玛”系布依族语,意为“您需要什么?我给您”)志愿服务网格员队伍,实地走访搜集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清镇市实施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将志愿服务积分优先计入“诚信积分”,存入“诚信银行”,根据诚信积分在“诚信超市”对应享受几十家单位提供的几百条诚信优先优惠政策,享受银行提供的贷款额度、利率优惠。

二、深化贵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实需求

三个县(市)开展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农村的思想引领有了新载体、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抓手、群众工作有了新方法、乡风文明有了新气象。但是,与试点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贵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需要进一步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和难点是怎样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对试点工作的调研来看,虽然各试点县(市)已经有很多群众投身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来,但是群众参与的程度还有差距,还没有完全上升到以群众为主体的层面来开展工作。在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上,各地也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功夫,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一些工作举措对群众吸引力还不够。因此要把新时代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统一,把文明实践活动拓展到田间地头、小广场、院坝等,“阵地追人”与“人追阵地”相结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基层自发创新实践,鼓励基层大胆闯、大胆试。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群众参与制度,通过制度激励,使群众广泛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需要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从对试点工作的调研来看,志愿服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志愿服务管理不够精准。县级志愿服务管理部门无法精准调度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影响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二是保障机制不够到位。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没有足额享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优惠,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难以预控。三是志愿服务不到位。多数志愿者队伍仅仅停留于组织引领、村干部兼职阶段,群众尚未完全自觉地参与到服务队伍中来。四是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到位。乡村文化设施如农家书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活动载体的利用率不高。一些百姓舞台比较活跃,群众自娱自乐多,缺少专业指导提升品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既弥补组织资源的不足,又推动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需要进一步健全资源整合机制。把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统筹好、调配好、作用发挥好,是试点工作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试点地方在前期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从对试点工作的调研来看,尽管各试点地方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很大进步,县、乡、村三级都有一定的阵地资源,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等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包括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在内的阵地进行了初步整合,但各个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情况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功能发挥和使用效率。一些地方已经采取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网络平台和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但能够在网上传得开、推得广的活动和项目不多。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三、贵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层治理提升对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一年来的试点证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为深化试点工作,今年全国进一步扩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范围,贵州省的全国试点由3个县扩展到23个县。同时,贵州在此基础上,还实施省级试点任务,在全省83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也明确了市(州)、县级试点任务,印发了《贵州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强调以县域为整体,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坚持“价值引领、为民服务、整合资源、志愿服务、重在实践、探索创新”工作原则,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工作内容。基于基层文化治理体系的视角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基于治理的组织特性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动力推动体系。着眼于治理的关键在于治理的组织性推进,构建“党委领导、队伍落实、群众参与”的多主体协同的动力推动体系。其一,各级党委引导形成强力组织保障,健全县镇村(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甚至实践点)”三级(甚至四级)组织架构,健全“试点—督查—改善”组织体系,保障定期考核评估下试点工作推进目标准确、手段高效、成果显著。其二,进一步打造以机关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新乡贤、“五老”人员等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落实文明实践内容的重要队伍力量。其三,争取让广大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受益的群众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治理的空间特性探索精准定位群众需求的区域性供给运行机制。立足空间分域治理的精准考量,构建分类回应老百姓需求的供给化运行机制。其一,针对城市大部分群众、农村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搭建效率较高的网络对接机制。其二,在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搭建“门店服务”式固定对接机制。定期在各实践所、站集中开展服务,形成文明实践活动“赶集日”。其三,在人口较分散的区域,搭建“上门服务”式流动对接机制。实地走访搜集群众需求,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治理的大众特性探索志愿服务的“项目带动”创新体系。为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用,着眼激发普通大众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普惠+特惠”的志愿服务“项目带动”体系。通过厘清群众需求,形成精准回应共性、个性不同类别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带动”模式让老百姓在需求满足中感党恩、跟党走,并自发从治理客体转变为共生治理主体。拟建立两条运作机制:其一,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针对个性需求第一时间“派单”——相关领域志愿服务队伍“接单”;其二,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针對共性问题顶层设计综合项目“派单”——引导多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协同“接单”。两条运作机制再进一步殊途同归汇集于:群众获取实惠并形成对党组织的认可——群众继续“点单”并加入志愿服务行动。

基于治理的文化特性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德治”要领。着眼于治理的根本在于文化的根植,探索“以德治促自治和法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路径。其一,旗帜鲜明打造“德治”品牌。建立“德治”主题实践机制,深入开展以文化人、村民自治等文明实践活动。其二,以“德治”内容直击“乡风不文明”痛点。针对滥办酒席、不文明婚闹等农村不良陋习,通过事前引导、事中制止、事后处罚的形式进行规范管理。对执意违规者,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力量现场查处,并在事后依据村规民约规定对其进行惩处。

基于治理的阶段特性探索体制机制建设的“2.0版本”。在第一期三个县(市)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新试点工作的要求进行演进升级。这一演进升级最突出的体现是体制内外队伍的打造、线上线下的互动。其一,打造“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体制内外协同队伍。“体制内”打造由理论政策宣讲员、产业致富帮扶员、文艺活动辅导员、移风易俗引导员和权益维护指导员“五位一体”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格局;“体制外”针对外地暂居游客群体,变“单兵突进”为“集团军作战”,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格局。其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用,使两个中心融合建设、贯通结合、相互促进。构建文明实践工作高效的网上指挥体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动态管理系统、网上培训和交流平台,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陈金霞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志愿诚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