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永丹 徐斌
对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我们可以总结很多经验,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实事求是,我们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一、认清中国国情与历史方位
实事求是的前提就是把握“实事”,即认清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这是我们确定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方式、决定发展策略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当时国内外的基本情况是,国际形势相对缓和,战争短时间内打不起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对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正确研判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确立了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正确选择。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认清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它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国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和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我们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目标,以赋予人民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他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及其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新变化,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总依据。由此,我们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注重实现社会公正,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把握发展规律
把握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离开对这个最大实际的认识,就容易走向唯心主义;但中国国情、历史方位是具体的、变化的,偏离这一点,就是形而上学。我们辩证地把握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就要研究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规律,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落后,发展经济是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为了“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以经济关系为中心论题,论述了影响社会发展的十对重要关系和重要观点,为经济建设和工业化道路做出了理性设计,为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正确方向。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当代中国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建构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正是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推动了中国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新时代改革更需要增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更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这就要求更深刻地把握改革的各要素、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正是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我们的改革采取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方式;我们推进制度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加强上层建筑建设,使其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矛盾变化规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改革建设的各方面、各领域形成相互作用的良性机制。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勾画发展蓝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在于把握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人民为中心,勾画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设计科学方法,从而实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在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以后,搞一个五年设想,就是基本上搞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然后再有15年左右,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提出的发展战略曾经动员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四化”而奋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目标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战略思想。他指出,发展规律“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又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更重视长远谋划、战略布局,他说,我们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总体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勾画了更具体、更明确的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就是:第一步,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的发展战略是在历史发展新境遇中,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勾画,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蓝图。它表现为:每一步的战略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最终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坚实环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不同维度发展目标是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和生动展现;“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实现理想蓝图的指导思想、实践要求和可靠保障。
新时代“三步走”发展战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它的现实可行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体现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性,成为激发人民群众奋斗的目标和激情,它将每个人的动力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李泾一